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化硼剥离及功能化/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来源 :上海电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oer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5G时代的来临,电子电气元器件向着高频化、数字化、功率化、高密度化以及高集成化方向快速发展,导致元器件内部热量快速积累,极大影响了电子产品的稳定性、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因此,迫切需要热界面材料(TIM)来进行有效的热管理。在众多热界面材料中填充型导热聚合物复合材料由于具有质轻、易加工、制造成本低等优点,已成为现代通信电子设备、电子封装以及能量传输等导热领域的研究热点。本论文研究工作主要是将两种或多种高导热填料杂化填充到聚合物基体中,构建高效的导热网络,实现在保持或改善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的同时增强其导热性能。首先,将二维(2D)功能化氮化硼纳米片(f-BNNS)和刻蚀剥离的2D MXene(Ti3C2Tx)纳米片混合填料填充聚苯并咪唑(PBI)基体中制备出f-BNNS/MXene/PBI复合薄膜;其次,基于前面工作的基础上,同样方法制备f-BNNS和MXene,再引入一维(1D)填料银纳米线(Ag NWs)来桥接2D导热的f-BNNS和MXene,成功制备了f-BNNS/MXene/Ag NWs/PBI复合薄膜;最后我们采用f-BNNS为内导热层,MXene为内导电层,以1D功能化芳纶纳米纤维(f-ANF)为外保护层成功制备了层层自组装f-BNNS/MXene/f-ANF薄膜。本论文具体的工作如下:1.功能化氮化硼纳米片/MXene/聚苯并咪唑复合薄膜的制备与研究首先我们采用尿素辅助球磨剥离六方氮化硼(h-BN)并同步实现了f-BNNS的表面和边缘的氨基功能化,再采用盐酸/氟化锂(HCl/Li F)选择性刻蚀剥离钛碳化铝(Ti3Al C2)制备MXene,最后通过溶液共混,玻璃板自然流延法制备f-BNNS/MXene/PBI复合薄膜。当f-BNNS/MXene的含量为50wt%(MXene:25 wt%、f-BNNS:25 wt%)时,f-BNNS/MXene/PBI-50复合薄膜的面内和贯穿面导热系数分别达到20.9和1.25 W/(m·K)。当f-BNNS/MXene的含量为40 wt%时,复合薄膜保持最好的机械性能,f-BNNS/MXene/PBI-40复合薄膜的屈服强度和极限拉伸强度分别达到163.5MPa和177.1 MPa,与纯PBI相比,分别增加了91.2%和77.3%。2.功能化氮化硼纳米片/MXene/银纳米线/聚苯并咪唑复合薄膜的制备与研究其次,为了进一步提升复合薄膜的导热性能和机械性能,我们基于前一个工作的基础上,同样方法制备f-BNNS和MXene,再引入1D的Ag NWs来桥接f-BNNS和MXene,以此来构建高效的导热网络。通过多元醇热还原法制备出Ag NWs,然后通过溶液共混,玻璃板自然流延法制备出f-BNNS/MXene/Ag NWs/PBI复合薄膜。当f-BNNS、MXene和Ag NWs的总负载量为50.5 wt%(f-BNNS:25 wt%、MXene:25 wt%、Ag NWs:25 wt%)时,f-BNNS/MXene/Ag NWs/PBI-50/0.5复合薄膜的屈服强度和极限拉伸强度分别达到204.8 MPa和203.6 MPa。f-BNNS/MXene/Ag NWs/PBI-50/0.5复合薄膜的平面内和贯穿面导热系数分别达到31.97和2.25 W/(m·K),比f-BNNS/MXene/PBI-50复合薄膜分别提高了52.2%和80%。3.层层自组装功能化氮化硼纳米片/MXene/功能化芳纶纳米纤维薄膜的制备与研究最后我们用尿素和h-BN熔融以及液相剥离法制备f-BNNS,通过氢氟酸(HF)选择性刻蚀剥离Ti3Al C2制备MXene,采用Kevlar纱线溶解于氢氧化钾(KOH)和二甲基亚砜(DMSO)中,获得芳纶纳米纤维(ANF)溶液,再利用磷酸和去离子水对ANF进行水解处理制备功能化的芳纶纳米纤维(f-ANF)溶液。最后采用f-BNNS为内导热层,MXene为内导电层,以f-ANF为外保护层,通过多层过滤工艺和热压工艺制备了层层自组装f-BNNS/MXene/f-ANF薄膜。当自组装膜层数达到9层时,LBL-9薄膜的平面内和贯穿面导热系数分别达到8.2和0.6 W/(m·K),电磁屏蔽效能达到43.7 d B。
其他文献
锂离子电池自上世纪90年代初诞生以来,凭借着其循环寿命长、能量密度高等特点,被广泛地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新能源汽车以及储能系统等领域中。近年来,由于锂离子电池的生产与使用量呈爆发式增长,锂离子电池的退役浪潮也即将到来。废旧锂离子电池中含有大量的锂、镍、钴、锰等有价金属元素以及具有强腐蚀性的电解液,如果处置不当,不仅会造成金属资源的浪费,而且会引起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甚至危害人体健康安全。因此,为
学位
印染废水具有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含量高、可生化性差、毒性高等特点,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介质阻挡放电(DBD)等离子体技术脱颖而出,因为它对环境污染物的处理效果好、能量效率高、适应性强的优势受到广泛关注,为难降解废水的处理提供了一个新思路。现有研究主要是通过催化剂和药剂的添加来提高DBD废水处理效能,但是通过优化DBD反应器本身结构提升其污染物降解效能的研究仍十分有限。因此,本文自主研
