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研究

来源 :临沂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metimest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注重道德价值和法治价值的综合性课程,从课程体系上与小学道德与法治和高中思想政治相衔接,课堂教学是落实课程标准,达成课程目标的主要途径和基本环节,而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所以,对问题进行精心设计是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亟待解决。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和学生为研究对象,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实际的课堂教学提供参考。对于问卷调查的分析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学生对于问题设计的态度、问题设计与社会生活的结合情况、问题设计的思维性逻辑性情况以及学生对问题设计的期待。对教师访谈的分析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教师对问题设计的态度、教师对问题设计的策略以及教师对问题设计的建议。通过对问卷和访谈的分析,并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发现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存在的一些不足:脱离社会生活、偏离教材内容和忽视学生思维,并分析了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教师的专业理论与教学实践相分离、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相背离以及问题设计具有特殊性。针对调查和教学实际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对策和建议。问题设计的策略包括四个方面: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预设真实问题;关注社会的时事政治,聚焦热点问题;关注教材的知识逻辑,分解疑难问题;关注个体的思维成长,发展开放问题。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对问题设计的建议:提高自身能力,加强教学反思;协调各方实力,分享教学经验;增加教研效力,形成教学合力。此外也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深入研究提出了进一步的思考。
其他文献
哺乳动物经过亿万年自然的选择,进化出最优的骨骼参数和最佳的运动性能。千百年来效仿自然成为人类孜孜不倦的研究方向,从早期的“木牛流马”到现在的“步行车”无不体现着人类智慧的结晶。提取生物结构参数、效仿生物运动模式、挖掘生物神经控制方式是目前仿生学与机构学相结合的重要组成部分。四足机器人作为一种非线性、复杂的多体动力学系统,其不仅涉及仿生学、机构学、控制论等交叉学科,而
E.L.多克托罗(1931-2015)是当代美国著名作家。他的历史小说以大胆的艺术试验和刻意的历史改写而著名。在目前的研究当中,虽然有些论者已经关注到了多克托罗在作品中对美国神话的批判,然而,从这方面出发对其主要作品进行广泛和系统的研究仍然缺乏,也鲜有论者深入探讨他在作品当中如何抵美国神话。不仅如此,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论者将多克托罗的历史改写和神话批判与他对例外主义
“一带一路”战略是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中国经济也增长放缓,进入“新常态”,面临着有效需求不足带来的产能过剩、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压力这一背景下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新时代中国对外开放经济发展升级转型的重要路径,也顺应了中国国内改革开放与创新发展的时代要求。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以及建设的稳步推进,中国和许多沿线国家建立了双边、多边合作机制,加快了要素双向流动与开发战略的转型升级,中国对外投资
随着大众旅游需求从观光游览向休闲度假转型,以及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旅游民宿作为一种非标住宿形式的新业态,通过营造主客之间的互动空间,为旅游者提供一种有别于大众日常生活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受到越来越多追求个性化出游体验的旅游者青睐。近年来,大量资本涌入民宿业,一些热门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民宿出现爆发式增长。但由于旅游民宿经营者缺乏专业的管理经验,加之还未形成统一的行业规范,民宿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日渐
学位
减缓贫困,走向全面小康社会,是我国脱贫攻坚的主要目标。根据我国扶贫实践发现,“输血式”和“补血式”扶贫方式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目前,大多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匮乏,基层组织内在机制体制不完善,返贫现象等问题逐渐凸显。随着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在旅游发展的带动下诸多贫困地区已然达到减贫脱贫效果,乡村旅游的发展已成为贫困地区实现减贫脱贫、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的有效途径。  本文研究依托三区三州旅游
学位
近年来,能源使用效率的提升逐渐成为环境保护的重要一环。而为了提升电能的使用效率,必须对电能的传输路径进行结构优化。由于电能经过电源模块处理转换后必然会产生一定的能量损耗,则对于传输效率提升最直接的手段即为减小传输路径上电源模块的数量,而电源模块数量的减少也意味着每一级相对的应用电压的提高,这使得未来的电源模块必然朝着高压、高功率密度方向发展,而随着芯片工作电压和工作
回顾近年来对于职业使命感的学术研究,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学者们除了在探究职业使命感的理论内涵以及维度的同时,也将研究视角集中于职业使命感的结果效应上,并且将研究的重点向两个方向展开:一是继续探究职业使命感的积极效应及内在机制原理;二是探究职业使命感的黑暗面(Dark Side)(谢宝国,2016)。在此基础之上,工作狂热作为职业使命感的消极结果之一,逐渐进入研究职业使命感领域学者的视角当中。  在
学位
中国经济腾飞有目共睹,为了不负新时代的发展机遇,企业纷纷撸起袖子加油干,总是想办法提高公司业绩,于是积极正面的员工行为逐渐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但是也不能忽略了员工在职场上出现的消极怠工、辱骂同事、破坏公司财产等工作偏离行为。由于员工工作偏离行为具有一定隐蔽性,企业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很难直接监管并治理,不仅给员工带来了心理损失,还给组织带来了经济损失,因此,员工工作偏离行为前因变量的探索成为学术界研究
在学术研究中,对于员工情绪劳动的探讨一直是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的主要研究范畴之一。情绪劳动策略作为员工情绪劳动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也越来越受到众多学者和企业管理者的关注。但是,以往的研究较多的关注情绪劳动与工作倦怠、情绪耗竭等方面的研究,却忽略了情绪劳动策略对于员工工作投入的积极方面的影响。由于员工的个体特质与感知组织环境存在着差异性,正面的情绪劳动也并不完全对工作状态产生显著影响(Khan,200
学位
在知识经济发展的当今时代,市场环境复杂多变,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要想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就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获取知识资源能力,逐渐向知识型社会过渡,而在这一过程中,创新无疑是企业形成竞争优势的关键价值驱动。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创新是国家发展的强劲动力,也是企业取得突破的力量来源。从本质上来说,创新是企业对自身知识和资源的再利用和再创造,企业通过提升创新能力,开发新的技术和产品,占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