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隧道下穿既有高铁桥梁桩基及普铁路基数模拟分析

来源 :兰州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TNT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基础建设投资的步伐不断加快。地铁建设作为基础建设投资的一部分,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然而,在城市地铁设计和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新建地铁区间隧道与既有铁路线路在空间上出现交叉的情况。地铁区间隧道常常采用盾构法施工,盾构法虽然以其对周围环境影响小、机械化程度高等特点在修建城市地铁区间隧道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采用该方法施工仍然会对隧道周边的土体产生较大的扰动而引起地层损失和土体应力场变化。隧道周边被施工扰动土体的这些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引起地层产生不均匀沉降,而地层土体产生的不均匀沉降会以岩土体为媒介传递至既有桥梁结构及路基结构,造成既有路基结构及桥梁结构产生一定的变形。当这些变形较大时,会对既有线路的安全运营带来较大的风险隐患。为确保盾构隧道在下穿施工过程中既有铁路线路的安全运行。因此,研究盾构隧道下穿施工对既有高铁桥梁结构及普铁路基结构的变形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实际工程项目,运用有限元软件GTS-NX建立三维实体模型,按照实际施工情况,对盾构隧道下穿既有高铁桥梁桩基及普铁路基的变形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主要研究的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本文归纳了国内外盾构下穿施工对地层变形、邻近既有桥梁桩基影响的研究现状,并总结了盾构下穿施工的应用案例,然后从盾构法隧道施工的力学角度探讨了地层变形、桩基变形的基本原理,最后依据相关规范、文献及工程经验确定了路基沉降、桥梁结构变形的控制标准。(2)分析了盾构隧道在下穿施工过程中路基的沉降规律。盾构隧道的开挖施工伴随着地表沉降槽的扩展,左线隧道从开挖至贯通过程中,路基沉降槽位于左线隧道中心线位置上方。随着右线隧道的不断开挖,路基沉降槽逐渐向右线隧道方向移动。最大沉降槽位于两隧道中心线位置上方且最大沉降槽符合Peck曲线规律,具有明显的叠加效应,路基测点沉降值的大小与盾构隧道施工位置有关。分析结果表明:铁路路基最大沉降值小于规范规定的10mm控制要求,不需要对路基采取加固措施。(3)对盾构隧道下穿既有桥梁结构引起桥墩、桩基的变形规律进行了分析。在无保护措施条件下,既有桥梁结构的桥墩变形值超过了《公路与市政工程下穿高速铁路技术规程》(TB 10182-2017)中规定的无砟轨道2mm的控制要求。因此需要对既有桥梁结构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以确保列车的安全运行。(4)在对既有桥梁结构采取洞内径向注浆保护措施的基础上,分析了2种不同注浆加固范围对桥墩变形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了这两种不同注浆范围下既有桥梁桩基的沉降及侧向位移变化。分析结果表明,洞内径向注浆范围的扩大能有效减小盾构隧道施工对既有桥梁结构的影响。当注浆范围为1D隧道直径时,隧道施工对既有桥梁结构的影响较小。
其他文献
在欧美IT经济低迷的今天,中国离岸软件外包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成熟度也稳步上升,应该说这主要得益于对日软件外包市场的快速增长,因为日本市场一直占据我国离岸软件外包市场
文章基于2018年亚太地区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B题A市人才数据,分别采用模糊C均值聚类和灰色预测法对A市人才现状和未来三年的需求趋势进行建模分析,以期对其他城市人才需求的研
当今的公共领域,最引人注意的现象是异质性较大且价值较为混乱,这根源于公共政治文化的缺位。传统单位社会治理无法解决现代公共社会治理的价值共享和利益共享问题,也不能在
目的 :了解浙江省大中专学生休学、退学和死亡状况及原因。方法 :对浙江省 1 997学年大中专学校学生因病休学、退学和死亡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该省大中专学生因病休学率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尽管近年来科学技术发展迅猛,但从经济总量以及科学技术排名等方面考察,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中国有十三亿人口,其中农业人口就有八亿多,人民群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在农村的不断推行和深入发展,农村传统NGO不断复苏,新型NGO不断崛起。伴随着农村NGO的蓬勃发展,农村NGO的功能、作用、培育发展、
近年来,传统农耕文化保护与传承问题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当前传统农耕文化主要面临小农经营者缺乏保护与传承意识、传承主体存在"结构性缺失"、传统农耕文化传承后
本文研究了土地供应体系中的两个方面,包括土地供应体系中的土地储备相关问题和土地出让决策分析。文章首先分析了土地储备制度产生的背景,并结合国外及香港地区的土地储备制
旱灾是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尤其近几十年来,干旱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程度也愈来愈严重,极大地制约了牧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如何应对频频发生的干旱,使干旱而引起的负面影响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女子七项全能项目竞技水平一度下滑。进入前所未有的低谷时期。在今年刚结束的十三届全运会上,情况有所好转渐有回升趋势。七项全能的专项能力训练是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