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烯废碱氧化污水高效预处理方案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乙烯废碱液是石油化工行业中常见的碱性污染废液,废碱液中污染物种类多、含量高,必须通过一定的预处理工艺才能进行生化处理。目前,国内广泛采用湿式氧化工艺对乙烯废碱液进行预处理,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设备的老化、管道腐蚀结垢以及原油组分的改变等原因常常导致乙烯废碱氧化单元出水水质不合格,直接进行生化单元处理将会对生化系统稳定性造成极大的影响。本文主要针对西部某炼化企业废碱氧化单元排出的高盐污水,该股污水电导率极高且含有较高浓度有机物污染物,难以进行生物降解。通过实验,设计一条高效预处理工艺路线处理该股污水,使处理后的水质达到生化单元的进水指标。实验主要采用电渗析技术对该高盐废水进行浓缩与脱盐处理,在进电渗析装置前需要对该股污水进行预处理,通过对比活性炭过滤和絮凝沉降两种技术对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选择絮凝沉降技术作为本工艺路线的预处理方案,并对絮凝实验中所用的絮凝剂、助凝剂的投加方式及用量进行深入的比较,筛选出最佳的絮凝剂组合,然后进行电渗析处理。在电渗析实验中,筛选出最佳的控制参数,使电渗析处理后的脱盐淡水电导率降低至4000μS/cm以下,脱盐淡水回收率达到60%以上。对电渗析处理后的污水进行水质分析,决定对电渗析处理后的浓盐水进行冷冻结晶处理,以实现污水的零排放目标。针对电渗析处理后的脱盐淡水可生化性较差的缺点,采用臭氧高级氧化技术提高其可生化性,最终处理后的污水COD稳定在250 mg/L以下,B/C值达到0.52左右,可生化性良好,出水水质达到该公司含盐污水处理系统的进水标准。
其他文献
结构损伤识别作为结构健康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频响函数的模型修正方法作为一种识别方法,通过实验频响函数便可进行损伤识别。频响函数在实验中更容易得到,同时避免了进行模态分析的误差。然而,大型复杂结构在应用频响函数的模型修正法进行损伤识别时,面临着测试信息少、修正参数过多等问题。子结构法能够对大型复杂结构进行损伤识别,既可以减少识别参数的数量,又可以节省实验器材。因此,本文提出将
随着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不断推进,各产业对机械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稳定性好,精度高,性能优越的产品是当今乃至未来发展的方向。等高齿弧锥齿轮系统和圆锥齿轮传动系统
偶氮苯类化合物是芳香环通过氮氮双键(-N=N-)连接构成的一类化合物。偶氮苯及其衍生物存在顺式(cis)和反式(trans)两种异构体。在光照、温度等外界条件发生改变时,偶氮苯发生
炭烟(soot)颗粒物是大气PM2.5的主要成分之一,柴油机尾气颗粒物的消除或减少被认为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本论文工作成功制备了三维有序大孔有序介孔结构的Ce-Zr固溶体材料用于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天然活性物质应用的重视,难溶活性分子的增溶研究受到广泛关注,进一步找寻绿色合成的结构衍生方法,并深入研究其在体内的溶解性、储存、运输和作用机理,成
随着世界人口迅速增长及工业技术的迅猛发展,造成污水的大量排放,进而导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厌氧生物处理作为一种高经济性且兼具能源回收的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其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滑脱症单节段减压术后360°融合术与PLIF术临床疗效及术后影像学之间的差异。方法收集2017年9月到2019年1月我院明确诊断为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接受“PLIF”或“360°环周融合”的患者共44例,PLIF术19例,其中腰4-5-5 10例,腰5骶1 9例,MeyerdingⅠ°8例,Ⅱ°11例。360°融合术25例,其中腰4-5-5 15例,腰5骶1 10例,Meyerdin
背景和目的:酒精性慢性胰腺炎(ACP)是胰腺组织结构和功能进行性破坏的慢性炎症性疾病。TGF-β1和IL-6是重要的促炎细胞因子,在胰腺星状细胞(PSC)持续活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激活的PSC释放大量细胞外基质(ECM)蛋白,促进胰腺纤维化。本研究通过对ACP患者血清维生素D(VD)水平的检测及其与促炎细胞因子的相关性分析,初步探索VD在ACP发病中可能的作用,为VD用于ACP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
热力管网是众多石化、钢铁企业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合理地监控和管理热力管网工况参数,对企业安全生产和节能降耗具有重大的意义。由于热力管网结构复杂多样,管线之间纵横交错,管线上还安装了各种各样的设备,所以管线信息管理难度大,石化、钢铁企业的管网能效优化和信息化管理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针对上述情况,本文完成了热力管网能效分析与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首先阐述了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介绍了国
碳纳米管填充型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因其具有独特的电学性能和力学性能,在柔性传感器领域应用前景广阔,但是目前由其制造的传感器功能还比较单一,可设计性较差。由于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