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情谊”:抗争父权制的力量——论贝思·亨利《心之罪》中的南方姐妹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tao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妇女作家贝思·亨利(1952-)创作了大量以美国南方为背景的剧作,她俨然已成为南方文学的代言人。《心之罪》是她的成名剧作并于1981年荣获普利策奖。近几年,国内外学者对这部剧作的研究呈上升趋势,涉及到剧中所表现的家庭观,恐怖意象及地域意识等。而本文通过分析剧中玛格拉斯三姐妹从相互指责到团结一心过程里,对比从语言到行为的前后变化中,得出剧作家为南方女性争取解放独立所指明的道路。即提倡“姐妹情谊”,号召南方女性团结一心,唤醒自我意识,以争取自由独立。  “姐妹情谊”是第二次女权运动的代言词。该口号阐释了被压迫女性之间的团结和协作,目的在于联合起来共同抗争父权制以及社会对女性的歧视。南方女性遭受着精神和肉体上的双重压迫,也渴望被拯救。剧作家贝思·亨利将南方女性这一主题搬上舞台,以期引起对她们的关注。通过文本分析,本文作者试图证明姐妹情谊在挑战父权制的道路上所发挥的作用。  本文包括五部分。  引言部分对剧作家和其作品《心之罪》进行了简要叙述,解释了“姐妹情谊”这一术语,并简单论述了国内外学者对姐妹情谊的探讨和对贝思·亨利作品的文献研究。  第一章通过对父权制下玛格拉斯三姐妹的个人经历分析,展现她们所遭受的来自父亲、大爹和柴克里的压制,这也是广大南方女性共同遭遇的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剧作家将作品中的大部分场景都设定在了厨房,女性被限定和控制在厨房里,做着琐碎的事情,操劳着一家人的生计,这样的设定本身就使女性处于低等和从属的地位。  第二章分析剧作家所描写的三姐妹团结一心,从言语到行为发生的一系列的变化。三姐妹不再畏畏缩缩,不再优柔寡断,不再一味隐忍,从这些表现中得出姐妹情谊的力量。在重拾姐妹情谊后,她们勇敢无畏,团结起来,挑战父权制,并准备开始各自新的生活。  第三章阐释美国南方历史传统和特点正是南方女性所受压迫和束缚的原因。而第二次女权运动提出的“姐妹情谊”唤醒了女性的自我意识,并促使她们为自己权利而奋斗。南方代表作家贝思·亨利对于南方女性生活和命运的关注也为她们争取独立运动的道路上指明了方向。  结论部分,本文通过分析对比三姐妹从语言到动作上的变化,得出姐妹情谊的力量在女性争取独立道路上发挥的作用,这也是剧作家的写作意图。即姐妹情谊是抗争父权制的有力武器。依旧在父权制牢笼下苦苦挣扎的南方姐妹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得到独立解放的胜利。
其他文献
散文风格的传译是文学风格翻译的一部分.该论文结合关于文学风格翻译和散文翻译的理论和实践,并以张培基先生的《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为实例,着重探讨中译英中散文风格的传
本文提出了金属铜矿企业安全绩效评价的多级评价指标。通过应用,揭示了该企业安全管理有效性方面存在的问题,给出了企业安全管理应改进的方面。
二战后的英国文学史上,艾丽丝·默多克是同时代小说家中最多产,最富有影响力的一位.《黑王子》是默多克后期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部.该文试图通过对该作品艺术特色的分析来揭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该文主要讨论汉语"有字句"(存现)的句法结构问题.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有字句"(存现)中的必要成分作出分析,指出"有"字充当各个成分的可能的语类.根据其包含的成分的不
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类指句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就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前沿课题。而迄今为止,对类指句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形式语义的逻辑分析和解读,具有一定的价值却没有形
作为深受存在主义影响的美国作家索尔·贝娄在他的多部作品中就深刻阐释了死亡问题,在《雨王汉德》这部现代寓言中,贝娄更是通过象征、隐喻等手法,对死亡的必然性、理性接受
陶瓷是人类的伟大发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以强烈的生命热望和极大的创造力,为我们留下了灿烂的陶瓷艺术精品,这些陶瓷艺术品记载了中华民族成长的历程,包容了中
中华文明史上影响最深远的一次玩泥行为,莫过于女娲捏泥造人的神话。如果记忆是有味道的,那么,每个人童年的记忆一定或多或少地散发出泥土味儿。泥土和中国人在中华文明史的
女冠①、名妓是唐代两个特殊的知识女性群体。唐代崇尚道教,浓厚的崇道氛围点燃了唐代女性求道的热情,社会各阶层女性出家为女道士的现象相当普遍。“在唐代,许多公主妃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