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Bazerman等人认为人的内心深处有两种相冲突的声音,即“应该自我”与“想要自我”。“应该自我”体现了个体理性的、认知的、周全的、冷静的一面,而“想要自我”则表现出我们情绪化的、感性的、冲动的的一面。决策是人们随时都会面临的问题,它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由于多重自我的存在,人们在决策时常常面临这样一种事实:我们真正想要的不是我们认为应该做的,所以人们在进行决策时经常会因为想实现多个目的而产生心理冲突。所以本研究探讨了人们在社会决策中由这种多重自我引起的内在冲突对个体决策行为的影响。本研究的实验一采用最后通牒博弈和独裁者博弈任务,通过一种自下而上“以被试为中心”的探索性方法,以及自编情绪自评量表和问题的方式,探讨了人们对自利和公平的不同界定,以及想要/应该冲突对其决策行为的影响。实验二主要是借鉴Dana等人的研究方法,在独裁者博弈中增加一个退出博弈任务的的机会,来探讨个体的内在冲突与其合作行为的关系。通过前面的研究发现由不平等分配引起的负性情绪与回应者的拒绝行为密切相关,因此在实验三中,我们试图探索情绪调节能否有效的降低个体的负性情绪,缓解个体内在冲突,并增加个体合作行为。通过以上三个实验,本研究发现:(1)人们对自利与公平的定义与传统的观点有所不同,并且存在个体差异,首先,绝大多数人所认为的公平与专家定义的公平一样,认为公平就是平均分配,但也有小部分人认为占有全部或大部分的资金是公平的;其次,人们对自利的定义比较多样化,有的人将自利定义为获得全部或大部分利益,但也有部分人感觉和他人分享时更愉快;(2)在最后通牒博弈中,更多的人选择做出符合其应该自我的提议,,而在独裁者博弈中,与应该自我相比,更多人选择满足自己的想要自我;另外,每种博弈任务中都有为数不少的个体采取折衷方式,这与国外研究结果不同,说明这种内在冲突对决策行为的影响可能存在文化差异;(3)人们对不平等提议的拒绝行为与由其引发的负性情绪密切相关,被试接受了几乎所有的平均分配的提议,随着提议金额的逐渐降低,回应者越有可能产生负性情绪,拒绝的可能性也不断增加;(4)想要自我与应该自我间的冲突越强烈,个体选择退出博弈任务、回避合作的可能则越大,而且,分配者的想要出价对其是否选择继续合作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想要出价越低的个体其回避合作的可能性也越高;(5)认知重评与表达抑制两种情绪调节策略对最后通牒博弈中回应者的行为反应产生显著影响,有效的增加了回应者对不同提议方案的接.率,面对不平等提议时,认知重评方法的作用尤其显著;(6)认知重评可以改变人们的想要出价,缩小想要自我与应该自我间的差异和冲突水平,进而影响了个体之后的决策行为,使分配者的平均出价有了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