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流体混合微流控制系统的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er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近二十年里,随着生化领域对试剂微量输入输出的稳定性和精确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微流控制系统也随之迅速发展,其优点是节省试剂、分析速度快、功能全等。而在微流控制系统中,经常会遇到多种流体按不同比例混合的情况,其精度也是整个生化反应成败的关键。本文在对现有微流控制系统和微泵做了综述的基础上,本着设计可携带、微型化、精确度高的微流控制系统为目的,提出了以两种新型低压驱动薄膜式微泵为核心元件的多流体混合微流控制系统。其优点是驱动电压低、输出流量大、安全性高、流量控制精度高,在生物科学、化工分析、医学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文中提出了两种新型微泵:电渗驱动薄膜微泵和ICPF驱动薄膜微泵。首先对电渗驱动和ICPF驱动原理进行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两种薄膜微泵,并在结构上做优化处理。针对电渗驱动器工作时电解水产生的气泡影响输出,并且消耗电渗液使得电渗驱动器不能长时间连续工作的问题,文中提出了利用燃料电池化合电解水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防止此现象的发生,使得电渗液可以循环使用,保证了电渗驱动器可以长时间不间断工作。而对ICPF不能将全部电能转换成机械能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封闭式的驱动腔结构,这样就可以有效的将热气动力和机械力相结合,辅助ICPF驱动器驱动PDMS薄膜以达到更好的输出效果,提高了微泵的工作效率。在实验室利用微机械加工手段制作了两种微泵的样机,通过实验的方法找到两种微泵工作的最佳频率与最佳占空比,并且利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找到影响微泵输出的主要因素。分析迟滞非线性系统的特点,根据比较目前描述迟滞非线性的动力学模型,选择了参数较少并方便控制的Bouc-Wen模型辨识PDMS薄膜微泵的迟滞非线性。先利用Hilbert变换判断PDMS薄膜微泵是否具有非线性特性,根据PDMS薄膜微泵的工作机理建立微泵的迟滞非线性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修正的最小二乘法辨识迟滞模型的各个参数,为能精确控制输出流量提供结构精准的数学模型。搭建一个多流体混合闭环微流控制系统,在此系统中,以PDMS薄膜微泵为主要控制对象,它是一个模型结构已知,但参数存在不确定性和时变特性的被控对象。根据此特点选择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规律控制微泵的输出流量。与PID控制方法和神经网络控制方法相比较,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方法具有响应速度快、可以自动调节控制参数的优点,更加适合多流体混合微流控制系统。通过数字仿真和化学实验两种方式,验证此控制规律可以控制多流体混合微流控制系统精确输出并混合。通过以上的工作,可以证明以电渗驱动薄膜微泵和ICPF驱动薄膜微泵为核心控制元件的多流体混合微流控制系统,能稳定控制输出流量并精确混合,将在生化领域中扮演重要角色。
其他文献
中华民族历来十分重视思想品德教育,从孟母三迁,曾子杀猪到岳母刺字,从司马迁忍辱负重,陆游、辛弃疾痴心爱国乃至现代鲁迅、雷锋……这些人无不具有:诚实、守信、礼让、勤俭、
目的:统计分析中药注射剂种类及其处方饮片的原料药材,为中药注射剂上市后再评价及原料药材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获取已上市中药注射剂数据,从国家食
在企业物流供应链中,产品从制造、仓储、配送、销售、运输等整个物流活动中可以利用物流条码来实现数据共享,通过条码识读设备来实现数据的自动识别和自动采集,使信息传递更为快
论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以新时期中国体育发展现状为背景,研究提出新时期体育文化的发展对策。结果显示:我国新时期体育文化需要继承中华
早产儿由于动脉导管壁肌肉收缩能力差,生后导管常不能很快闭合,出现左向右分流和左室容量负荷过重而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危及生命。因此,及时关闭动脉导管有助于改善缺氧,控制心衰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又称实证护理,其定义为:“慎重、准确、明智的应用当前所获得的最好的研究依据,并根据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和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愿望和
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阿替),又名必兰,主要成分为盐酸阿替卡因和酒石酸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含量为1∶10万。作为一种酰胺类口腔局部麻醉剂,因其具有毒性低、起效快、浸润麻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化,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得到逐步巩固和不断完善。其中,中国集团化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正日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在
当前,我国正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也处于社会矛盾、风险挑战凸显期,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已成为新时期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随着信息技术日益成为推动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催生更多、更大的治理效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