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类药对组成规律的基础研究——麻黄—杏仁药对(Ⅱ)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867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与意义:   麻黄-杏仁药对为上述六个药对之一,麻黄辛、微苦,温,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苦杏仁苦、微温、有小毒,能止咳平喘,润肺通便。两药配对,麻黄辛散善于宣畅肺气而平喘利水,杏仁长于宣肺气而止咳平喘,两药一宣一降,一刚一柔,互制其偏,其平喘止咳之力增强。在麻黄汤、麻杏石甘汤、三拗汤等方剂中,均含有麻黄-杏仁药对。   三拗汤最早出自《太平惠民合剂局方》,由《伤寒论》中麻黄汤减去桂枝而成,由麻黄(不去节)、杏仁(不去皮尖)、甘草(不炙)组成,各9克。功用宣肺解表,止咳平喘。主治外感风寒之咳嗽、胸闷、鼻塞身重、语言不出,或伤风伤冷,头痛目眩,四肢拘倦,咳嗽痰多,胸满气短者,为治疗外感咳嗽的经典方剂。   本文以三拗汤中麻黄-杏仁的配伍形式为基础,麻黄9g、杏仁9g的用量及剂量比(1∶1)为参考,并上下调整杏仁用量,另设麻黄-杏仁剂量比为1∶0.5和1∶2两组,运用现代药理学方法来研究麻黄和杏仁药对配伍前后和不同配比的急性毒性变化,主要药理作用及其相互作用,定量评价药对配伍对毒性、药效的影响,明确配伍的增效减毒作用。   研究目的:   本文从急性毒性及主要药理作用方面揭示麻黄-杏仁药对的配伍规律:   (1)通过比较麻黄-杏仁配伍前后及不同配比的急性毒性变化,并定量分析两药合用的相互作用,探求麻黄-杏仁药对配伍对两药毒性的影响。   (2)通过比较麻黄-杏仁配伍前后及不同配比的止咳、平喘和祛痰作用的变化,并应用中效原理进行相互作用统计分析,评价麻黄和杏仁主要药理效应的相互作用,从药效学角度揭示麻黄-杏仁配伍的科学内涵。   研究方法:   1急性毒性实验及其相互作用研究   1.1取昆明小鼠250只,按麻黄、杏仁、麻黄-杏仁(1∶0.5)、麻黄-杏仁(1∶1)和麻黄-杏仁(1∶2)分为5个组,每组分别设5个剂量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根据预实验确定的Dn(最小剂量)、Dm(最大剂量),定出相邻两剂量之间比值除杏仁(1∶0.7)外均为1∶0.8。实验前禁食不禁水12小时,一次性灌胃给予受试药物,给药后即刻观察,以后每天观察一次,连续7天,观察记录小鼠活动情况(如饮食、腹泻、毛发等)及死亡数目,记录各组小鼠中毒症状及死亡情况,并计算半数致死量(LD50)和95%可信限。   1.2将实验所得数据进行中效法分析,运用Calcusyn软件处理,得到合用指数(CI),CI>1为拮抗作用,CI<1为协同作用,CI=1为相加作用。   2大鼠平喘实验采用大鼠卵蛋白致喘模型,选取雄性SD大鼠64只,随机分成8组,每组8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哮喘模型组、阳性药(地塞米松)组、麻黄组、杏仁组、麻黄-杏仁1∶0.5组、麻黄-杏仁1∶1组和麻黄-杏仁1∶2组,造模后灌胃给药,在末次给药后,以1%卵蛋白喷雾激发,观察记录大鼠的引喘潜伏期,测定大鼠血液中各项血细胞计数,并取出大鼠肺组织,用于制作肺组织切片和测量肺组织湿干重比值(Wet Dry ratio,W/D)。   3小鼠氨水引咳实验取昆明小鼠260只,按麻黄、杏仁、麻黄-杏仁(1∶0.5)、麻黄-杏仁(1∶1)、麻黄-杏仁(1∶2)和全方分为6个组,每组分别设4个剂量组,每组10只,另设空白组(蒸馏水)和阳性药(可待因)组,连续灌胃给药5天,每天一次,末次给药后1小时氨水引咳,观察记录小鼠的咳嗽潜伏期和2min内咳嗽次数。统计各组结果,并定量分析麻黄-杏仁药对止咳的相互作用。4小鼠祛痰实验观察对小鼠呼吸道分泌液量的影响(小鼠气管段酚红法),分组同止咳实验,设空白组(蒸馏水)和阳性药(盐酸氨溴索)组,连续灌胃给药七天,末次给药30min后,腹腔注射5%酚红溶液,30min后处死,剪开颈部皮肤,分离甲状软骨至气管分支处的一段气管,置于4ml生理盐水中,加入0.2ml氢氧化钠显色后,用分光光度计于558nm处测定其吸收度,计算酚红含量。定量分析麻黄-杏仁药对祛痰的相互作用。   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实验数据以((x)±s)表示,均数比较用单向方差分析,多重比较方差齐性者用LSD分析、方差不齐性者用Dunnetts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互作用用Calcusyn软件分析。   研究结果:   1急性毒性实验   麻黄LD50为93.78g/kg(81.30~107.68 g/kg)、杏仁LD50为29.14 g/kg(21.22~37.88 g/kg)、麻黄-杏仁1∶0.5配伍组LD50为53.49 g/kg(37.45~70.92 g/kg)、麻黄-杏仁1∶1配伍组LD50为62.44 g/kg(44.80~77.38 g/kg)、麻黄-杏仁1∶2配伍组LD50为73.68 g/kg(55.49~95.00 g/kg)。   相互作用分析显示,麻黄与杏仁三个配伍组的急性毒性均具有拮抗作用,其拮抗作用大小为麻黄-杏仁(1∶2)组>麻黄-杏仁(1∶1)组>麻黄-杏仁(1∶0.5)组,即随着杏仁配伍比例的增大,急性毒性的拮抗作用增强。   