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8年江苏省水稻螟虫与飞虱发生和抗性调查及杀虫剂混配筛选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azy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螟虫和飞虱是水稻生产的主要害虫,也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部分种类的水稻螟虫和飞虱在我国一些地区呈加重发生的趋势。目前,化学防控仍是水稻螟虫和飞虱治理的主要手段,但由于其抗性问题日益突出,导致常用杀虫剂的防效下降,亟需开发高效的新型药剂或混配制剂。因此,本文首先对江苏省近三年的水稻螟虫和飞虱的田间及灯诱数据进行分析,并对2017和2018年南京市澡水区的田间越冬代水稻螟虫和飞虱进行了调查,以期明确其发生现状;其次,对水稻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Walker)和灰飞虱Laodelphaxstriatellus(Fallén)的抗性情况进行了测定,以期为田间用药提供指导;最后,针对二化螟和灰飞虱进行了高效混配药剂的筛选,以期延长“老药剂”的使用寿命。
  一、江苏省水稻螟虫和飞虱发生现状
  本文于2016年-2018年对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徐州市睢宁县、镇江市扬中市水稻螟虫和稻飞虱的田间普查数据和灯诱数据进行了分析,并对2017、2018年溧水区的田间越冬代水稻螟虫和飞虱进行了田间调查。结果显示:在2016年-2018年间,(1)三种稻飞虱总体轻发生,全省监测点的百穴虫量峰值介于0-397.99头之间(轻到偏轻发生)。(2)二化螟总体轻发生,局部地区大发生。睢宁县亩虫量峰值介于86.8-145头之间(轻发生),但2017年溧水区二化螟越冬代亩虫量达到1040.52头(大发生)。(3)大螟SesamiainferensWalker总体中等发生,局部地区大发生。吴江区和睢宁县亩虫量峰值介于18-505头之间(轻至大发生),扬中市大螟田间未见。(4)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medinalisGuenée总体轻到偏轻发生。全省五(3)代亩虫卵量峰值介于3600-18000(头·粒)之间(轻至偏轻发生)。(5)三化螟ScirpophagaincertulasWalker全省田间和灯下未见。综上所述,未来水稻螟虫和飞虱应重点防治白背飞虱Sogatellafurcifera(Horváth)和灰飞虱,兼治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St(a)l)。重点防治稻纵卷叶螟和大螟,部分地区(如溧水区和睢宁县)要谨防二化螟加重为害。二、江苏省及周边部分地区二化螟和灰飞虱对常用药剂的抗性监测
  为了明确江苏省及周边地区水稻二化螟和灰飞虱抗性发生现状,为田间用药提供指导。(1)于2017-2018年使用点滴法测定了多个地区二化螟对多种常用药剂(氯虫苯甲酰胺、杀虫单、阿维菌素、氟雷拉纳)的抗性。结果显示,监测地区的二化螟对杀虫单为敏感至低水平抗性[抗性倍数(resistance ratio,RR)介于2.37-6.73倍之间],对阿维菌素为敏感性下降水平(RR介于3.11-3.50倍之间),对氟雷拉纳为敏感水平(RR介于为0.65-1.10倍之间),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水平最高,为低至中等水平抗性(RR介于5.83倍-16.08倍之间)。因此,建议在江苏省减少田间氟虫苯甲酰胺的使用频次。(2)于2018年使用点滴法测定了吴江区灰飞虱对五种药剂(呋虫胺、乙虫腈、噻虫嗪、氟雷拉纳和吡虫啉)的抗性。结果显示,该区灰飞虱对五种杀虫剂均处于敏感水平(RR介于0.76-1.92倍之间),表明所测常用药剂在江苏省依然可作为主打药剂防治灰飞虱。
  三、防治二化螟和灰飞虱的高效混配杀虫剂的筛选
  本文通过点滴法和饲料混毒法测定了多种混配杀虫剂对二化螟和灰飞虱的毒力,以期筛选出高效的混配配比。本章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使用点滴法测定了氟雷拉纳与三种杀虫剂混配(毒死蜱、吡虫啉和甲维盐)对灰飞虱雌性成虫的联合作用,氟雷拉纳与毒死蜱混配后,配比为3∶2时,其共毒系数(co-toxicity coefficient,CTC)为142.68,具有增效作用;与吡虫啉混配后,配比为1∶4时表现出增效作用(CTC为141.52)。(2)通过饲料混毒法测定了溴虫氟苯双酰胺与6种杀虫剂(辛硫磷、乙虫腈、茚虫威、甲维盐、氟虫苯甲酰胺、稻丰散)混配对二化螟4龄幼虫的联合作用,结果表明:与茚虫威混配后,配比为1∶1和20∶1时具增效作用,CTC分别为152.60和191.15;与乙虫腈混配后,配比为20∶1时CTC达到163.34。(3)使用点滴法测定了乙虫腈与4种杀虫剂(阿维菌素、氟虫苯甲酰胺、杀虫单、毒死蜱)混配对二化螟4龄幼虫的联合作用:乙虫腈与阿维菌素混配后,CTC介于84.81-157.54之间,其中配比为3∶2时表现出增效作用(CTC为157.54)。因此,未来可以考虑使用氟雷拉纳与毒死蜱(配比为3∶2)、氟雷拉纳与吡虫啉(配比为1∶4)等混配配比防治灰飞虱;乙虫腈和阿维菌素混配(配比为2∶3)时,溴虫氟苯双酰胺与乙虫腈混配时(配比为20∶1)、茚虫威混配时(配比为1∶1和20∶1),对二化螟具有优异的增效作用,CTC均高于150。
其他文献
为了进一步明确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制度下玉米秸秆还田条件下合理的小麦季施氮用量,试验在2018年-2019年、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以小麦品种周麦27为试验材料于河南省鹤壁市农科院试验基地进行。依据当地农业生产现状,研究了玉米秸秆不还田、半量还田和全量还田3个秸秆还田量和0kg/hm2、150kg/hm2、225kg/hm2、300kg/hm2、375kg/hm2和450kg/hm
