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可能与以下几种因素相关:长期血糖的控制情况,血脂代谢紊乱及炎症反应中炎症介质的参与。Abu-lebden等对449例糖尿病患者经过l4年的临床观察得出,空腹血糖(FBG)是冠心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研究发现糖化血红蛋白(HBA1C)每增加1%,冠心病的危险性增加11%。糖尿病患者除高血糖外,多伴有脂代谢紊乱。脂肪及脂蛋白代谢异常是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或危险因子。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作为一种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新的炎症标志物,近年来已日益受到关注。血浆Lp-PLA2活性同时受基因与环境影响,其中等位基因G994T影响最强,Yamada等推测Lp-PLA2外显子-9点突变(核苷酸994发生G-T置换)可能是日本人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决定因素之一。本研究测定了230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等临床资料及Lp-PLA2外显子-9点突变情况,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各种可能参与的危险因素。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各种可能参与的危险因素。方法:动脉粥样硬化组(颈部血管彩超可见软斑、硬斑或混合斑)107例,男61例,女46例,平均年龄(59.82+10.83)岁。对照组(颈部血管彩超未见异常)123例,男67例,女56例,平均年龄(55.40+10.83)岁。入选病例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行GAD、IAA等自身抗体检测排除成人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已除外感染等其它炎症性疾病,不伴有肿瘤、严重肝肾功能损害、心功能不全及存在应激因素的人群。本实验入选病例为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内分泌科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均为大连地区汉族人。将动脉粥样硬化组与正常组的年龄、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进行比较;提取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Lp-PLA2等位基因G994T变异,计算各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并进行比较。结果:动脉粥样硬化组和对照组临床指标比较,与对照组相比患者FBG、HBA1C、LDL-C有显著差异( P< 0.05)。中国大连地区汉族人Lp-PLA2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大连汉族人Lp-PLA2基因GG、GT及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70.73%、20.27%、0%,G、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85.4%及14.6%。动脉粥样硬化组Lp-PLA2基因GG、GT及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7、01%、40.19%及2.8%,G、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7.1%及22.9%;动脉粥样硬化组、对照组基因型频率有显著差异(P<0.01),动脉粥样硬化组T基因频率有增高趋势。结论:大连地区汉族人FBG、HBA1C、LDL-C、Lp-PLA2外显子-9点突变与动脉粥样硬化有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