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持续推进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向的渐进式市场化改革,计划生育、土地管控、经济转型、财富分配等宏观政策持续调整,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水平持续提升,社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家庭在教育、就业、养老、医疗等领域持续感受来自市场方面的压力。作为社会基本单元的家庭,不得不在规模、模式、代际构成等方面持续做出积极的适应性调整。本文结合河北省1982-2010年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及2015年1%人口抽样数据,从家庭户规模、家庭户模式和家庭户代际构成三个方面,探讨过去33年间,河北省家庭发展演变特征;利用河北省全员人口数据库,识别河北省城、镇、村弱势人口所在家庭的家庭类型,统计各类弱势人口家庭户数量,探讨河北省弱势人口所在家庭的城乡分布差异;利用Local Moran’s I指数,在县级尺度分析河北省家庭户规模缩减的空间集聚特征;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讨一般生育率、人口流入率、离婚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每千人拥有医疗机构床位数、65岁以上老人自养率、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数比率等因素对家庭户规模的空间影响作用。研究表明:一、河北省家庭小型化趋势仍在发展,家庭户规模缩减呈现区域集聚特征在省级尺度上,家庭户规模从1982年的4.29人/户缩减到2015年的3.24人/户;家庭户模式从2000年以三人户为主,转变为2015年以二人户为主;2015年一代户比重较2000年增加了71%,家庭代际关系日益简化。城市家庭户规模始终低于建制镇和农村,缩减幅度最大;建制镇六人户比重明显增加;农村家庭户模式已由单峰模式演变为双峰模式。在市级尺度上,1982-2015年,河北各市的城、镇、村的家庭户规模普遍缩减,但2010年以来,唐山市区家庭户规模趋于稳定,衡水市区和承德的建制镇家庭户规模未降反升;2000-2015年,河北的城市、建制镇以及冀北农村的家庭户模式呈现以三人户为主的单峰模式,邯郸、石家庄、邢台的建制镇和冀中南农村的家庭户模式由以四人为主的单峰模式转变为以二人和四人为主的双峰模式;2015年,张家口农村,以及张家口、承德、秦皇岛市区的一代户比重已超过二代户。河北各地建制镇的家庭户规模普遍“止跌企稳”,建制镇六人户比重和三代户比重明显增加,表明建制镇家庭承担了更多的居家养老任务。在县级尺度上,河北省家庭户规模缩减强度在空间上主要呈现HH型和LL型两种集聚类型。经济欠发达地区呈HH型集聚,经济较发达地区呈LL型集聚。家庭户规模缩减强度的HL型集聚与LH型集聚与民俗文化和产业结构有关。二、弱势家庭城乡差别显著河北省鳏寡孤独家庭占全省家庭户的15.99%,其中,独户最多,占比为6.83%;孤户最少,占比为0.60%;建制镇鳏寡孤独家庭的数量少,但所占比重大,占建制镇家庭总数的21.16%;无论城市、建制镇,还是农村,张家口孤户占比均高于其他地区。河北省空巢家庭占全省家庭户的15.40%,农村空巢家庭占比最多,建制镇空巢家庭占比最少,秦皇岛城、镇、村的空巢家庭占比均高于其他地区。在城乡空巢家庭中,60岁和51岁的人口比重最高,是空巢家庭人口年龄分布的两个峰值,55岁和70岁是河北空巢家庭人口年龄分布出现城乡差异变化的两个临界值。河北省65岁以上老人主要生活在核心家庭、单人家庭和直系家庭中,建制镇老人独居比例高于城市、农村,在11个地市中,邢台、邯郸、张家口和廊坊等地建制镇老人独居比例均在40%以上,高于其他地市。河北省18岁以下未成年人主要生活在核心家庭和直系家庭中,部分未成年人生活在复合家庭和单人家庭中,与兄弟姊妹共同生活的未成年人很少。市区未成年人独居比例高,以张家口市区体现地最显著,占比近10%。河北建制镇的家庭养老趋势虽然有所增强,但建制镇老人独居比例仍然较高,社会养老压力仍然较大。三、河北省家庭户规模影响因素的作用强度和空间影响差异变化显著65岁以上老年人口自养率、离婚率、人均纯收入始终是导致河北家庭户规模缩减的三个主要因素。65岁以上老人自养率、离婚率、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数比率对家庭户规模的影响作用日益增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对冀西北家庭户规模的影响作用有所减弱,对冀东、冀北家庭户规模的影响略有加强;一般生育率和人口流入率对家庭户规模的影响作用有所减弱;2000年,65岁以上老人自养率、离婚率、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数比率、一般生育率和医疗服务设施等因素对家庭户规模的影响冀南高于冀北;2015年,65岁以上老人自养率、离婚率对河北西部、中部家庭户规模的影响较大,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医疗服务设施对冀北地区家庭户规模的影响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