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丘陵半干旱区典型植被土壤呼吸对碳输入改变的响应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p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凋落物和根系调控着土壤层有机碳的输入,并参与土壤呼吸过程,因此探讨不同碳输入方式如何影响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黄土丘陵区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柠条(Caragana intermedia)人工林和典型草地为研究对象,设置移除凋落物(NL)、双倍凋落物(DL)、切根(NR)、移凋切根(NI)处理与自然状态(CK)比较,研究碳输入方式对土壤呼吸强度时间动态的影响,并结合土壤理化性质、植被和气象等因素,分析不同时间尺度下土壤呼吸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如下:(1)3种植被类型不同碳输入处理下日间土壤呼吸强度波动较大,柠条和草地土壤呼吸值昼夜差异较刺槐林明显。相较于CK处理,土壤呼吸强度在DL处理下表现为升高,而在其它碳输入方式下有所降低,其中以NI处理降幅最大。柠条林和草地土壤呼吸日动态呈明显的单峰曲线,3种植被类型生长季初期土壤呼吸峰值主要集中在9:00-11:00,随时间变化其峰值发生时刻向后推移。(2)各植被类型5种处理土壤呼吸月动态呈现为单峰型,最高点集中在7-8月,而生长季后期(10月)最低。刺槐、柠条和草地不同处理月均值均以DL最高。同处理下,NL、DL和NR碳输入方式下刺槐林土壤呼吸值最高,而CK和NI分别以柠条和草地最高,柠条人工林相较于其它植被不利于土壤碳减排。(3)植被类型、碳输入方式和月份都会引起土壤呼吸强度的高度变异,其中碳输入方式和月份是导致土壤呼吸强度变化的主因,分别诠释了其27.47%和31.72%的变异。相对而言,柠条土壤呼吸对NL处理的响应要大于DL,而草地情况则相反,刺槐对DL和NI处理的敏感性较强,其土壤呼吸值分别下降25.17%和32.38%。(4)土壤温度(ST)对不同碳输入方式土壤呼吸存在极显著的正向作用(P<0.01),月尺度下ST对土壤呼吸的影响和Q10值低于日尺度。不同时间尺度下,CK处理Q10值均呈现为:柠条(1.92和2.08)>刺槐(1.69和1.63)>草地(1.63和1.34),而DL处理Q10值为:刺槐(1.85和1.60)>柠条(1.73和1.48)>草地(1.57和1.23)。(5)日尺度下,各植被类型土壤呼吸值(Rs)与气温(AT)和相对湿度(RH)均表现出极显著正相关(P<0.01),柠条5种处理Rs与光合有效辐射(PAR)间相关性极显著(P<0.01)。月尺度下,刺槐和柠条CK处理Rs与土壤湿度(SV)显著相关,叶面积指数(LAI)与刺槐Rs表现出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pH、0-10 cm细根生物量(RB1)、AT、PAR、RH均与刺槐和柠条林Rs极显著相关(P<0.01)。(6)刺槐和草地矿质土壤呼吸(Rm)的相对贡献率高于根系(Rr)和凋落物呼吸(RL),其Rm贡献率均超出60%,而柠条则表现为:Rr(40.85%)>Rm(31.00%)>RL(28.16%),3种植被类型Rr贡献率最高点均发生在7月。
其他文献
在全社会都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综合治理的背景下,保护生物多样性对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至关重要。脊椎动物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甘肃安南坝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2002年开展过一次综合考察后再未进行过全面的生物资源调查。随着气候变化、动物疫源疫病、地方经济建设等的影响,区内野生动物物种数量、分布及群落结构等尚不清楚,有必要对保护区脊椎动物本底资源现状进行
秦岭和大巴山之间有许多小盆地和谷地相连接,西乡盆地便是其中的一个,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气候,使得当地的物种资源极其丰厚。因此本研究对西乡盆地的植被进行全面实地调查,通过系统抽样法设置样地36个,并对调查得到的植被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植物区系、物种多样性、分类排序以及种间关系四个方面来阐述秦巴山区西乡盆地的植被特征,为合理开发和利用西乡盆地的植物资源、保护濒危植物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论如下:(
