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呈增加的趋势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已经成为气候变化经济学前沿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然而,现有的相关研究存在如下两方面的不足:1)大部分研究要么关注长期气候因子变动(气温、降水)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要么关注短期极端气候事件对农作物单产的影响,但对农民对极端气候导致农产品市场价格变化所做出的供给反应情况的研究甚少;2)预测预警模型在估计极端气候对农业生产的短期影响时,往往将供给弹性作为预设参数隐含在模型中,并未考虑极端气候事件对预设价格弹性的影响,存在高估农作物供给反应的偏误。此外,我国农业生产存在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差,对气候条件依赖程度高的问题,因此系统研究极端气候事件对农作物供给反应的影响,显得异常迫切和重要。本研究的目标是厘清极端气候事件影响农作物播种面积和单产的机理,通过设定计量经济学模型定量估计正常年份和极端灾害年份农作物供给价格弹性的大小。 为实现上述研究目标,本论文基于省级统计数据和中国科学院CCAP在广东省开展的两轮大规模实地调查数据,在省级层面和微观农户层面采用描述性分析和计量经济模型定量分析的方法对极端气候事件影响下的农产品供给反应的情况,进行了一个从理论、方法和政策问题到微观农户种植决策的系统性研究。 基于省级统计数据的研究结论主要有以下几个:(1)极端气候事件影响下农作物的面积价格弹性会有所下降。正常情况下,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和油料作物的面积自价格弹性分别为0.475、0.649、0.498、0.649、0.248。遭受极端气候事件冲击后,以上五类农作物的面积自价格弹性与正常情况相比,分别下降了0.8%、18.2%、23.5%、10.0%和95.2%。(2)政府对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干预,会阻断极端气候对农作物面积价格弹性的负面影响。以玉米为例,在玉米临时收储价格实施前,极端气候事件下玉米的面积价格弹性为0.381;在临时收购价格实施后,极端气候事件影响下玉米的面积价格弹性上升为0.518(正常年份为0.498),与正常年份的面积价格弹性几乎相当。(3)省级层面当年的受灾率对农作物的单产会有直接、显著的负面影响。保持其它因素不变,平均受灾率每提高1%,会使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和油料作物的单产分别下降0.11%、0.38%、0.33%、0.35%和0.24%。(4)上一年作物层面极端气候灾害的发生会对部分农作物单产的价格弹性也有负面的影响。本研究结果发现:极端气候的发生会对玉米和油料作物单产的价格弹性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对水稻、小麦、棉花的影响则不显著。极端气候灾害使玉米单产的价格弹性从0.146,降低为0.106;使油料作物的价格弹性从0.101,降低为0.064。微观农户数据的实证分析进一步证实了上述研究结论,基于微观调查数据的研究结论主要有以下两点:(1)对于受最低收购价政策干预的水稻,上一年的受灾率对面积的价格弹性和单产的价格弹性的影响均不显著;当年极端气候事件(干旱和洪涝)的发生对早籼稻和晚籼稻的单产有着显著的负面影响。保持其它因素不变,极端洪涝或者干旱的发生,会使早籼稻和晚籼稻的单产分别减少28.6%和26.4%。(2)对不受政策支持价格干预的蔬菜和其它作物,上一年的受灾率对它们的面积价格弹性有显著的负面影响。用广东省平均受灾率进行估计,受灾情况下蔬菜的面积价格弹性由0.83下降到0.65,其它作物的面积价格弹性下降最大,从0.85下降到0.48。 本论文估计出正常年份和极端气候事件影响下的供给价格弹性,研究结果存在以下三方面的应用价值:(1)为研究者运用预测预警模型估计极端气候事件对农业生产的短期影响提供更加准确的预设参数值。(2)为从事农产品加工和贸易的企业和个人判断农产品市场走势和行情提供更加准确的农产品供给信息。(3)为政策制定者判断农产品价格及生产变动趋势以及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农民合理种植提供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