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ongahz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解决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的贫困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中国政府创造性地将“一带一路”倡议与绿色发展理念相结合,于2017年提出建设绿色“一带一路”。实现沿线国家生态-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是建设绿色“一带一路”的关键,然而“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数国家尚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经济建设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复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之间不协调、不适配、不同步的现象还较为突出。基于此,论文构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系统指标评价体系,在系统把握沿线国家绿色发展形势的基础上,以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关系为切入点,研究耦合作用强度、耦合协调的发生机制,解析耦合协调发展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研究“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其研究结果对沿线国家寻找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路径,并对我国制定适宜的政策提高沿线国家整体可持续发展水平和扩大绿色“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论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视角创新。论文将研究视角锁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创新性研究了“一带一路”倡议的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效应。二是测度体系创新。论文旨在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生态-经济系统评价指标体系,除传统的测度指标外,重点囊括了代表沿线国家典型转型特征的相关指标,以期尽可能全面反映沿线国家经济环境的真实情况。三是研究策略创新。论文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为范例,形成理论分析-指标体系构建-耦合度研究-耦合协调水平研究-政策影响研究的研究框架,试图为未来相关耦合协调问题的研究提供思路借鉴和参考。论文总共分为七章,各章节的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是引言,重点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论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图、各章节的主要内容、论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论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具体包括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论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论文首次将研究视角锁定在“一带一路”倡议的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效应,建立起科学可行的指标评价体系,并对经济环境复合系统耦合关系的研究策略进行创新。第二章是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该部分首先综述了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关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资源与环境问题、国际贸易对环境影响领域的相关研究,并对现有研究进行归纳评述;其次阐明了“一带一路”倡议、绿色“一带一路”、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的概念,重点关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必要性,最后,论文列举了本研究涉及的相关理论,主要包括系统科学理论、灰色关联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环境承载力理论,为后文的实证分析奠定理论基础。第三章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生态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论文首先对“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总体形势进行研判,总结沿线区域生态经济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其次,选取相应指标建立起综合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水平指标评价体系,计算得到沿线国家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并从沿线国家整体层面和区域层面分别对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时序特征和空间演化进行分析。第四章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研究。论文首先通过时间序列数据的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经济-生态系统间是否存在长期动态关系和因果关系进行判断和分析,接下来建立灰色关联度模型,计算灰色关联度矩阵,明确生态-经济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的程度大小,最后建立耦合度模型,对耦合度的时序特征、空间特征和收敛性进行分析,并利用自然断裂法对耦合度类型进行分类。第五章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协调性分析。论文在上一章节耦合关系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耦合协调度模型,系统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000-2018年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水平及其时空分异特征,并划分出耦合协调类型;其次,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技术,分析耦合协调度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集聚特征;在此基础上,论文建立GM(1,1)灰色预测模型,对沿线国家未来10年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子系统的发展指数,及其耦合协调度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第六章是“一带一路”倡议对耦合协调度的影响研究。论文首先通过理论机制分析提出研究假说,接下来建立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一带一路”倡议对经济发展水平、生态环境水平以及耦合协调水平的整体影响,并在基准回归基础上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包括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控制其他政策影响、替换“一带一路”发生时间,以保证回归结果稳健性,最后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进出口贸易和以对外承包工程为代表的投资行为影响耦合协调度的机制进行分析与检验。第七章是论文的研究结论、政策建议和研究展望。该章首先总结了沿线国家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现阶段所面临的问题,其次从加强经济合作、机制体制建设、绿色共同体构建三个角度制定实现沿线国家协调发展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在此基础上探讨耦合协调发展的实现路径,包括趋向路径、集聚路径和互动路径。政策建议方面,首先根据六大经济走廊不同的发展特点提出差异化区域可持续发展路径,并从绿色价值观推广、双环流全球绿色价值链构建、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建立、绿色金融发展、绿色制度建设六个方面来分析实现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最后对论文研究不足之处和后期可进行的扩展研究进行阐述。论文共得出了以下四方面结论:首先是通过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整体形势的分析,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环境复杂多样,环境挑战众多;经济增长活力较强,然而整体发展水平依然较低,各国工业化水平差距较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呈现粗放式增长。经济发展方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整体上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其中中东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最高,西亚地区次之,经济结构的调整成为推动沿线国家经济发展的首要驱动力。