学位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目前其高产主要依赖于大量施用化肥等措施,但是干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小麦产量及品质。根系是植物吸收养分的主要器官,根系的大小及其可塑性能显著影响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和利用效率,因而本试验主要寻找小麦抗旱萌发过程中具有抗旱作用的基因。本试验以两种萌发期抗旱性存在显著差异的小麦品种晋麦47和矮抗58为材料,通过转录组分析方法鉴定出响应干旱的基因,并初步验证部分基因在小麦抗萌发期响应干
学位
多酚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的重要次生代谢产物,由于其具有强效清除自由基的功能,不仅有助于植物抵御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胁迫,而且在植物性食品中起着抗氧化胁迫、预防心血管病和癌症等重要作用。蔬菜是人体摄入多酚的主要来源,而我国普遍种植和食用的代表性叶菜类蔬菜作物一生菜体内的多酚含量不高。因此,提高生菜的多酚含量,对于协同提升生菜抗逆性和人体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施用氮肥是蔬菜生产中一项必需而关键的农艺措
学位
秸秆是一种重要的有机肥源物质,其含有丰富的氮、磷及钾,腐解的秸秆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来源。本论文以贵州和山西土壤微生物进行室内培养实验,以尼龙网袋法比较研究高粱、玉米秸秆腐解过程中秸秆理化性质变化及其微生物变化。试验共设8个处理:1)贵州土壤微生物浸提液培养玉米秸秆(G-Y),2)贵州土壤微生物浸提液培养高粱秸秆(G-G),3)贵州土壤微生物浸提液培养调节C/N的玉米秸秆(G-YN),4)贵州土壤微
学位
大多数热带亚热带陆地生态系统处于氮饱和状态。以还原态氮(NH3-N、NH4+-N)为主的活性氮输入使土壤的硝化作用成为这类生态系统中影响土水质量的关键因子。利用室内试验在因子控制上的优势,采用土柱模拟淋溶试验研究了亚热带酸性土壤的硝化作用与土壤的NO3-淋溶以及渗漏液pH的关系;同时为了评价室内研究结果应用至田间原位试验的可行性、也为确立室内研究的土壤样品制备要求,试验还围绕干土效应和水分因子对红
学位
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属鳞翅目螟蛾科(Lepidoptera:Pyrlidae),其钻蛀危害水稻、茭白等寄主植物,是田间发生最为严重的害虫之一。长期以来,二化螟的防治主要依靠化学药剂,包括沙蚕毒素类杀虫剂杀虫单,有机磷类杀虫剂毒死蜱和三唑磷、大环内酯类杀虫剂阿维菌素和甲维盐,双酰胺类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微生物源类杀虫剂乙基多杀菌素及双酰肼类杀虫剂甲氧虫酰肼等及其
学位
天然产物是新农药创制的重要资源,以活性天然产物为先导是新农药开发的一种重要方法。Drimane混源萜烯类天然产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如抗真菌、抗细菌、抗病毒、抗肿瘤、杀藻、拒食活性等。近年来,此类天然产物引起了越来越多关注。本课题组前期工作中发现Drimane混源萜烯类化合物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尚未见关于(+)-Chromazonarol的结构优化及抑菌活性研究的报道。本文在完成天然
学位
褐飞虱作为一种广泛分布于亚洲的迁飞性害虫,每年在我国水稻主产区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危害。一直以来,化学药剂防治是控制褐飞虱的主要措施,但随着农药长期大面积的不合理施用,导致褐飞虱对多种杀虫剂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因此,明确我国褐飞虱田间种群的抗药性现状,从而掌握其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水平和发展趋势,对于稻田褐飞虱的抗药性治理及指导农药的精准使用都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通过对我国长江中下游流域水稻产区田间褐飞虱
学位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水稻两迁害虫是指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在稻飞虱中,白背飞虱和褐飞虱是发生较为重要的两迁害虫。广西是水稻两迁害虫进入我国的重要门户,本试验在广西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设立了自动分时段诱虫装置,可有效的诱集广西南宁西乡塘区的空中种群,广西农业科学院的水稻试验田可对水稻两迁害虫的田间数量进行监测。经过SPSS显著性分析以及通过HYSPLIT平台和GrADS、ArcGIS进行气
大豆(Glycine max(L.)Merr.)作为世界上重要的粮食及经济作物,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和油脂,在农业生产上具有重要地位。然而大豆病害严重影响其品质并造成巨大的产量损失。大豆疫霉根腐病就是目前大豆产区危害较为严重的一种病害,目前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大豆疫霉根腐病最经济有效的途径。然而大豆疫霉自身变异性高,毒性结构变化迅速,田间毒性小种演替频率较高,目前国内外报道了至少200个大豆疫霉致病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