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氧化氢(HO)对小鼠1—细胞期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

来源 :延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li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弄清楚哺乳动物早期胚胎体外发育阻滞的机制,人们不断地从胚胎内部以及外界环境中寻找原因。目前已经发现,损伤的细胞中含有较多的各类氧化物,包括过氧化氢以及其它自由基(例如过氧化物阴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在因细胞分裂阻断以及细胞功能丧失所引起的异常细胞中也含有这些活性氧类物质[47,48]。本实验通过研究活性氧(reactiveoxygenspecies,ROS)-过氧化氢(H2O2)对小鼠1-细胞期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探讨小鼠早期胚胎体外发育阻滞的原因,为提高哺乳动物早期胚胎体外发育效率,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从超数排卵处理的小鼠输卵管中收集1-细胞期胚胎并在体外进行培养,在胚胎发育不同阶段以不同方法添加外源性氧化剂-H2O2的方法研究外源性H2O2对小鼠1-细胞期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1)对照组和含H2O2浓度分别为1.5μMol/L组、1.8μMol/L组的囊胚发育率显著高于2.1μMol/L组、2.4μMol/L组、2.6μMol/L组(P<0.05);(2)添加外源性H2O2(2.1μMol/L)的0~12h处理组和0~72h处理组的囊胚发育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其它处理组(P<0.05),而对照组、12~24h处理组、24~36h处理组、36~48h处理组、48~60h处理组、60~72h处理组、之间均差异不显著;(3)不添加外源性H2O2(2.1μMol/L)的0~12h处理组和对照组的囊胚发育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它处理组(P<0.05),而12~24h处理组、24~36h处理组、36~48h处理组、48~60h处理组、60~72h处理组、0~72h处理组之间均差异不显著。 通过比较分析活性氧(如,H2O2)可以抑制小鼠1-细胞期胚胎的体外发育,而这一抑制作用在胚胎体外发育阻滞阶段更为明显,说明活性氧是诱发哺乳动物早期胚胎体外发育阻滞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他文献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被认为是全球第四大粮食作物和主要的非谷物作物。由致病疫霉菌(Phytophthorainfestans)引致的晚疫病是世界上毁灭性的马铃薯病害,威胁马铃薯的可持续生产。利用品种抗病基因(R)是晚疫病防控的最有效方法。然而,由于抗病资源较少,并且致病疫霉菌的毒性变异能力强,导致品种抗病性的丧失问题突出,使得晚疫病防控高度依赖杀菌剂的应用。本研究采用了
小麦条锈病是影响我国小麦安全生产的重大病害之一。条锈菌致病性频繁变异,导致品种抗锈性不断“丧失”,常常引发病害流行,造成巨大损失。因而,开展小麦抗条锈机理研究,寻找条锈病可持续控制新策略,对条锈病可持续控制具有重要意义。WRKY作为一类超级家族转录因子,在调控植物防卫反应基因的表达,从而抵御病原菌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参与小麦抗条锈病过程的关键WRKY转录因子及其转录调控机制并不明确。由于小麦基因
现代农业离不开农药,但由于长期过分依赖农药,导致严重污染环境,特别是土壤中的农药残留,往往因其持久性而积累土壤,继而可能进入食物链,产生更大的毒害问题。因此,实施有效且对环境安全的方法修复土壤的农药污染不仅有必要,也是社会的迫切需求。近年来,利用植物修复去除土壤污染物作为一种有效的手段,受到人们青睐,已成为环境中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焦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氯氰菊酯在全球范围内长期、广泛的用于控制多种
学位
链格孢属(Alternaria)真菌引起的人参黑斑病是我国人参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人参的品质和产量。迄今,关于吉林省人参黑斑病病原菌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等方面尚缺乏较系统的研究。本文对吉林省15个人参主产区人参黑斑病进行了调查,采集病害标本,根据形态学及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比较不同病原菌的致病力及生物学特性差异,并进行了三种药剂对人参黑斑病的防治效果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桃蚜(Myzuspersicae)是世界范围内危害经济作物最严重的害虫之一,除了对作物造成直接损害,还可以通过传播植物病毒病对作物造成间接损害。当前,化学防治仍是桃蚜防治的主要策略,但由于农药的长期大量使用,已使桃蚜对包括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和新烟碱类等在内的多种杀虫剂产生抗性。在此背景下,新型杀虫剂的开发和应用将为桃蚜有效防治提供保障。氟吡呋喃酮、氟啶虫胺腈和环氧虫啶作为三种新型的新烟
学位
为给自身mRNA添加帽子结构,布尼亚病毒先从帽子结构下游10-20个碱基处切割寄主mRNA,然后以5’端切割产物(帽子序列)为自身模板链的转录引物,使每条病毒mRNA分子在5’端含一段来源于寄主mRNA的帽子序列,这一过程被称为抓帽。布尼亚病毒目(Bunyavirales)含12个科、46个属、287个正式成员。相关学者已对多种布尼亚病毒的抓帽机制进行了分析,但还很少对不同布尼亚病毒进行比较研究。
学位
新竹番茄曲叶病毒(Tomato leaf curl Hsinchu virus,ToLCHsV)是一种双组份菜豆金黄花叶病毒(begomovirus),在我国南方多省普遍分布。本实验室已有研究结果表明,ToLCHsV的AV2在病毒侵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对其作用机理尚不清楚。近期,有研究者发现与ToLCHsV同属的帕兰波番茄曲叶病毒(Tomato leaf curl Palampur virus
新竹番茄曲叶病毒(Tomato leaf curl Hsinchu virus,ToLCHsV)是双生病毒科(Geminiviridae)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Begomovirus)重要成员。按照基因组结构,begomovirus可分为双组份和单组份begomovirus两类,ToLCHsV是一种双组份begomovirus。无论是单组份begomovirus基因组还是双组份begomovirus
在植物中,RNA沉默(RNA silencing)是植物抵御病毒侵染的重要策略。在植物与病毒的长期共进化过程中,植物病毒编码一个或多个病毒沉默抑制子(Viral suppressor of RNA silencing,VSR)来抑制植物基因沉默促进病毒侵染或致病。因此,研究植物的抗病毒RNA沉默和病毒的沉默抑制过程成为全面了解植物与病毒互作的重要环节。水稻条纹花叶病毒(Rice stripe mo
马铃薯粉痂病是一种严重的土传性病害,其病原菌马铃薯粉痂病菌(Spongospora subterranean,Sss)是一种活体寄生的土壤专性寄生菌。1841年马铃薯粉痂病首次被报道,之后随着Sss在世界各国马铃薯栽培区的发生和流行,国内外学者对其已经开展了很多研究,但对其群体遗传结构的研究还很少。在我国,马铃薯粉痂病原菌的群体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对马铃薯粉痂病原菌群体遗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