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钢复合结构增材制造界面调控及过渡材料研究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bxb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当前设备、工艺和材料的快速更新,对于工程机械部件的精度、性能和服役条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单一材料已经无法满足工程需求。铜合金和合金钢复合结构因具备优异的低温韧性、耐腐蚀性和高强韧性,在船舶车辆、压力容器和武器装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角色。然而,铜和钢之间线膨胀系数和导热系数相差较大,这也无形中增加了两者的连接难度。使用焊接方式制备铜/钢复合结构,焊接接头中热影响区粗化和宏/微观裂纹将会严重降低力学性能。电弧增材制造技术以成型精度高和灵活性强等特点被广泛使用于金属制造方面。因此,利用电弧增材制造技术制备铜/钢复合结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电弧增材制造设备对ER50-6低合金钢和HS211硅青铜双金属复合结构进行电弧增材制造。通过对两种材料的单道单层焊缝和单道多层焊缝的成形质量进行研究,揭示了焊接参数对焊缝宽度和焊缝余高的影响规律,明晰了焊缝成形的最佳工艺窗口。基于优化后的工艺参数,本文还重点研究了两组材料堆焊次序对铜/钢复合结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得到的两组试样界面处均存在熔化未混合区,该区域主要由富铁相(α-Fe)和富铜相(ε-Cu)组成的双相组织。由于铜和钢熔点的差异,导致得到的HS211/ER50-6薄壁试件熔化未混合区最大,熔化未混合区中存在的渗透裂纹将会大幅降低试件的力学性能。因此,ER50-6/HS211薄壁试件的抗拉强度最高,约为207.5MPa,且该试件的冲击吸收能量也可以达到硅青铜基体的20%-25%左右。渗透裂纹容易导致铜/钢界面直接开裂,接下来重点研究了渗透裂纹的形成机制。这种现象主要与液态铜和低合金钢的晶界润湿性有关,如果熔池中温度高于1025℃(硅青铜熔点)时,液态铜就会对低合金钢的晶界进行润湿、渗透,最终形成渗透裂纹。基于上述研究,为了消除渗透裂纹且大幅提升铜/钢薄壁复合结构界面位置的力学性能,本文制备出了四组用于铜/钢梯度连接的过渡焊材(铜-镍焊丝、铁-镍焊丝、铜-铝焊丝和镍-铬焊丝)。当低合金钢与硅青铜之间添加过渡焊材后低合金钢侧均未出现熔化未混合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铜渗透倾向。其中,铜-镍、铁-镍和铜-铝过渡焊材与硅青铜的连接位置均达到良好的冶金结合。通过对试件的力学性能进行表征,四组拉伸试样均断裂在硅青铜基体,其中,添加Cu-Ni过渡焊丝后得到的试样抗拉强度最高,约为345.2MPa,相较于原始试样提升了 137.7MPa;添加Ni-Cr过渡焊丝后得到的试件界面冲击吸收能量最高,约为40J,相较于原始试样提高了 20J;Cu-Ni和Cu-Al试件的显微硬度也均呈现出连续梯度转变。综上所述,通过采用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电弧增材制造技术并添加过渡材料可以快速、高效地成型出硅青铜与低合金钢的双金属复合结构。
其他文献
近年来,微结构表面润湿性受到了广泛关注。通过构筑表面微观结构可增强表面润湿性,形成超疏水、超亲水表面,因此,在生活、医药、微生物研究以及微机电系统等领域都有着广泛应用。但微结构表面的流固相互作用十分复杂,对表面制备的精度及其微结构间的浸润观测手段要求十分严苛,实验条件往往难以准确观测其表面的浸润效应,因此,借助数值计算方法对流体浸润行为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格子Boltzmann方法是通过
ZTA(氧化锆增韧氧化铝陶瓷)/高铬铸铁复合材料作为大型工况设备中立式磨机、反击式破碎机的磨辊、板锤等耐磨件被广泛应用。由于陶瓷相和金属相的理化性能差异过大,二者润湿性特别差,因此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强度非常弱,在外力作用下,界面处极易产生裂纹而发生断裂失效。故本文通过向Al2O3及ZrO2陶瓷粉体中掺杂合金元素Ti、Ni,来改善高温下固/液界面的润湿性、结合强度与元素扩散效果,为ZTA陶瓷/高铬铸
