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与交融——论美国早期戏剧与电影中的中国人形象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1234qqqqq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文化交流过程中,任何一种文化对他者的反应与接受都折射出两者间文化与意识形态空间的差异。对文学艺术作品中异国形象的研究探讨的是异质文化间所存在的距离、造成对异质文化的多种反应与接受的决定因素以及其间调和与共存的可能性。本论文从美国早期戏剧与电影中对华人形象的再现入手,从文学的角度分析比较中美文化交流与互动在不同历史阶段特定社会条件下、不同力量争斗与制衡中呈现出的文化现象,初步探讨跨文化交往中的冲突与交融及其蕴涵的文化共性。   从十九世纪中叶鸦片战争到二十世纪中叶二战结束的约一百年中,中美两国乃至整个世界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革,美国人对中国的态度也呈现出包含仰慕、歧视(甚至仇视)、恐惧、尊敬、怜悯和同情等种种情绪的剧烈变化过程。各种态度更迭出现或是同时存在,相互排斥却又相互影响。与二战后冷战期间美国与中国关系转为敌视与隔膜、而后开启新一轮交流循环相对照,这一时期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形成了发展循环过程中完整而典型的一环。本论文的重点不在于对这近百年的中美文化交往作一个历史性描述,而是从中截取若干具有典型意义的文化交往特征,讨论其产生和变化与特定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的关系。通过比较不同时期美国影、剧文本中华人角色塑造的变化与异同,同时以中国剧作中的美国人形象为参照,本论文比较了文化冲突与交融在中美文化交往的各个阶段不同程度的表现,认为对他者的态度主要取决于自身文化的特性与需要,不同的态度在历史中相互作用并参与后期的文化交流与发展。中美间不同的力量对比对文化交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不同的文化特征,中美两种文化对他者的关照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同时也存在许多共性,而双方的相互借鉴,甚至同一种文化中对他者文化的不同态度的相互作用均会对文化交流起积极作用。   本论文包括四章,分别讨论文化想象、文化冲突、文化借鉴和特定环境下的文化认同等四种代表性现象。第一章主要通过分析大众情节喜剧《金-喀!》,认为在中国人大批登上美洲大陆之前,美国人对中国文化的观念以自我陶醉式的想象为主。这种想象中的遥远中国尽管曾经拥有古老的睿智和被理想化的君主,但也已开始在近代西方经济技术飞跃的映照下显出衰落的颓态。美国人以想象中的中国为奇幻的背景上演自己的故事,并且从西方中心主义的需要出发对中国素材做选择与变形,或是以对自身文化优越性的狂欢为目的,或是通过对他者的理想化来逃遁对现实的不满。这一时期西方文化想象的变化对中国人并未产生直接作用,但已对其后的文化交流预设了对中国不利的影响。需要指出的是,此时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与再现定格在特定的空间与时间距离之外,而这一与“遥远古老中国”的距离感成为了关于中国的某种特定文化因素,反复出现并作用于后期双方的文化交往,影响美国人对中国的反映与再现。   论文的第二章讨论自十九世纪中叶“淘金热”时期大批中国劳工移民进入美国至十九世纪末中国人聚居的“唐人街”形成特定移民文化止,以冲突为显征的阶段,着重探究在特定历史环境下力量高度不平衡的不同文化双方初次直接碰撞时产生的现象,以及弱势文化在优势文化内部不同力量的冲突与制衡中可能的遭遇。文章选择这一时期的美国剧本《阿辛》和《华人必须滚》,以及典型的“唐人街戏剧”《唐人街女皇》为素材,讨论了部分美国人从自身团体利益出发,对中国劳工移民的边缘化与妖魔化,挑起歧视甚至仇视戕害华人的“排华浪潮”等一系列现象,认为这些现象已超越了文化间通过夸大与异质文化差异来强化自我身份认同从而保障自身群体心理安全感的需要,而使弱势异质文化沦为政治与经济斗争的牺牲品。