2大鼠平喘实验   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组均能明显延长大鼠的哮喘潜伏期(P<0.01);各药物治疗组间相比,麻杏1∶0.5组对哮喘潜伏期的延长作用明显优于其他各组(P<0.05),麻黄组与麻杏1∶1组、杏仁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明显增加(P<0.05),而各个给药组与空白对照组之间未见显著性差异,各给药组之间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除麻黄组外,其他各给药组的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均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组血小板计数均显著降低(P<0.01);各给药组之间比较,地塞米松组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麻黄组、杏仁组和麻杏1∶2组(P<0.05)。   3小鼠氨水引咳实验   3.1对小鼠咳嗽潜伏期的影响   与空白组比较,可待因组、麻-杏1∶0.5组(1)、麻-杏1∶0.5组(3)、麻-杏1∶1组(1)、麻-杏1∶1组(2)和麻-杏1∶1组(3)均能明显延长氨水引起的小鼠咳嗽潜伏期,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其他各组与空白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阳性组比较,麻-杏1∶0.5组(1)、麻-杏1∶0.5组(2)、麻-杏1∶1组(1)、麻-杏1∶1组(2)、麻-杏1∶1组(3)和麻-杏1∶2组(1)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麻黄、杏仁和三个配伍组内四个剂量之间进行两两比较,其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   3.2对小鼠咳嗽次数的影响   与空白组比较,可待因组、杏仁组(1)、杏仁组(2)、麻-杏1∶0.5组(1)、麻-杏1∶0.5组(2)和麻-杏1∶1组(1)均能明显减少氨水引起的小鼠咳嗽次数,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其他各组与空白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阳性组比较,空白组、杏仁组(4)、麻-杏1∶2组(3)和麻-杏1∶2组(4)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各组与阳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麻黄、杏仁和三个配伍组内四个剂量之间进行两两比较,其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从各给药组四个剂量的有效率来看,除麻黄-杏仁1∶1组外,各组都有一定的量效关系,即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大,有效率也有增加的趋势。   3.3麻黄-杏仁药对氨水致咳小鼠咳嗽潜伏期影响的相互作用   麻黄-杏仁(1∶0.5)配伍,当有效率低于15%时,效应-合用指数(CI)小于1,表现出止咳协同作用,即低剂量时有拮抗作用,高剂量时有协同或者相加作用。当有效率为44.8%时,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统计学差异的有效率范围大致在50.7%-86.1%时,并且该效应段为协同作用。麻黄-杏仁(1∶1)配伍,效应-合用指数(CI)小于1,该配伍表现出止咳协同作用,即无论低剂量还是高剂量,均表现出协同作用,有统计学差异的有效率范围大致在69.0%-80.5%,且该段效应为协同作用。麻黄-杏仁(1∶2)配伍,当有效率高于60%时,效应-合用指数(CI)大于1,表现出止咳拮抗作用,即低剂量时有协同或相加作用,高剂量时有拮抗作用,而此时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小鼠祛痰实验   与空白组比较,阳性药(盐酸氨溴索)组、杏仁组(1)、杏仁组(3)、麻-杏1∶0.5组(1)、麻-杏1∶0.5组(2)、麻-杏1∶0.5组(3)、麻-杏1∶1组(1)、麻-杏1∶1组(2)、麻-杏1∶1组(3)、麻-杏1∶1组(4)、麻-杏1∶2组(1)、麻-杏1∶2组(2)和麻-杏1∶2组(3)均能明显增加气管酚红排泄量,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其他各组与空白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从各给药组四个剂量的有效率来看,除麻黄-杏仁1∶1组外,各组都有一定的量效关系,即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大,有效率也有增加的趋势。   麻黄-杏仁药对祛痰实验的相互作用:麻黄-杏仁(1∶0.5)配伍,当有效率在10%到60%之间时,效应-合用指数(CI)小于1,表现出祛痰协同作用,即低剂量和高剂量时有拮抗作用,中剂量时有协同或者相加作用。当有效率大于59.5%时,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才有统计学意义。麻黄-杏仁(1∶1)配伍,当有效率小于90%时,效应-合用指数(CI)小于1,表现出祛痰协同作用,即低剂量时有协同作用,高剂量时有拮抗作用,且此效应段有统计学差异。麻黄-杏仁(1∶2)配伍,整个效应段都表现出拮抗作用(CI>1)。   结论:   1急性毒性及其相互作用结果显示,麻黄和杏仁配伍后,急性毒性有拮抗作用,而且随着杏仁配伍比例的增大,急性毒性的拮抗作用增强,可见两药联合使用,能够达到减毒的效果。   2麻黄-杏仁药对主要药效学实验结果显示,两药配伍使用后,其平喘、止咳和祛痰作用均优于单独使用,其中麻黄-杏仁1∶1组和麻黄-杏仁1∶0.5组的增效作用最明显。
