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历史主义视阈下的唐前史传文学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l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前史传文学是我国史传文学领域里的一块奇葩。长期以来,对于唐前史传文学的研究已经有不少研究成果,但大多都局限于传统的研究方法。本文力图从新历史主义的视角与立场来重新审视唐前史传文学,着重考察其历史叙事与历史意蕴两个重要层面,揭示唐前史传文学的“历史诗学”特质。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导论部分,从新历史主义的角度出发,分析文史界限划分问题的复杂性,指出唐前史传文学对于文史界限划分的启示:文学与历史之间不存在根本的界限,历史叙事也即文学虚构。第一章,唐前史传文学的范围界定与研究现状。首先,把本文中的唐前史传概念界定为:唐前历史著作中具有传记性质或人物刻画特征的,且文学性较强的作品。然后,分析唐前史传文学的研究现状,指出其研究方法局限于传统,缺乏世界眼光的缺陷。第二章,唐前史传文学叙事论。重点围绕新历史主义核心理论“历史的文本性”和“文本的历史性”两个方面,分析揭示唐前史传文学的虚构性特征。这主要表现在“文本性”方面的语言、修辞、叙事、情节编排及解释策略等因素;“历史性”方面的政治权力、意识形态、道德文化、修史目的、认识水平等因素。最后,概括指出唐前史传文学的叙事呈现着四种基本虚构形态,它们分别是气质型、原型型、症候型以及论证归纳型。第三章,唐前史传文学意蕴论。主要从新历史主义主体化的历史观出发,审视唐前史传文学心灵化写作的特征。并指出这种心灵化写作的表层凸现形式为夹叙夹议和论赞体;深层历史意蕴为历史逻辑与阐释策略上的情感特征。第四章,诗化历史的价值评估。概述唐前史传“历史诗学”特质的价值意义与缺陷。价值意义在于,历史因为“诗学”的特质而变得厚重,丰富了民族精神,激活了历史文本;其缺陷在于导致历史真实的迷雾。结语部分。概括唐前史传的文本实践对于我们反思新历史主义“放逐”历史的积极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以莫若格钦银铅锌矿化带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区域地质背景、主导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的提取技术,建立成矿区(带)、矿田和矿床(体)多级别矿化、多种信息预测评价模型;评价了
二十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迅猛发展,科学信息技术的极大提高,人们相互之间的交流变得更为便捷和迅速。文学这一文化现象也在这一时代出现了传播形式和表达符号等变化,并
新世纪以来,散文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新世纪文学,必须重视新世纪文学批评的存在,而在有限的新世纪文学批评研究中,新世纪散文批评得到的关注却少之又少。新世纪以来,中国文学研
由于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大纲降低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的要求,所以笔者选取了习题中几道具有代表性的题目,旨在通过最基础的习题解题,指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的细节,矫正
《宋诗选注》是钱钟书先生一部非常有价值的宋代诗歌的选本,其完稿于1956年底,出版于1958年9月,这个过程经历了历史上有特定意义的1957年,钱钟书的知识分子身份以及1957年这
选题策划是出版社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搞好选题策划和强化选题管理是出版社按照现代出版模式运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我国目前少儿图书市场的调查研究及现状分析,找到我国少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层出不穷,但是就总体产品种类而言,缺乏突破,原因包括商业银行缺乏创新能力,以及市场环境存在的问题。利率没有完全放开,金融风险因子不够丰富,
<正>今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各地成立时间久、履职经验丰富的"老人大"纷纷以自己的语言宣传"人大理论",讲好"人大故事"。北大屯市人大常委会作为一名"人大新兵",
崛起于晚明诗坛的竟陵派在经过“靡天下以从之”的盛况后却遭到贯穿整个清代的非议,至中叶,《四库》毁之尤盛,几成定局。为了对竟陵派的实际情况及其在明清两代产生的影响有
“文革”结束后,社会意识形态在某种程度上仍然是“文革”意识形态的延续,文学作为维系意识形态的必要工具,依然在“文革”文学的窠臼下裹足不前,从1977年下半年“改革派”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