生态环境方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生态环境水平整体上呈上升趋势,但地域差距仍然明显,中东欧国家的生态环境水平最高,东南亚和西亚次之,南亚和中亚的生态环境多年来始终处于较低水平。其次是关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耦合关系的结论。论文发现沿线国家生态-经济系统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动态影响关系,并通过建立耦合度模型定量测算其相互影响的程度,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多数国家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耦合度处于中度和高度水平,并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地区耦合度差异明显,由高到低分别为:南亚地区、东南亚和中东欧地区、中亚地区和东北亚地区,耦合度空间格局变化主要集中在东北亚和中东欧地区,各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耦合度水平将呈现出差异化发展趋势。再次是关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水平的研究结论。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数国家的耦合协调水平稳步提升,但整体仍处于初级协调和基本不协调阶段,短时间难以实现经济与环境系统的良性互动;耦合协调度类型以经济滞后型为主,生态滞后型和经济-生态同步型相对不明显;“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耦合协调水平的区际差异性明显,耦合协调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新加坡、以色列,以及中东欧和西亚的相对发达国家,而生态污染严重和耦合协调水平相对较低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中亚、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空间分布模式基本上符合各国经济发展在空间上由西到东递减的阶梯式分布格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耦合协调度呈现较强的正向空间依赖关系,在地理分布上形成“高-高”、“低-低”的集聚特征;灰色预测模型的结果表明,未来十年沿线国家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呈现良好演进态势,基本实现了由基本不协调阶段向初级协调阶段的跃升。最后是关于“一带一路”倡议及其贸易投资机制对沿线国家耦合协调水平的研究结论。我国实施的“一带一路”倡议会显著提高参与国家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协调水平,且同时体现在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水平的提升上,但对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更为显著,在控制国家特征变量和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系数的大小和显著性均未发生根本性变化。通过贸易的影响机制来看,“一带一路”倡议不仅能够促进沿线国家与中国进出口贸易额的增加,也能带动沿线国家同世界贸易总额的增长,而贸易额的增长进一步促进了耦合协调水平的整体提升,可知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是以绿色贸易为导向,兼顾贸易活动的经济效应和环境效应。通过投资的影响机制来看,“一带一路”倡议显著促进了中国与沿线国家对外承包工程投资增长,但受制于沿线国家现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以及对传统产业发展的需求,绿色投资在沿线国家的推动较为缓慢,投资增长带来耦合协调度的提升有限,绿色投资对耦合协调发展的驱动作用仍需加强。论文的建议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根据六大经济走廊不同的发展特点,提出差异化区域可持续发展路径。具体包括,中蒙俄三国应围绕绿色能源开采这一核心问题,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上双边或多边政策合作;新欧亚大陆桥应围绕能源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及环境改善,运用该走廊两端的欧洲与中国先进的环保技术来帮助环境较为脆弱的中间地带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应发挥中国在技术、人才、设备等方面的优势,在该区域实现能源产业价值链的绿色化;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应围绕绿色项目对接,建立绿色合作机制;中巴经济走廊应围绕清洁能源体系的建设,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加强环境治理合作;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当重点关注产业升级与转型、环保技术的国际合作、绿色产业的投资建设、绿色发展理念推广,以及对欠发达国家的绿色援助等方面。另一方面,应建立有助于实现沿线国家生态环境与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主要是从绿色价值观推广、双环流全球绿色价值链构建、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绿色发展国际联盟设立、绿色金融发展、绿色制度建设六个方面来构建实现沿线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论文以解决“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贫困与环境”重大现实问题作为基本导向,为因地制宜地采取差别化策略提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协调发展水平提供科学决策参考。同时在理论上丰富了系统论、协同论等相关理论在“一带一路”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过程中的应用研究,推动经济-环境相关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未来可建立相对完善和普适性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生态-经济系统指标评价体系,增加沿线国家的样本容量,并多角度探讨沿线国家耦合协调度的提升机制。
其他文献
期刊
学位
报纸
期刊
TMG油田西土孜库区块位于哈萨克斯坦国南图尔盖盆地阿克赛凸起,白垩系地层不整合披覆于基底隆起之上。白垩系石英砾岩与基底变质泥板岩等多套不同性质的地层,阻碍了该区块的钻井提速。文章通过研究该区块岩性物理力学性质,分析常规PDC钻头失效机理,设计优选穿非均质砾岩夹层性能强,稳定性好,抗硬质基岩研磨能力强的三棱齿+HYPER圆锥齿个性化高效破岩PDC钻头。在西土孜库区块5口井应用,平均机械钻速13.87
期刊
为了探究金沙江中游支流栖息地状况,遴选重点保护修复对象,从河道物理生境参数、流域特征、污染风险参数3个层面选取14个指标,构建栖息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借助ArcGIS、InVEST模型等工具进行指标计算,采用综合评价方法进行栖息地质量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实地踏查评估。结果显示,金沙江中游流域栖息地质量分层面来看,河道物理特征得分较高,而污染风险参数特征得分较低;栖息地质量综合评价得分范围为0.2
期刊
以碳达峰碳中和推动我国绿色发展,既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但在迈向“双碳”目标的道路上,我国还面临任务重且时间紧、能源利用不甚合理、绿色低碳技术体系有待健全等一系列重大挑战。在路径选择上,碳减排是碳达峰、碳中和的主要路径,既要在能源的生产端加快推进智慧多元的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也要在能源的消费端加快推进绿色低碳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碳移除”则是实现碳中和目
期刊
水电梯级开发将改变河流水文情势和水环境,进而对鱼类带来不利影响。本文以金沙江攀枝花河段水电梯级开发为例,分析金沙、银江水电站建设对鱼类资源及重要生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沙、银江水电站建成后,将进一步加剧原有的阻隔影响,压迫鱼类的适宜生境,需采取梯级联合生态调度、生态流量保障、栖息地保护、增殖放流、过鱼设施等措施减缓不利影响。
会议
<正>广府办发〔2022〕29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级各部门,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市天然气综合利用工业园区、广元国际铁路港管委会:《广元市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试行)》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市委网信办印发的《广元市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广委网办发〔2021〕2号)同时废止。
期刊
随着信息化及互联网的普及,用户获取信息及数据的方式已经从传统方法逐渐转向云端,一些领域的数据获取几乎完全依赖于在线数据库,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学术文本。截至目前,谷歌学术(Google Scholar)在线数据库已经收录了数亿篇学术文档。关键词(Keyphrase)是概括文本核心内容的重要标签的单词或短语,起到检索和引导阅读的功能。在大部分学术论文中,作者会提供自己标注的一组关键词。但是,仍有许多特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