杆状病毒表达系统(BEVS)作为一种真核表达系统,由于其具有对外源基因容量大、生物安全性好、翻译后加工修饰系统较为完备等诸多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类重组蛋白的生产。分泌蛋白的表达一般需要信号肽的引导,而选择合适的信号序列是调控分泌蛋白表达和分泌的重要手段。本论文选用了一种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常用的gp64信号肽,以及文献报道的一种人工设计的信号肽HMM38,来引导e GFP的分泌表达,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干旱是发生较为频繁,破坏力很强的重要气象灾害。在气候剧烈变化背景下,干旱问题更加突出。同时作为研究气候与植被间相互关系的重要手段,植被物候已经发生一些显著变化。近年来,黄土高原气候在季节尺度上暖干化趋势加剧,该区的干旱特征以及植被物候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可能变得更为复杂。准确认识干旱变化特征以及干旱半干旱区植被物候与气候的交互作用,对研究当地生态系统如何响应气候变化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1901-
从目标发出的光子携带着多种光学信息,如空间信息、光谱信息、偏振信息、传播方向信息、时间信息和相干性信息等。现代光学技术的发展就是为了获取目标更高维度的信息,以便于实现更加精确的目标识别。高光谱偏振成像技术作为当前最为前沿的多维成像技术之一,能够同时获取目标的二维空间、一维光谱和多维偏振信息,在生物显微成像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能更好的解释生物目标的特征信息。本论文研究了三种光谱偏振显微成像技术
洪积扇作为西藏的重要地貌组成单元,了解其植被的物种组成、群落类型、物种多样性等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相互关系,对洪积扇植被的恢复和重建、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农牧民居住环境的建设和改善等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拉萨河流域12个洪积扇上的植被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了植物的科属组成、生长型、区系地理分布及药用植物资源的基本特征;依据优势种和联名法对植物群落进行了分类与命名,并选用Margalef指数、Sh
磷是植物生长发育必要的大量元素,磷酸盐缺乏使植物产生胁迫响应,进而造成巨大的产量损失。土壤磷素资源的有效性是影响植物吸收利用磷酸盐的关键因素。能直接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无机磷占比少,这部分无机磷又往往容易与钙、镁、铁、铝等形成难溶于水的复合物,因此我国土壤磷有效性较低。为了追求作物产量的增加,人们过量施用磷肥,造成一系列土壤理化性质恶化和水资源污染等问题。因此,我国土壤磷资源匮乏问题已经成为限制作物生
精子发生是一个独特、复杂的细胞分化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精密调控。支持细胞作为唯一与各级生殖细胞紧密接触的体细胞,通过影响睾丸发育和形成,以及为生殖细胞提供环境效应、营养和支持作用在此过程中发挥核心作用。此外,还有研究指出,在精子发生过程中,支持细胞经历了由增殖、分化转化为成熟支持细胞的过程,未成熟支持细胞增殖活性直接影响支持细胞数量,成熟睾丸中支持细胞的数量直接决定睾丸大小和日精子产生量。Micr
解旋酶的特殊生理活性对生命体个体的发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广泛参与着遗传信息的复制、转录、翻译以及修复、RNA剪接和端粒的延长等重要生理过程。DHX36(又称RHAU,G4R1)是超家族2中DEAH-box亚家族的一类解旋酶。研究表明,DHX36在造血、心脏发育、精原细胞分化以及多种免疫反应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人们对C端结构域的生物学功能的了解甚少,但大量研究显示N端结构域对DHX36结合G4
植被恢复有效改善了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研究植被恢复对近地表特征的影响对准确评估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的生态成效具有重要意义。黄土高原地区植被地带性分布明显,从森林带过渡到草原带,由于气候、水分条件的限制导致植被的生长模式及地上特征出现显著差异。本研究以不同植被带(森林带、森林草原带、草原带)为调查样点,以不同立地条件下(阳坡中部、阳坡下部、坡顶、阴坡中部、阴坡下部)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对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