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蒿属植物的系统演化与生物地理

来源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ngfuchick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从形态学、分类学、细胞学、花粉形态学、分支系统学、分子系统学和生物地理学几个方面对角蒿属(Incarvillea Juss.)的系统演化关系和地理分布格局的形成进行了探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形态学;在广泛的野外调查并查阅了大量标本和文献的基础上,对角蒿属(Incarvillea)进行了分类学修订.2、花粉形态学;对角蒿属(Incarvillea)14个种(4变种,2居群)的花粉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的结果显示:角蒿属花粉形态较为相似,为单粒花粉,花粉粒扁球至近球形,表面同时具有近刺状和穴状两种纹饰.3、细胞学;研究包括了3个亚属中的13个种(2变种),对这些类群的核形态进行了观察.该项研究以及前人的研究都表明:角蒿属(Incarvillea)植物都为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22.二倍体核形态特征变化是角蒿属植物染色体进化的主要特征.4、分支系统学;研究中选择了45个性状对角蒿属(Incarvillea)植物的系统演化关系进行了分支分析.5、分子系统学;基于ITS和TrnL-F两个片段的单独分析和联合分析对4个亚属(15个种)的系统演化关系进行了分析:角蒿属(Incarvillea)作为一个单系得到了很好的支持.6、生物地理学;以分子系统学研究中两个片段的联合分析得到的系统树为基础,进行祖先类群分布区重建,对角蒿属(Incarvillea)植物的现代地理分布格局的形成过程进行分析:角蒿属起源于西喜马拉雅及中亚地区,形成两个分枝,其中一支扩散到现在的东喜马拉雅(雅鲁藏布江以南地区)及横断山地区,形成隔离,以后随着喜马拉雅山的隆起和横断山的抬升,在这一地区剧烈分化形成多样化中心,同时由于季风区的形成,一部分类群(聚叶两头毛(I.emodi))沿季风区向起源地往回扩散,一部分类群(I.sinensis)向东北逐渐扩散直至中国东北部及俄罗斯远东地区.这一分析结果显示角蒿属植物地理分布模式的形成与喜马拉雅山隆起和横断山的抬升间的密切关系,以及季风对该属植物分布格局的影响.
其他文献
巨噬细胞是妊娠子宫中具有重要功能的一群免疫细胞,根据其激活状态的不同可以分为M1和M2型两个亚群。M1亚群主要介导免疫激活反应(Th1型免疫反应),而M2亚群主要介导免疫耐受反应(T
Esophageal cancer is the 8th most common type of cancer and the 6th most common cause of death from cancer, globally.Human papillomavirus (HPV) is a non-envelop
为了寻找安全有效的治疗痛风和糖尿病的药物,本文以传统中药姜黄和瑞香为研究对象,分离纯化其有效成分,研究其对高尿酸血症小鼠血清尿酸水平的影响和体外抑制α-葡萄糖酐酶活力
该课题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嗅球成鞘细胞体外培养、纯化和增殖的方法,构建成髓鞘的体外模型,为研究髓鞘的形成过程和机制提供途径,为进一步研究嗅球成鞘细胞在中枢神经再生中的
当前我国高速铁路事业正在快速发展,"四横四纵"网络已基本形成,运行车次和速度都在不断增加,铁路的安全运行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供电系统的安全在这中间扮演着关键角色。为了
本文对盐胁迫下雨生红球藻的生长,TMDA8含量、抗氧化酶(SOD、CAT)活性及虾青素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藻的生长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受到明显抑制。0.75%的盐度是
输电线路覆冰是电力系统面临的严重威胁,各类的冰害事故严重危害了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极大降低了供电可靠性,且造成了巨大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输电线路的融冰技术研究一直在进行,热力融冰为主,机械除冰为辅的融冰方案在大部分的除冰工程中得以应用。热力融冰中较成熟的技术有直流短路融冰和交流短路融冰,但前者虽可对高压长距离线路进行融冰,但因所需的直流融冰电源造价高昂,经济性有待提高;后者因需融冰电源提供过大
学位
第一部分:方法学 目的:建立测定血浆异丙酚浓度和脑脊液异丙酚浓度的方法 方法: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技术,血浆样本经环己烷提取,以麝香草酚为内标,以乙腈-水(3:2)为流动相,流
叶片的养分回收是植物重要的养分保存机制。然而,由于叶片养分回收与土壤养分有效性之间的关系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对于叶片养分回收是植物固有特性还是适应性对策仍存在很大争
目的:探讨神经营养因子bFGF、EGF和N2添加剂对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研究bFGF、BMP-2、ATRA、VD3、DEX对神经干细胞分化的诱导作用及该作用与维甲酸受体mRNA表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