从上海近几年住宅建设探讨城市住宅面积标准与住房政策问题

来源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you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市场经济的改革带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人民居住水平的迅速提高.但是经济的腾飞和快速城市化也引起了社会阶层分化、贫富差距加大和住房条件的分异.城市住房问题越来越突出,如何实现联合国"人居二"大会提出的"人人享有适当的住房"目标,解决城市住房问题,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2000年以来,上海累计建成了10412.6万平方米的住宅建筑,2004年底上海市区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20.4平方米,人均住房居住面积达到14.8平方米,居民住宅成套率达到92.5%,但是,住房面积的增加并不必然解决上海大多数人的居住问题,城市中占有很大比例的中下层居民,其住房问题并非已得到解决.上海市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城市相比还比较落后,在社会整体经济承受力落后的情况下,新建商品房的户均面积却接近发达国家城市水平,说明房地产商在追求利润的前提下忽视了社会整体阶层的需求,靠市场在调节住宅建设使之适应经济发展上往往是失效的.上海市的住房面积等级差距过大,实质就是对空间资源的不公平分配的结果,一部分人对住宅这种商品的过度消费和过度投资将损害其他人获得住房的机会,因为新建住房的标准过高,其消费主体只能是较高收入者,广大中低收入群体的利益将受到侵害,对资源短缺的中国也是难以承受的,不可持续的.本文通过对上海市人均居住面积与住宅发展阶段、新建商品房户均面积状况、户均住房面积的等级差距的分析,提出城市住宅面积标准是影响"人人享有适当住房"的关键因素之一,控制住宅面积标准必须借助于城市政策的制定才能发挥作用,以实现"人人享有"的住宅分配目标.住宅政策历来是各国主要的政策之一,论文致力于从政策方面作用于实践,立足于"控制住宅面积标准"和"解决大多数人住房问题",从立法宣传、制定"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住宅政策等方面提出建议.
其他文献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规划意图与操作管理的中间环节,在我国的城市规划体系中具有核心的地位。而控规对于旧城改造的控制引导作用更是不容忽视,旧城一般区位较好,在改造中受经济效益
建筑的物质性决定了其设计与建造的必然联系。然而,在图像文化和数字技术的冲击下,建筑学的设计潮流转向空间和视觉的刺激,而忽视了对其实体部分的关注,也随之使得设计与建造渐行
进入新世纪后,随着环境问题的越发严峻,各种能源危机的爆发使得绿色建筑在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同时对于绿色建筑也展开了越来越多的设计与探索研究。  随
应变建筑是在20届中叶伴随着生态建筑思想而产生的,意在限制人类的掠夺性开发,以一种顺应自然,与自然合作的友善态度和展望未来的超越精神,合理的协调建筑与人,建筑与社会,建
城市自古以来便是人类的聚居形式。在城市几千年的发展史上,人们先是经历了对美好的城市理想的追求,再到对恐怖的城市弊病的深切体会,这一过程引发了人们对理想城市的探索。理想
追溯城市发展的历史,其全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更新、改造的新陈代谢过程.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城市更新就作为城市自我调节机制中的重要环节存在于城市发展之中.城市更新是维持城
论文由五部分组成.导言部分阐明论文的选题缘由、概念界定和研究方法;第一章探讨欧美城市滨水区建设的背景、内因及其类型特点,提出对中国有启示的六点成功经验;第二章追溯苏
湘南民居作为中国传统民居的一部分,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而独具特色。湘南民居在使用功能上适用合理、造型质朴、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同时在哲学、美学、环境学、民俗文化、地
ABSTRACT地下商业建筑是中国未来地下空间发展的趋势,是解决城市矛盾的最佳途径.然而由于地下空间所处环境的特殊性,使得在地下空间中的人们在心理上也有着相当的复杂性和特
近年来玻璃幕墙在寒冷地区的应用日益广泛,其中不乏成功之作,但在具体应用中也存在片面强调玻璃幕墙的装饰性作用而忽视其特有的物理属性和整体功能的现象。本文以我国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