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民航事业正蓬勃发展,至2019年年末,中国民航已经实现了112个月的民航安全运营记录,实现了8068万小时的飞行安全记录(1),虽然目前来看,中国民航安全记录正处于较为领先的水平,但是随着运输量的不断增长,以及人们对民航不安全事件关注度的提升,若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不安全事件的数量增多将引起大众的恐慌和对民航业的不信任。为解决这个问题,安全管理的概念进入了日常运营的工作中,用积极的安全管理模式降低不安全事件发生的概率。习近平总书记曾就民航安全工作作出以下重要指示:“民航安全事关重大,要站在国家战略和国家安全的高度,加强对我国航空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和统筹协调”(2),“首先要坚持民航安全底线,对安全隐患零容忍”(3),“安全是民航业的生命线,任何时候任何环节都不能麻痹大意(4)”。这些批示充分体现出党中央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公共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的执政理念。在通过对这些重要指示的研究,我了解到党中央在新时期,对民航业安全工作新阶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因此,研究如何提升中国民航安全管理水平对于完善国家安全体系,提高防范抵御国家安全风险能力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阐述论文创作背景以及民航安全管理的国内外现状;整理安全管理体系的理论基础;分析出我国民用航空公共安全管理的有效性;揭示出我国民用航空公共安全管理的不足之处;对如何提升中国民航安全管理水平给出可行的对策。在对中国民航公共安全管理水平的现状进行梳理,运用海恩法则、墨菲定律、雷森模型、SHELL模型对现有的危险源识别办法、风险管控手段、局方监管模式、运营人安全提升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后,本人认为,我国民航公共安全虽处于领先水平,但仍然存在诸多不成熟的地方,包括安全法律法规不完善,风险管理环节薄弱,局方管理模式陈旧,航空运营人安全文化建设不充分等。本人运用文献检索法、比较分析法和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给出了相关对策。主要包括如何科学地完善安全法规与标准,有效实施风险管理,督促落实安全责任,加强安全文化建设,鼓励全员参与,有效地配置资源,尽快实现运用系统方法提升我国民用航空安全管理水平。本文在理论基础部分引入一些安全管理系统的经典法则和模型,将理论与平日的实际工作联系起来,为后面的论述提供了支撑;在第三部分分析我国民航安全管理水平的现状时,本人使用了一些近年发生的热门案例,有利于深入浅出的阐述自己的观点;全文使用的可靠数据,不乏一些在平日工作中自己总结出的数据,本文通过引用这些数据,使得论述有理有据,并具有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