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意识及其超越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mg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性写作在90年代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作为对20世纪以来女性写作的历史延续,它必将在新的历史语境下有所超越与突破,而且它对于消解文本中的男权文化也有一定的意义。这也正是本文探究90年代女性写作的必要性所在。在此,女性写作包含了多种可能性,既突现了强烈而鲜明的女性意识,又超越了女性意识,从而呈现出开放的姿态。本文正是以此为线索,试图对90年代女性写作进行整体的描述,揭示其深层的文化意义,呈清它内在的发展趋向。全文包括三部分。 一、女性意识与女性写作。女性意识主要是指一种性别意识,它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历史语境中的女性。它扫去历史的尘封,揭示了历史情境中女性的本真面目并赋予其鲜活的生命;(二)当下语境中的女性。它从对女性“围城”情结的演绎和围城之外的再次陷落两个方面展现了女性当下的生活实景;(三)私语空间中的女性。通过对陈染、林白与“新新人类”女作家的比较,揭示出两代女作家之间的断裂及其本质上的不同,从而显现出陈染、林白的先锋式话语革命所蕴含的深刻的女性反叛意识。 从历史到现在,以身外世界到个人的内心空间,女性获得了全方位超时空的展现,其间渗透着浓浓的女性意识。 二、超性别意识与女性写作。超性别意识是对女性意识的超越,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非女性”的文本叙事。它在视角的超越、历史意识的秉有和隐喻的运用等方面表现出常规女作家所不具有的叙事姿态;(二)超女性文学主题的阐释。它在对常态生活的写实再现和哲学化主题的生命阐释两个方面表现出对既定的狭隘的女性写作观念的超越。 女性写作既具有对文本进行“非女性”叙事的操作智慧,又具有开阔的表现视野和深刻的哲学化理性思维,显示出明确的超性别意识。 三、从女性意识到超性别意识:女性文化的建构。女性写作表达了女性的理想追求。女性理想因包含了深广复杂的内容而超越了单纯的性别立场,具备了文化建构的意义。女性文化的建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女性文化的内涵。女性渴望回归又追求自我,期望在保持女性自我的同时达到双性和谐的理想境界;(二)女性文化的反面建构。对女性负面价值的批判将有助于促其警醒,最终引导女性文化从负面走向正面;(三)女性文化建构与女性写作趋向的契合。“超性别”与“双性和谐”名异实同,在外在趋向与内在指向的互动中,两者达到了深层的契合。 女性文化所构想的一切目前还仅是一个美好的理想,它有待于从理想的云端降落人间,融化在女性的实际生活之中。 总之,对女性意识的彰显与超越,赋予90年代女性写作以新的特质,使其从狭隘走向开放,创造了辉煌的成绩。当然,它也存在着某些弊病。从文本来看,大量复制式的“躯体写作”滥用了女性写作的权利,严重亵读了其神圣的意义;从其显在的发展态势看,它的从低调走向高潮,很大程度是借助于外力的宣传和鼓噪,作家缺乏一定的主动性,因而真正思想深刻、形式新颖的作品并不多。女性写作有待于挣脱性别的束缚与诱惑,在一种自然自在的文学表达中,逐步走向独立和成熟。
其他文献
护理操作是医疗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对医疗工作有着较大的影响。本文简要探讨护理操作技术培训贴近临床的意义。
身体自我是指个体对自己身体的认知和评价,它是个体自我意识中最早萌发的部分,是自找概念的一个重要的基础部分。目前国外对身体自我的研究日益增多,产生了一些较为成熟的模型和
活动课程一直是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的重大课题,经过多年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目前在活动课程实践中存在着两种值得注意的倾向,即“活动课程学科化”和“学科课程活动化”。
中医学基础理论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特征,历来是国内外学者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切入点和课题之一。通过对这一领域研究现状的分析后可以看出,从哲学或医学角度进行
目前旅客在选择乘坐飞机时,首选条件是所乘坐飞机的安全性和航班的准时性。飞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航空公司为公众服务的基本条件,而安全性和正常性是由航空维修工作的质量保证
为了给小麦品质育种、保优栽培及品质生态区划提供参考依据,以陕西关中地区92个大田生产小麦样品为材料,通过因子及聚类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小麦容重、籽粒硬度、籽粒蛋白含量、
"代建制"在不同的项目建设上有着自己的特点,财务资金的管理在这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不断的创新,才可以发挥其更好的作用。
<正>库尔特·塞利尔诺是美国亚特兰大的一名口吃患者,有一次在他打电话想预订一份比萨饼时,店员却认为有人在搞恶作剧而狠狠地挂断了电话。还有一次,他向别人介绍自己
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人与人之间通过语言进行交流意见、情感、信息的活动称为言语交际活动,按交际的方式,可分为听、说、读、写四种活动。其中听和说属口语交际行为,是直接的
技术创新在当代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但它本身又可能是一把双刃剑。技术专家体制的社会背景、组织和意识形态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和东方后资本主义社会中似乎完全不同,但其基本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