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北煤矿覆岩破坏移动规律及渗透破坏研究

来源 :安徽建筑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xhbtbyr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淮矿区煤炭储量巨大,是我国重要的煤电能源基地,但煤层上覆厚层的第四系松散层是近含水层浅部煤层开采时巨大的安全隐患。煤炭开采的早期由于理论研究、技术设备的落后导致留设安全煤岩柱时太过保守,随着理论研究水平的深入,开采装备性能的提高,缩小原有安全煤岩柱,提高开采上限,对提高资源利用率,缓解资源枯竭矿井意义重大。因此,开展覆岩破坏移动规律和渗透破坏的研究十分必要。论文探究采动影响下的覆岩破坏规律及突水溃砂风险,以顾北煤矿含水层下1542(3)工作面为例,在查阅有关“红层”采动渗透破坏规律国内外前沿技术与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收集整理了南二采区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对附近工作面进行采动覆岩破坏移动规律井下物探探测,钻取了工作面顺槽顶板岩石样本,进行了室内实验分析测试,构建了采动演化规律分析模型,采用FLAC3D软件,模拟了开采过程中的覆岩破坏演化规律,综合确定了导水裂隙带高度和垮落带高度。根据钻孔抽水资料、模拟结果、计算公式和“三下”开采规范确定了1542(3)工作面水体采动等级、覆岩类型、防砂煤岩柱高度并对其溃砂风险进行评估,研究内容与获得了如下成果:(1)1542(3)为“红层”水及下部含水层双重影响下的近含水层开采工作面,位于顾北煤矿南二13-1采区,工作面回风顺槽可采长度384m,胶带机顺槽可采长度364m,平均374m,切眼宽度240m,煤厚3.74m~5.8m,平均煤厚4.7m,采高4.5m,可采储量63.5万t,平均倾角5°,原设计煤柱高度为58.1m,研究后确定安全煤岩柱39.4m,缩小煤柱值为18.7m,采煤方式为综合机械化采煤,最高点顶板标高-429.3m,其对应位置的基岩面标高经钻孔验证为-389.9m。(2)为探测采动覆岩破坏规律,对附近覆岩结构相似的工作面1552(3)进行井下物探工程,借此类比1542(3)工作面开采后垮落带和导水裂隙带数值。在工作面回风顺槽布置2个钻孔,总工程量为117m,采用孔中埋设电极方法探测采前、采中、采后覆岩破坏特征垂高12m以下电极电流比值下降到0.2以下,反映采动垮落带范围;垂高28m以下电极电流比值在0.7左右,反映为导水裂隙带最大值(3)为探究煤层顶板的岩石性质,设计施工了顺槽顶板钻孔共7个,总工程量210m,主要为中砂岩、细砂岩、砂质泥岩和泥岩,根据岩石力学性质测试成果,工作面上方岩层性质区别较大,钻孔过风化带均不漏水,颜色多为土黄色,风化破碎程度高,表明风化带可有效阻隔新生界松散含水层对基岩的渗透补给。(4)根据水文资料,下部含水层在1542(3)工作面上覆盖较少,主要溃砂风险来源为“红层”。通过钻孔对“红层”进行抽水试验,计算得出“红层”单位涌水量为0.00161L/(s.m),渗透系数为0.015m/d;将“红层”样本进行颗粒度分析实验,细粒含量约占27.5%,砂粒含量约占67.57%,砾粒含量约占4.93%,“红层”满足土的级配不均匀系数Cu≥5,且级配曲率系数大部分符合Cc=1~3的条件,“红层”土壤的分维值为2.45,分形体颗粒间孔隙的分形维数为0.882,属于级配良好的土。结合渗透系数、涌水量、配级系数、分维值等数据,反映出研究区“红层”富水性弱、渗透性差的特点,按“三下”开采规范,水体采动等级为Ⅱ类,允许导水裂隙带穿过“红层”,但不允许垮落带波及“红层”,所留设煤柱为防砂煤岩柱。(5)选用Mohr-Columb本构模型进行数值计算,从模型的覆岩变形破坏特征推导出其垮落带高度为20m,导水裂隙带高度为60m;公式法计算垮落带高度为20.18m,导水裂隙带高度为69.71m;类比相邻工作面的垮采比4.2,得出垮落带高度18.9m,裂采比11.86,得出导水裂隙带高度53.37m。综合三种方式,可设定防砂煤岩柱高度为39.4m,导水裂隙带高度均大于40m,既导水裂隙带穿透“红层”,需要进行渗透破坏评价。(6)确定水力坡度作为上覆岩层渗透破坏的评价标准,选用国内外临界水力坡度公式得出“红层”临界水力坡度值为1.48;根据周边“红层”水文长观孔的水位与距离等工程实况,计算出实际水力坡度值为0.66,小于临界水力坡度值,故不存在溃砂风险。图[26]表[27]参[70]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人民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我国开始重视对外墙保温节能相关技术的研究,目前基于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技术的外免拆复合保温模板已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对外墙免拆复合保温模板连接件的研究不足,连接件参数选择不合理,导致外墙免拆保温模板空鼓、脱落等质量安全事故频发,无法保证外墙保温与建筑物同寿命,选择外墙免拆保温模板连接件的合理参数对于外墙保温工程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结合中铁四局机
学位
配电物联网是由物联网、大数据等主流计算机技术与传统工业深度融合而成(也可以理解成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它是一种开放、共享的新型电力网络运行形态,是对配电网的一种提升,具体地通过提升配电网终端设备的感知能力,实现终端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配电物联网构建了基于软件定义的灵活、智能化的配电网结构体系,该体系实现了对配电物联网的全面化感知、综合化分析和智能化应用,从而提升配电物联网精益化的管理水平,