孤立波作为一种良好的信息载体,在无损检测领域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基于一维颗粒链中的高度非线性孤立波与损伤复合材料板的耦合作用,探究损伤复合材料板的特征参数对回弹孤立波的影响,通过分析孤立波在待测结构表面的反射特性以达到无损检测的目的,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颗粒链与复合材料层合板的耦合作用:基于Hertz接触定律得到相邻颗粒之间接触力和压缩量的关系,利用经典牛顿定律推导得到了一维均质颗粒链
在经济快速发展,商业繁华及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过程中,城市用地越来越紧张,各种超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因此带来的消防隐患问题也日渐突出。超高层建筑受其建筑特点的限制,一旦发生火灾,往往后果极其严重。针对超高层建筑火灾特点和灭火难点,本文结合机械臂良好的运动性能,进行了超高层建筑智能灭火救援系统设计,及其数字动画展示研究,以期对超高层建筑的灭火救援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文的研究内容如下:(1)对超高层建筑智能灭
本文利用40 μm的AZ91D合金雾化球形粉和单壁碳纳米管(SW-CNTs),通过高能球磨、往复挤压和正挤压工艺制备了 xSW-CNTs/AZ91D(x=0wt%、0.5wt%、1.0wt%、1.5wt%)复合材料丝材,研究了 SW-CNTs含量对复合材料丝材组织与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复合材料的强韧化机制和摩擦磨损机制。利用该丝材通过电弧增材制造技术(Wire arc additive manufa
石墨烯纳米片(Graphene Nanoplatelet,GNP)由于具有超高强度和优异的导热、导电性等特性,在与铜(Cu)及其合金复合制备的铜基复合材料(Copper Matrix Composites,CMCs)不仅有望能够保持Cu基体的导电性,同时能够实现GNP和Cu的协同强化作用,从而满足电子工业领域对高强高导材料的性能要求。然而,如何促进GNP的分散以及改善GNP与Cu之间的润湿性是目前
电子设备和无线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使用产生了大量的电磁波,不仅影响了设备的运行,而且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轻量化且高性能的微波吸波材料对于控制电磁污染和保护人体健康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作为一种典型的新型二维材料,Ti3C2Tx MXene独特的层状结构、大的比表面积、丰富的天然缺陷和表面官能团使其成为一种很有潜力的微波吸收材料,但其单介电损耗机制和窄吸收带宽限制了其实际应用。为了解决上述问
气液两相混输泵叶顶间隙内的流动对泵的水力性能而言至关重要,较小的间隙能够改善泵的性能,而间隙过大容易导致泵性能下降、压力脉动增强、振动加剧,甚至影响其运行稳定性,因此开展气液两相混输泵叶顶间隙内部流场的研究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转速n为3500r/min、流量Q为36.6m3/h的气液两相三级混输泵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叶片宽度,得到了四种叶顶间隙方案:0mm、0.5mm、1.0mm、1.5mm,利用A
钢铁材料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高碳钢作为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工模具钢具有良好的强度、硬度与耐磨性,但日益严苛的工作环境要求其提高强度的同时增强抗弯能力,减少断裂失效,因此对于高碳钢的强韧化改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T10钢片、铌粉、石墨粉、铁粉为原料,通过球磨混粉与冷压成型得到增强层,再与钢片进行原位热压烧结(1220℃ × 6 h)制备出NbC/Fe增强钢基层状复合材料,实现了颗粒富集的NbC硬
被子植物在白垩纪时期的快速辐射演化使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迷惑不解,留下了古生物学界著名的达尔文"讨厌之谜"。被子植物(又称开花植物)的多样化是生命史上改变全球生态系统的重要事件之一,引起了昆虫、两栖动物、哺乳动物、早期鸟类和其他分支的多样化。介于一亿三千五百万年前到六百五十万年前之间,被子植物快速辐射统治了白垩纪末许多陆地环境,并取代了裸子植物在陆地生物圈的主要地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