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怀与超越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s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女性文学在多元发展中日益走向成熟。女性文学的多元发展态势彰显了女性意识与文化格局的不断嬗变。其中,部分女作家继往开来,汲取女性视角与民族文化视角的双重优势开辟出了民族文化写作的路径。她们依据自身对民族文化的印象与理解,通过作品向读者表露了她们思悟的结晶。综观女作家的民族文化写作,她们进入题材的方式不一,她们诠释心声的题材迥异,但是,她们的作品却在整体上呈现出了伤怀与超越的美学意蕴。伤怀与超越的美学意蕴应和了女性意识的丰富与大气,促进了女性文学的健康发展,同时更促进了民族文化的良性建构。藉此,本文试图通过梳理当代女性民族文化写作的现状及审美维度,来揭示女性文学伤怀与超越的审美意义。本文引言部分探讨了三个问题:一是“女性文学”、“民族文化”等概念辨析,二是探析女性民族文化写作隐匿的“伤怀与超越”的美学意蕴成因,三是阐明当代女性民族文化写作对女性文学及中华民族文化建设的意义。论文正文部分共分三章。第一章,阐述当代女性民族文化写作的题材取向。当代女作家们把女性个体、家族、民族历史结合起来展开小说创作,关注女性生存的尴尬、女性家族史的悲戚和民族史的沉重。女作家们敏锐的观察与反思显现了女性在叙述个人故事、家族故事和民族历史故事的艺术敏感。敏感中折射出的艺术张力恰恰源于蕴藉深厚的美学意蕴。第二章,阐释当代女性民族文化写作所构建的伤怀与超越的意蕴维度。作为艺术的审美格调之一,伤怀与超越的美学意蕴丰富了文学创作风格的内涵与外延。女作家们通过作品表现了历史的嬗变与永恒、文化的失落与新生,以及“怅怀与凌越”的理性心态。第三章,阐明女作家的民族文化写作总体上呈现出蕴藉深厚的哀婉情调。比较女性民族文化写作与男性写作的异同,分析女性意识对女性写作的影响,阐明伤怀与超越的审美意义和时代价值。女性民族文化写作作为建构民族文化的一种形式,它的伤怀与超越的美学意蕴必然带给人们持久的现状反思与审美体验。本文的整体设想是,通过概览当代女性民族文化写作现状,析出此类创作彰显出的“伤怀与超越”的美学意蕴维度,并阐明女性民族文化写作的独特性、美学意义和时代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脑死亡器官移植供体在ICU的维护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间完成的29例脑死亡供体器官捐献资料,分析脑死亡供体器官获取前情况,移植肾、移植肝
目的:了解河南省某村妇女产褥期保健现状。方法:运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法对河南省某村57名≤2岁婴幼儿的母亲进行调查。结果:产褥期妇女不吃水果51人,占89.5%;不吃蔬菜36人,
BRCA1/2等高外显率的易感基因只能解释10%左右的中国汉族人群遗传性乳腺癌的发病,这一方面这说明汉族人群具有不同于国外其他种族的遗传背景,同时也提示还存在其他低外显率基
针对提升煤矿安全生产一线矿工的安全绩效问题,以生产一线管理者和矿工为研究对象,基于吉林、辽宁、北京、内蒙古等地区6家大型煤矿企业的调查数据支持,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
对裂缝的准确描述与预测是裂缝性油藏有效开发的关键,只有建立比较客观的储层裂缝地质模型,提高对裂缝空间分布状况的认识,才能更好的进行油田部署和开发。目前主要的裂缝性
无公害马铃薯栽培技术在原先的栽培技术基础上通过一些有机化肥的使用、种子的选择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对马铃薯进行新的研究。我国马铃薯的主产区主要位于西北地区、西南地区
家族企业的产生是两种管理文化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一是社会传统文化中的家族文化,其二是西方工业文明中的工商管理文化。由于美、日、中三国的家族企业组织形式及其运作理
以实物产品和生产性服务的关联为切入点,提出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的三种模式——基于共生性的融合模式、基于内生性的融合模式、基于互补性的融合模式,分析了三种
将口碑、重购和溢价作为购后行为的测量维度。在总结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购后行为生成机制模型。通过不同消费情景下的模型实证,揭示了三个测量维度在体现购后行为潜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方工业文明的涌入,中国开始了现代化进程,进入了准现代社会。生活在这一社会中的中国人就像冷纳所说的“过渡人”,“他一眼向‘过去’回顾,一眼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