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1958年MM理论被提出以来,对资本结构理论的研究一直成为财务金融学领域的热门话题。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不断放宽MM理论的假设条件,逐步形成了权衡理论、代理理论、信号传递理论、优序理论等现代资本结构理论体系。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上各种无法用现有的资本理论体系来解释的奇异现象的出现,有的学者开始从投资者非理性行为、市场非有效性这一全新的角度对资本市场融资行为进行研究,发现了市场条件对企业融资选择和资本结构具有一定的影响,由此提出了市场时机资本结构理论。Stein(1996)指出当公司股价被错误高估时,公司会倾向于选择发行股票融资;当股价被低估时,公司会选择回购股票或者债权融资。Baker和Wurgler(2002)第一次全面系统的研究了市场时机对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他们认为公司资本结构是公司基于市场时机选择的长期积累结果。处于转型经济时期的我国,基于政府主导发展形成的股票市场与西方的股票市场存在较大的差异。对我国股票市场现状的研究发现,我国普遍存在股票被高估的现象,同时我国长期存在股权偏好问题。研究股权再融资市场是否存在着市场择时现象以及市场时机对资本结构的影响,为市场时机理论提供了来自中国的经验数据,丰富了我国对市场时机研究的内容,对我国监管机构维护和监管市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对市场时机理论的研究也从新的角度来解释了我国长期存在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 本文首先在对国内外有关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方向,即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行为市场择时现象的存在性及其对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其次,结合市场时机理论、信号传递理论、权衡理论、动态行为学说等理论进行分析,提出本文的假设;随后,本文选取我国从1999年到2008年股权再融资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跨度为再融资前一年到再融资后三年共五年时间,参照Alit(2006)的研究,根据月度股权再融资公司数三个月移动平均数与月度股权再融资公司数的均值进行比较得出市场的“冷”“热”程度,引入虚拟变量HOT作为市场时机的指代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在参照Alit(2006)的模型的同时,本文加入了股权结构作为又一个控制变量,对模型进行了修正。研究结果发现: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行为存在市场择时现象;同时,市场时机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存在强烈的消极影响,然而并没有如Baker和Wurgler(2002)所说的具有持续影响,该影响在融资一年后就消失了。最后,本文针对上述结论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本文的创新点主要包括:一、是针对我国学者对市场时机理论的研究多采用首次发行股票的公司为研究对象这一现象,本文从另一个角度,即采用上司公司股权再融资行为作为研究对象,丰富了我国市场时机理论的研究,使得其更具说服力和解释能力;二、是本文参照Alit(2006)的研究方法引入HOT作为市场时机的指代变量,避免了市值账面比作为市场时机指标时存在公司成长性的噪音影响,具有较为有力的解释度。同时在已有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了控制变量股本结构,对模型进行了修正,使得实证结果更加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