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比2001和2010年两次北京城区同一地区老年人群横断面调查数据,描述该人群中烟草暴露的变化特征,同时对比北京和广州两地老年人群的烟草暴露情况,探讨两地烟草暴露的特征差异;提出和构建适用于中国人群的吸烟行为遗传易感评分。方法:1.十年间对比数据为本课题组对北京市万寿路社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在2001年(2277人,943名男性,1334名女性)和2010年(2102人,848名男性,1254名女性)进行的两次横断面调查。两地间对比数据则使用北京万寿路社区2010年(2102人)调查结果与广州生物库的随访基线数据(16971人,6013名男性,10958名女性)。采用数据标化的方式增加结果的外推性;采用倾向得分匹配的方法增加结果的可比性。2.通过文献检索全球范围有关吸烟行为易感基因的GWAS和Meta研究,纳入符合统计学限值的SNP进入备选;在本人群中(3553人,1477名男性,2076名女性)验证纳入SNP的效应,以构建吸烟行为遗传易感评分,并进行初步验证。结果:1.北京市老年人群十年间烟草暴露特征变化:北京城区老年人群被动吸烟暴露的主要来源由配偶转变为了子女:男性来自于配偶的暴露由2001年的5.7%降至2010年的2.4%,来自于子女的暴露则由2001年的7.3%升至2010年的14.5%;女性中来自配偶的暴露率由30.6%降至17.6%,来自子女的暴露率则由5.3%升至15.4%(P均<0.05)。标化以及进行倾向得分匹配后的分析结果一致。2.北京和广州两地的相关数据比较显示:北京的老年人群被动烟草暴露地点以家庭为主,广州老年人群暴露于工作场所的被动吸烟比例更高(49.5%,95%CI:48.8-50.3%)。在老年男性中,既往来源于工作的被动烟草暴露高达71.6%(95%CI:70.5-72.8%);而来自公共场所的被动吸烟率也达到了13.6%(95%CI:13.0-14.1%)。标化以及进行倾向得分匹配后的分析结果一致。3.遗传易感性评分与吸烟行为的相关性分析发现:经过对相关影响因素的校正后,与较低评分组比较,评分最高组人群暴露于吸烟行为的危险提高了34%(95%CI:8%-67%),起始吸烟年龄早于18岁的风险提高了43%(95%CI:14%-80%)结论:1.北京城区老年人二手烟暴露的主要来源转变为子女,提示在与老年人同住的子女中应加强控烟宣教;2.北京广州比较显示,北京轻体力劳动人群的吸烟暴露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且广州工作场所和公共场所的被动吸烟暴露比例较大,提示应加快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禁烟法的立法和实施。3.本研究首次提出构建和初步验证了基于中国人群的吸烟行为遗传易感评分,有助于对烟草危害敏感的高危人群的确定和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