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鳞癌组织的表型组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d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因组学的研究着重于探索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而表型组学则关注与基因组信息相匹配的大规模表型信息的整合和升华。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对人类生命的威胁极大,尤其重要的是,全球大部分食管鳞癌病例发生在中国。对于中国生物医学界来说,食管鳞癌的病理分子机制和临床诊断治疗的研究需求都是极其紧迫的。本文首次从表型组学的角度出发,开展食管癌组织样本的新型分子分型和诊断标志物研究。  我们采集了通过严格临床检验的食管癌组织样本,展开了对这些样本的表型组测定,即转录组、蛋白质组和代谢组检测。在转录组水平上,我们基于NGS技术对食管癌和癌旁组织进行了深度的转录组测序分析。在40对组织中共定量到18,263个基因,在肿瘤与癌旁样本间发现了4,670个差异基因,其中有271个差异基因与脂质代谢有关,主要参与花生四烯酸代谢、鞘脂代谢和甘油磷脂代谢;通过体细胞转录组突变基因分析,在40例食管癌肿瘤组织中共检测到1,089个体细胞非同义突变位点。在蛋白质组水平上,我们运用SWATH MS/MS方法比较了食管癌的癌和癌旁组织的差异蛋白质,共发现522个差异蛋白质,其中有138个差异蛋白质所对应的转录组也表现了显著的丰度变化,二者的丰度差异呈中度相关(相关系数0.67),其中有61个差异蛋白与脂质代谢相关。在代谢组水平上,我们利用MSE定量对食管癌的癌和癌旁组织的一般代谢物和脂质代谢物分别进行了组间的差异分析。通过统计学分析,发现常规的代谢物含量在这两个组织中的差异不明显,而脂质代谢物则体现了显著差异,脂质分子相关的差异峰有980个,其中477个有一级鉴定信息,主要包括了富集于鞘脂代谢和甘油磷脂代谢通路的脂酰肉碱类、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溶血磷脂酰胆碱及溶血磷脂酰乙醇胺等。这提示,食管癌组织中相关的脂质代谢通路可能异常。值得指出的是,这些通路相关的酶类以及它们的编码基因与食管癌转录组和蛋白质组的数据有一定契合,说明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状态和所对应的功能活性在食管癌组织中均会表现异常。  基于个体的表型组数据,我们从两个方面着手开展肿瘤的表型组整合分析。1)结合食管癌组织的表型组数据和相应样本的临床信息,分析了表型分子与肿瘤组织行为之间的逻辑关系,发展了新型食管癌分子分型模式。综合考虑食管癌相关的mRNA丰度以及体细胞突变分布,可以将40例样本分为3组。将各组所特有的差异mRNA进行功能性分类,每一组所富集的功能通路以及蛋白质的功能注释上是显著不同的。重要的是,进一步将脂质代谢数据纳入分子分型评价,各组中脂类代谢相关的mRNA丰度与它们含有的异常脂质分子呈现相关性。显然,深度的转录组数据不仅有助于发展新型的食管癌分子分型,而且分子分型后的组别具备一定的功能性意义,这拓宽了食管癌的基础、药物靶标、临床研究的新思路。2)利用表型组数据,发展新一代的食管癌潜在标志物。在采用SWATH筛选食管癌相关蛋白质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利用MRM技术验证了SWATH的筛选结果,尤其建立了靶标性检测食管癌组织中高表达蛋白质的MRM方法,并获得129个食管癌相关蛋白质的高质量定量数据。基于这些候选蛋白质和靶标蛋白质组技术,我们开展了食管癌患者术前和术后血清靶标蛋白质的定量分析,确定了12个靶标蛋白质在食管癌患者术后的血清中丰度显著降低,预示着这些血清蛋白质对食管癌的诊断和愈后有潜在的临床指导意义。通过食管癌患者、非典型增生患者和正常健康对照的血清脂质组分析,结果表明,脂质分子在正常血清、非典型增生血清和食管癌血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通过不同脂质分子在这些血清样本中的丰度变化,并结合不同组合的ROC评估,共筛选出了3种不同的脂质分子组合,它们能够分别区分正常与非典型增生(5个脂质分子)、正常与食管癌(5个脂质分子)以及食管癌和非典型增生(20个脂质分子)的血清样本。因此,脂质分子可能成为新一类食管癌血清标志物。
其他文献
该文用LPCVD方法制备了Si/GaN、SiC/Sapphire和Si/Sapphire大失配异质结构,并对这些结构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取得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低压化学气相淀积(LPCVD)在蓝宝石基GaN衬底上成
第一章阐述了机载自卫对抗系统的发展过程,对主战飞机在现代高科技作战环境下所面临的威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采用1553B总线的智能自卫对抗系统的体系结构.第二章较为详细
随着半导体工艺技术和半导体材料制备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低维半导体材料和光电子材料不断涌现。这些新型半导体功能材料具有新颖独特的物理性质,在未来纳电子和光电子器件中显
氧化银纳米粒子通常情况下是不会光致发光的,但在蓝光持续照射"激活"后,却能发出色彩丰富的动态荧光,"闪烁"现象显示其荧光被定域在纳米量级的区域上,如果用一种波长的强光作
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全球范围内的第六次物种大灭绝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但人类还不清楚这种现象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在回答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的问题上,补偿作用
线虫和昆虫作为动物界中最大的两个类群,它们在几乎所有的农业和林业生态系统中都是共存的。有时候这种结合对农业或林业生产会造成极大的损失。对于线虫和昆虫的生物防治方法
集胞藻(Synechocystis sp.PCC6803)在培养过程中向培养基中分泌大量胞外多糖。经过两个月的培养,集胞藻培养液经过离心、浓缩、乙醇沉淀、透析等步骤后,冻干得到胞外多糖(S-EPS
该文中采用的是时间叠加法和自适应滤波法.为了研究这两种方法的有效性,我们编制了软件仿真程序对希氏束检测过程进行了仿真,实验证明,在希氏束间期恒定的情况下,时间叠加法
外来入侵种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引起极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安全等一系列问题。紫茎泽兰是一种在我国南方和西南地区广泛分布,危害严重的外来入侵种,蔓延速度极快,目前已有
随着国内外成像激光雷达的迅速发展,特别是相干激光雷达的发展,激光雷达的目标散射特性日益受到关注.偏振技术的使用,使相干探测系统的性能大大地提高,推动了高灵敏度高精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