学位
随着电力行业规模、形态不断发展进步,依靠电力系统变电站值班员开展的人工巡视逐渐无法满足变电站日常运行维护的要求,近年来,特别是“十三五”期间,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持续提高,全社会用电负荷及变电站数量的快速增长,给变电站设备运检工作带来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以智能机器人巡检为主要模式的机器代人技术是电力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图像识别及处理技术是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应用在变电站巡检领域的
学位
随着智能电网发展的不断推进,智能变电站在电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智能变电站投运数量的增加,其二次系统检修方面由于设备数量多、管理难度大等因素导致的隐性故障时有发生,给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挑战。因此,针对现阶段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检修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智能变电站保护隐性故障的机理,并提出相应的检修安措策略,对隐性故障进行预测,对于维护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从现场实际检修问题出发
学位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桥梁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人类在地球上的频繁活动,在桥梁交通荷载作用下,研究桥梁横向抗倾覆问题逐步成为热门课题,各种基于桥墩的加固方案也络绎不绝地涌现。另外,地震作为地球上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桥梁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破坏也是当下不容忽略的重大问题。文章主要在桥梁通过横向抗倾覆加固方式的前提下,对其进行地震作用下的动力性能分析。首先介绍当下桥梁横向倾覆问题以及
学位
因为多孔材料具有质量小、强度和刚度高,同时还兼备稳定性好的优良特性,所以多孔材料或者蜂窝材料在以船舷侧防护和航天航空为重点的国防领域、能源化工领域等都被大范围的采用。随着人们对材料研究的深入和性能需求的提高,在材料领域走在前列的学者们将目光转向具有特殊性能的蜂窝材料,此时具有负泊松比效应的蜂窝材料应运而生。随着研究的深入,普通的均匀蜂窝已不能满足人们对高性能材料的追求,这时候功能梯度材料成为当下的
学位
山区高速公路地形地貌复杂,不良地质及特殊性岩土众多,建设难度较大。当自然展线无法克服高差时,道路设计师经常会顺时针或逆时针连续延展路线,当前后路线以隧道形式相交便形成了螺旋隧道。螺旋隧道作为山区高速公路的建设瓶颈,受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等众多因素制约,目前还没有相应的设计规范,道路设计师一般只是参照普通隧道设计规范进行设计,螺旋隧道的线形设计具有较大的研究意义。螺旋隧道的线形设计指标众多,其中圆曲线
学位
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方面,地下管线包括供给水、通信、热燃气、电力与工业管道等几大类,就象人体内的“神经”和“血管”,被誉为城市的“生命线”。随着经济持续发展、人口增长以及城市化进程加快,地下管线需求显著增长。地下管线工程建设中,传统开挖埋设方法技术环境问题凸显,非开挖技术(TT---Trenchless Technology)得到飞速发展。其中,顶管技术最具代表性的非开挖技术。但是,顶管施工时的
学位
快速路是城市道路网的骨架,快速路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间的失衡,将导致出现交通拥堵等问题,增加出行延误并降低通行效率。交通瓶颈是产生交通拥堵的主要源头,本文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动态发展现状,将交通流理论同聚类分析、深度学习等技术紧密结合,以交通数据处理为基础,围绕快速路交通瓶颈辨识、交通流状态判别和短时交通流预测方面问题开展研究,为快速路拥堵分析和合理管控提供支撑。论文首先建立快速路交通运行多指标融合
学位
随着城市立体交通系统方面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桥梁结构形式和功能有了进一步的要求。钢-混凝土组合曲线箱梁桥继承了钢混组合梁桥的诸多优点,满足了城市桥梁对功能和美观的要求,也克服了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地形和建筑物阻挡原因造成的施工不便,同时也符合绿色发展理念,在工程中的应用日益增多,但是其静力性能和地震响应的研究跟不上工程实践发展的脚步。因此以一座四跨钢-混组合曲线箱梁桥为研究对象,基于有限元软件Midas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