尽管这一时期以文化冲突为主要特征,美国内部不同群体针对中国及其他移民问题仍同时存在着同化与排斥等相反的态度,这些不同态度在文化交往后期得以显现。此阶段美国对中国的反应以强烈的影响作用于中国人,因此文章以中国剧本《怒吼吧,中国》与《海峤春传奇》为映衬,进一步讨论文化冲突在弱势方面的展现。此期间出现的定型(或特型)是对异质文化的某种歧视性外在固化,既是文化交往特定阶段的产物,也逐渐成为标志性符号继续参与后续交往过程。   第三章回到了一定距离感之下的文化再审视。随着华人移民被迫聚居于有限的区域,也由于排华势力对华人移民问题的暂时性“解决”,华人逐渐淡出美国公众的关注,这使得一些美国人有可能重新审视华人群体。较为特殊的“唐人街戏剧”《长子》就脱离了将唐人街妖魔化的巢臼,从较为人性化的角度描摹华人社区的生活,尽管这种观察多少仍带有西方优越的视角。此剧从另一侧面较客观地反映了华人群体被孤立和遭歧视的现实,同时也反映了这种新的距离感带来的新的兴趣。这一阶段与大众文化相对应的则是知识阶层对中国古典文化精髓的重新研究与评价。本章通过对《孔夫子》和《黄马褂》两部剧的分析探讨了西方学者在思想和艺术方面对中国文化的借鉴,认为西方学者在重新审视自身文化并转而探索新的思想疆域,或是追寻艺术发展的新方式的过程中,仍然从自身文化出发,对古老的中国文化与艺术形式进行了有选择的吸收和借鉴。而中国剧本《海峤春传奇》也部分反映了美国自由民主对中国人的思想启蒙。向外探寻找文化与思想发展的新方向成为了中西方借鉴对方文化财富的共同动力。   论文的第四章则从三个方面讨论有关异质文化的不同态度的碰撞对文化交流和发展的意义:一、通过比较《傅满洲》和《陈查理》两部影片系列中截然相反的定型形象,分析同一文化中对异质文化的不同态度(以及前期流传下来的不同文化因素)对大众接受的影响;二、以在影片《大地》拍摄过程中中国人意见建议和美国制片方理解的分歧为例,探讨异质文化之间考量的不同出发点产生的文化交流观差异;三、从《密支那风云》中体现的在二战特定历史环境下中国人对美国人形象的再现,从中国人的角度讨论政治历史等环境对文化再现的影响。通过以上三个方面本章旨在说明,多样化观点的碰撞和相互作用可能对不同文化双方及某文化内部多方的相互理解具有积极意义。   异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交融作为客观存在贯穿于交往过程的始终,这些客观现象中反映出的文化共性与经验可能对文化共存与发展有积极作用。
其他文献
城镇化问题,是当下中国发展的新问题,对社会、对经济、对执政者、对企业家,对工作生活与城镇中的每一个体,都是一道大考。在长篇小说创作领域,这是一个迄今为止无人触碰的题
大部分地震都发生在地壳板块边界上.目前大多数板块边界都是洋壳和陆壳的边界,洋壳俯冲到陆壳之下,就会通过构造运动释放大量的能量,因此,大多数地震都发生在俯冲带.以人类这
本文试图用语用学有关话语理解的理论,尤其是顺应理论(Verschueren,2000)来分析和解释言语交际框架下沉默的理解问题。   沉默在言语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到目前为止,语言
学位
期刊
期刊
夏丛顾和夏丛峥这次来龙县打工,学聪明了。他们不像上回那样,抓到活儿就干。这次他们是一个工地一个工地地转,夏丛顾说:“找活儿干就找大老板,建筑规模大的,就是大老板。”各
人才、产业、环境,是推动发展的三大要素,而发挥环境优势,扶持人才创业,带动产业创新升级,是杭州发展的特色之路.经过多年的努力,杭州市委市政府从做环境着手,大力扶持知识分
克罗齐说:"只有对现在生活的兴趣才能促使人们去研究过去的事实。故而,过去的事情一旦和对现在生活的兴趣相结合,它的关注点就不再是过去,而是现在了"。这种对现在的兴趣引导去
本文以俳句在中国接受的两个高潮期为重点,具体考察了俳句在中国的接受实态,试图阐明其接受所产生影响的两个主要方面,即对小诗运动的推动和汉俳的产生。 本文正文部分由六章
1概述rnCFC及含CFC的制冷剂(如CFC-12,R-502)替代使HCFC和HFC有了很大发展.在这一过程中,除单一的HFC工质(如1,1,1,2四氟代甲烷)外,许多由HFC和HCFC组成的混合工质及共沸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