其他文献
选拔任用干部是领导者的主要职责,而这项工作本身则鲜明地反映着领导者的用人观念、用人路线、用人标准,有时候,甚至反映着领导者的个人好恶、亲疏恩怨、价值取向。因此,从
摘 要:庄子的《逍遥游》富含美学思想,通过对《逍遥游》的分析来透视和解析庄子的审美理想的超功利性、以及其无名、无己、无功的理想人格美,对自由的无限追求,包括《逍遥游》的浪漫主义语言美、想象美。对正处在社会转型中的现代人的审美活动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庄子;《逍遥游》;审美  作者简介:马平虎(1976-),男,回族,甘肃定西人,宁夏大学新华学院助教,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研究方向:古代文学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给我国社会中的各项事业都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医疗事业就在这个大背景下呈现出了迅猛发展的趋势,发展速度的加快就会出现较多的质量问题,如在医疗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大众化,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但是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普遍不高,主要表现为优良的道德风范日益消逝、审美情趣日渐大众化、学生人格与心理不够健全、民族精神丧失、理想信念缺乏等。中国古典文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大学生的人文修养,改善大学生人文素养低的问题,所以在高校各种文化活动中引入古典文学非常必要。本文首先讨论我国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并分析了古典文学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作用,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泽泻汤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清中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的影响,以及对肝X受体仅(LXRα)mRNA
摘 要:创作心理是作家文学创作的一种特点,本文以《聊斋志异》为例,分析作者蒲松龄的创作心理。因为《聊斋志异》中包含了非常多的單元,实际创作时间非常久远,作者的创作心理展现出非常复杂的特点,下面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聊斋志异》;蒲松龄;创作心理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3-0-01  通过研究文学创作的实践案例
摘 要:任侠风气风靡整个唐王朝,文人士大夫多推崇侠义精神。许多文人也由此而创作了数量颇丰的侠客诗,这种情况初盛唐时期尤盛。笔者立足于初盛唐时期的社會、历史、文化背景等方面,从唐人的尚武精神出发,分层次的阐释论述了初盛唐时期侠客诗的思想内容,以此来展现初盛唐时期唐人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和初盛唐磅礴大气的阳刚之美。  关键词:初盛唐;侠客诗;时代精神;报国壮志;阳刚之美  作者简介:徐文娟(1987-)
中西由于地理、历史等条件在文化上的差异显著,尤其是对义利观的不同态度。全球化背景下了解中西文化差异有助于多元文化的和平共处。 Due to geographical, historical and
摘 要:解读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需要站在情融物境、清新明丽等多个角度予以品读,才能理解其含蓄清新的语言和新颖婉约的创作风格,全面化把握其词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李清照;艺术特色;创作风格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3-0-01  李清照作为中国古代词坛的杰出女词人,在推动词坛发展方面占据重要地位。她自出机杼,创作的词章广为传
“乾道二年(1166),言者论游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主说张浚用兵。免归”(《宋史·陆游传》)。乾道五年冬,卜居山阴三山别业的陆游得报差通判夔州,时陆游年四十五。自免归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