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贵金属表面的吸附及催化反应机理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jl1234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固体表面的微观结构可以同催化中的活性、选择性、基底相互作用、添加剂作用以及颗粒度效应关联起来,从而有助于人们了解催化作用的实质。现有的实验手段和检测手段还不能从分子水平对很多重要的催化反应机理进行深入研究。本文结合量子化学和簇模型方法研究H<,2>、CO<,2>和CCl<,4>在Pt(111)面的吸附,以期为新型加氢催化剂制备提供理论指导。 对Pt<,4>-H<,2>、Pt<,7>-CO<,2>吸附体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当H<,2>以分子轴平行于团簇表面的方式趋向表面时更易被表面俘获,从而有利于加氢反应的进行。对Pt<,7>-CO<,2>吸附体系的势能面的研究则表明,当CO<,2>以分子轴平行于团簇表面的方式趋近表面时,CO<,2>在表面的对称空位上存在两种稳定吸附形式,一种为线性结构,一种为弯曲结构,分别对应于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态,前者可指认为后者的预解离态。 重点考察了CCl<,4>在Pt(111)面的解离和加氢反应。结果表明:CCl<,4>分子在该表面的吸附为弱吸附,这些弱吸附态即低能量的CCl<,4>分子在表面解离的前驱态;通过寻找过渡态研究了CCl<,4>在Pt(111)面的解离和加氢反应路径,研究发现CCl<,4>在该表面解离和加氢反应的活化能都比较小,且在该表面上至少存在一条活化能为零的加氢反应路径,说明Pt(111)面对CCl<,4>的活化解离和加氢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研究还表明,在小团 簇表面的CCl<,4>解离反应可能更容易发生。对反应路径的Hirshfeld布居分析表明,由团簇向吸附质的电荷转移是导致CCl<,4>在Pt(111)面活化解离及加氢的主要作用机制。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脊椎骨折伴截瘫患者的常见心理问题并进行护理干预,帮助患者保持良好心态配合治疗,促进康复.方法:注意观察患者,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掌握患者心理状态并及时给
自从Gutzwiller提出态密度的周期轨道理论以来,周期轨道理论已经成为人们研究定态体系的量子谱和所对应粒子经典运动关系的主要工具。对可积体系和混沌体系运动行为的经典力学
随着当今社会时尚风潮的愈演愈烈,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没得需求也更加个性化和最求独特性.首饰,作为配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多方面展示个人生活品味和态度,代表个
复合型人才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模式.高校的附修和双学位的培养模式对复合型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意义,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人才
本文采用量子波导理论分别研究了不同介观结构中的电子输运性质。全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简要介绍了介观输运及其基本理沦和研究现状。 第二章研究了连一单环的四端介观结
在高能物理实验中,粒子鉴别主要是通过测定粒子的电荷和质量。对于带电粒子鉴别则可以归结为粒子质量的鉴别。由于粒子质量不能直接测量,一种常用的鉴别方法是通过测量粒子的动
随着量子纠缠态在量子信息处理和量子非局域性的检测中的广泛应用,量子纠缠态的制备已成为量子信息处理中的主要任务。近年来人们利用各种不同的模型提出了许多制备粒子纠缠态
2002年Dediu研究组首次在La0.7Sr0.3MnO3/T6/La0.7Sr0.3MnO3(LSMO)三明治纳米结构中观察到了负磁电阻,表明有机半导体器件内存在自旋极化输运现象。随后,关于有机自旋电子学的
量子论是20世纪科学史上的一个重大发现,它揭示了微观世界所遵循的规律,世界的本质是量子的,经典规律只是量子规律在宏观条件下的近似。20世纪80年代量子力学、信息论和计算机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