学位
锂离子电池(LIBs)由于其高能量密度和长寿命等优势,自一九九一年商业化以来就得到普遍的应用。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中国新能源行业的高速发展,LIBs市场的规模也逐渐增加。需要重视的是,锂离子动力电池市场的迅速扩张必将带来大量的废旧LIBs。废旧LIBs中所包含的重金属、电解液等组分具有巨大的毒性,一旦无法适当处置,不仅会对水体、土壤产生巨大影响,最终危害人体健康,而且还会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因此,
学位
基于硫酸根自由基的高级氧化技术(SR-AOPs)与膜分离技术是水处理技术中常用的两种技术。SR-AOPs处理效率高,速度快,然而催化剂的回收以及金属离子的溶出限制其广泛应用。膜分离技术在运行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膜污染的影响,导致其分离效率降低以及成本增加。将SR-AOPs与膜分离技术耦合能有效地缓解膜污染以及降解污染物,此外还利于催化剂的回收。因此,本文通过使用氧基氯化铁(FeOCl)作为主要过
学位
在实现“双碳”目标和能源转型的背景下,海上风电凭借其风资源储量大且不受土地资源限制的优势而发展迅速。受海洋恶劣环境的影响,海上风电机组故障率高且维护困难,维护成本占发电总成本的25%以上,运维问题已成为海上风电领域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不同于陆上风电,在海上风浪、载荷等因素的耦合作用下,风电机组状态数据波动迅速,时变工况下机组状态特征的敏感性和运行风险的不确定性导致维护需求动态变化,增加了风电场
学位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各国对资源和环境的需求量已经超出了生态系统的供给能力,促使人们致力于开发高性能能源转换/存储设备,如超级电容器、电池、燃料电池,等。超级电容器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充放电速率快、循环寿命长,对环境友好等优势,是目前研究的重中之重,而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是储能装置的研究重点。目前常见的电极材料有碳类、过渡金属氧化物、硫化物、导电聚合物,等。近年来,研究表明多元杂化的纳米
学位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我国的工业用水需求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则是大量高盐废水所带来的处理压力和其排放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高盐废水零排放能够实现工业水的充分回用,是当前水处理领域重点关注的前瞻性技术。然而,现有零排放技术产生的污泥纯度低、产量大且资源化效率低,逐渐成为制约该类技术应用和发展的瓶颈。因此,本文围绕典型高盐废水零排放工艺运行特性和污泥资源化开展研究。针对工艺产生的双金属氢氧化物提出了
学位
我国是一个能源大国,其中以煤炭发电为主要能源消费形式,实现燃煤烟气的清洁化是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一步。燃煤电厂所排放烟气中含有重金属污染物(Hg、As、Se、Pb)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危害人体健康。近年来,重金属砷的脱除成为了研究热点之一,砷作为一种半挥发性的痕量元素,具有高毒性、高生物累积性和致癌性。国内外研究主要以吸附剂法脱砷为主,其中氧化钙(CaO)作为一种高效、廉价的高温吸附剂而被广泛
学位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化石燃料枯竭等问题的日益严重,各国将发展低碳、清洁和高效的综合能源系统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目标。同时,电动汽车的电能替代作用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伴随着5G及无人驾驶技术的迅速发展,未来大规模可统一调控的无人驾驶电动汽车在节能减排和可再生能源消纳等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因此,在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的电、气、热耦合背景下,协同调度无人驾驶电动汽车和能源耦合设备,既可以满足区域中用户的
学位
长久以来,如何实现军用无缆水下机器人(AUV)等水下用电设备安全高效的能源供给,一直备受关注。传统上采用的直接接触式水下充能存在漏电、漏水等安全隐患,而无线电能传输(WPT)技术因其采用非物理接触的方式传输电能,可以有效解决传统水下电能传输存在的漏电、漏水等重大安全问题,具有安全性高、环境适应性强等优点,在需水下充电机械设备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与此同时,随着水下用电设备需求量的与日俱增,研究水下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