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耦合因子型转运蛋白LB-ECF-FolT与RR-BioMNY的结构与功能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X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量耦合因子型(Energy-Coupling-Factor,ECF)转运蛋白是2006年在原核生物中鉴定出的的一类新的负责微量营养物质摄取的三磷酸腺苷结合盒(ATP-Binding Cassette,ABC)内向转运蛋白。然而与传统的ABC内向转运蛋白不同,ECF转运蛋白缺失处于周质空间的底物结合蛋白(substrate-bindingprotein,SBP),而是由一个跨膜的底物结合EcfS蛋白以及能量耦合模块(energy-coupling module)构成。能量耦合模块具有一个跨膜的EcfT蛋白以及两个膜内ATP酶EcfA与EcfA。根据不同的EcfS蛋白是否能共用一套能量耦合模块,ECF转运蛋白可以分为两类:Ⅰ类中每种EcfS蛋白都有其专一的能量耦合模块,Ⅱ类中不同的EcfS蛋白共用同一套能量耦合模块。  从2010年开始,人们解析了一系列EcfS蛋白的结构,揭示了ECF转运蛋白底物识别与结合的方式,然而完整的ECF转运蛋白复合体的结构却一直没有被解析,阻碍了人们对于转运蛋白复合体能量偶联与转运机制的理解。本文通过蛋白质结晶学的方法,解析了第一个Ⅱ类ECF转运蛋白复合体一来自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Lb)的叶酸ECF转运蛋白的结构。该结构处于inward-facing构象,没有结合底物叶酸及核苷酸。其中,EcfT蛋白结构为首次解析,5个跨膜螺旋与3个膜内螺旋组成“L”状结构;FolT呈现EcfS经典的6螺旋结构,以与膜表面呈大约20度角斜插入膜内,与“L”型EcfT蛋白紧密结合;EcfA/A与ABC转运蛋白中ATP结合蛋白结构基本相同。跨膜的FolT/EcfT异源二聚体通过EcfT膜内呈“X”型的两个耦合螺旋2-3(coupling helix2-3,CH2-3)与EcfA/A异源二聚体相互作用。在CH2与CH3各有一个保守的XRX(X为短侧链的氨基酸,R为精氨酸)motif,锚定在EcfA/A表面的凹陷处,对于能量的偶联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结构分析,我们提出了ECF转运蛋白的工作模型:底物的转运通过EcfS蛋白在膜内的翻转实现,驱动这一过程构象变化所需的能量来自ATP的水解,EcfT蛋白的XRX motif介导了能量与构象变化的偶联。  本文的另外一个部分介绍了目前我们在Ⅰ类ECF转运蛋白复合体的一些进展,目前我们已经成功获得了高纯度的蛋白及较好的蛋白晶体。
其他文献
CiA-417规范源于CANopen,但保留了CANopen即插即用的兼容性,又专用为电梯应用而定制,给系统制造商留出了足够的定制空间。对于电梯控制系统制造商来说和电梯制造商来说都是一个
本文认为,证券投资课程是高职投资与理财专业的核心课程,培养学生形成胜任证券一线岗位实际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是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实践证明,适宜于传授知识与理论的学科型
胚胎干细胞(ES cell)的分离和SCNT(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 SCNT)技术的突破,使研究者可以通过SCNT获得无限未分化的细胞用于基础研究及应用于组织修复技术和移植医学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同步发电机参数的准确性对电力系统分析计算具有重要意义。同步相量测量单元(PMU)为在线获取模型和参数提供了可能。本文基于PMU平台,对同步发电机参数在线辨识展开了研究。首
本研究采用5-溴脱氧尿苷三磷酸(5-BrdUTP)部分取代脱氧胸苷三磷酸(dTTP),对野油菜黄单胞菌的α-淀粉酶基因进行了体外诱变.本试验采用基因体外定向进化策略中PCR基因诱变技术
螺蛳属Margarya隶属软体动物门Mollusca,腹足纲Gastropoda,前鳃亚纲Prosobranchia,中腹足目Mesogastropoda(纽舌目Taenioglossa),田螺科Viviparidae,环棱螺亚科Bellamyinae。Nevil
本文以廉价无机铝盐和玉米淀粉为原料,通过系统的小试和中试研究,优化了CAS合成配方、碱化度、合成方式、温度、时间及中间条件控制等,制备出生态安全型复合高效絮凝剂(CAS).
安农S-1和培矮64S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温敏不育系,本研究以这两个温敏不育系为材料,对这两个温敏不育基因进行了精细定位,主要结果如下:1.用安农S-1及其转育的温敏不育系香125
工作记忆是一种临时存储和使用信息的短期记忆。这个临时的存储时间被称为“记忆延迟期”。前人的工作发现,大脑前额叶皮层神经元的电活动频率在延迟期内会升高。但这种“延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