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理论视角下的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翻译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ruan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学的珍宝,是中国传统文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诗歌翻译向来就是一个难题,不仅因为语言上的差异,而且在于诗歌意象中的深层意蕴。意象是诗歌的灵魂。没有意象,也就没有诗歌的存在。因此,意象的翻译是准确理解诗歌的关键。国内外的翻译者在致力于意象翻译工作时,遇到了很多问题:重意轻象还是重象轻意,归化还是异化的翻译策略等等。   传统的翻译理论几乎都是文本中心或者是作者中心,而读者的作用却很少引起关注。本文将从接受理论的视角,研究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翻译。接受理论认为文学作品的意义在读者的阅读过程中产生,那么翻译作品也是如此。   接受理论,作为文学批评的新范式,强调读者在文学历史中的积极作用。它的出现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通过将接受理论应用于翻译中,本文探讨了译者在翻译中的双重角色。作为第一读者,译者需要在阅读原作中更加积极,通过全面掌握原作及作者的相关知识达到视野的融合。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也是译作的作者。他需要充分考虑潜在读者的接受能力,预测读者的期待视野。   在接受理论的指导下,本文讨论了中英读者的期待视野内意象的异同。因此,译者需要从读者的接受出发,选择相应的翻译方法。译者应该尽力传译意象,以满足读者的创新期待。读者的期待视野与原作间的距离超出读者的接受能力,可采用加注及补偿法。如果意与象不能同时传译,可以删除或者替换意象保留其内涵。
其他文献
在东城区建国门街道党工委办公室,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只要姜波不能准时下班,科里的同事准会替她履行家长义务——接孩子。何来这个规定?原来,身为办公室副主任的姜波,负责信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传媒的力量变得格外强大,它加速了全球化的发展,影响着全世界人民的方方面面。在跨文化语境中将传媒与社会性别结合起来探究文化与意识形态因素也成为当
水,既是生命之源,也能引发洪涝灾害.古有大禹治水,今有科技预警,我们为了取水之利,避其之害,做出过很多努力.rn|洪与涝有区别|rn洪涝灾害包括洪水灾害和雨涝灾害.洪水灾害是
期刊
自东汉时期从古印度传至中土,佛教已成为中华文化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佛教汉化最典型的代表当属中国的禅宗。禅,尤其是慧能创立的南禅,在唐以后已成为中国佛教的代名词,对中国文
20世纪后期,学界开始出现了“空间转向”,这一转向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相对于时间而言,学者们开始更多得关注空间;空间的含义不再单纯指简单的物质空间,而是包含了丰富的社会文化含
期刊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许多非媒体或非媒体从业人员的某些单位或个人,通过人为的策划行为,促使新闻被动发生,从而利用新闻媒体的舆论影响达到某种宣传效果、获得一定利益。这
爱德华·阿尔比是当代美国剧坛颇具有影响的剧作家之一,荒诞派戏剧在美国的代言人。其创作受萨特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影响,在内容和表现形式等方面体现出典型的欧洲荒诞戏剧特点
俄国作家契诃夫写过一部短篇小说——《变色龙》.作者用变色龙,来讽刺那些见风使舵的人.那么,变色龙为什么可以变色?又是如何变色的呢?
期刊
我1928年生于山西省沁源县伏贵村,7岁母亲病故,日本鬼子入侵后父亲又遭杀害,我11岁就成了孤儿。百团大战后日本鬼子为了报复,连续对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老百姓的生活没有了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