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n含量对Al-Zn-Mg-Cu合金热力作用下变形及析出行为影响的实验与模型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inanyan_sxn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Zn含量的超高强Al-Zn-Mg-Cu合金因其高比强度、高比刚度等优点而成为航空、航天及交通运输领域的关键结构材料。经轧制、锻造等多道次热加工方法制备的Al-Zn-Mg-Cu合金产品性能不仅受其组分如Zn、Mg、Cu等元素含量影响,还受热变形过程中动态组织演变及道次间隔期间静态组织演变作用。国内外目前有关Al-Zn-Mg-Cu合金成分与热变形动、静态软化现象之间联系的研究较少,特别是用于分析预测合金经多道次变形后组织与性能变化的理论建模工作明显薄弱。本文选取不同Zn含量Al-Zn-Mg-Cu合金为研究对象,通过先进Gleeble热/力模拟技术,展开一系列单、双道次等温热压缩实验,结合SEM、TEM和EBSD等先进显微组织结构表征技术,探究Zn含量变化对Al-Zn-Mg-Cu合金热力作用下动、静态软化动力学变化规律及相关机理的影响,探讨合金动、静态软化过程中析出、回复与再结晶之间的交互作用规律;基于实验结果建立描述Al-Zn-Mg-Cu合金静态软化现象的经验模型及内参量物理基模型。鉴于析出演变对Al-Zn-Mg-Cu合金热变形动、静态软化行为及强韧化的重要作用,通过原位电阻率监测技术研究Zn含量变化对Al-Zn-Mg-Cu合金在等温及非等温热处理过程中析出动力学行为的影响,同时建立描述Al-Zn-Mg-Cu合金析出演变的析出内参量模型及相应的力学、电学性能关联模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基于单道次热压缩实验及显微组织表征实验,探明了Al-Zn-Mg-Cu合金在热变形过程中的动态软化动力学规律及相关机理,结果表明:热变形早期阶段Al-Zn-Mg-Cu合金加工硬化行为受Zn含量增加影响而加速,合金峰值应力及热变形激活能随Zn含量增加表现为先增加而后降低的趋势,6.25%Zn合金、7.93%Zn合金及10.11%Zn合金热变形激活能分别为158.22 k J/mol、164.27 k J/mol及163.38k J/mol。在高Z值变形条件下,Al-Zn-Mg-Cu合金热变形动态软化行为由η相颗粒的动态析出控制,增加Zn含量使Al-Zn-Mg-Cu合金η相动态析出行为加速进而促进其动态软化行为。在低Z值变形条件下,Al-Zn-Mg-Cu合金动态软化行为由动态回复与动态再结晶控制,Zn含量增加抑制合金动态回复与动态再结晶行为进而减缓动态软化行为。(2)基于双道次热压缩实验及显微组织表征实验,研究了Al-Zn-Mg-Cu合金在多道次热变形过程的静态软化动力学规律及相关机理,结果表明:300℃变形条件下,Al-Zn-Mg-Cu合金静态软化曲线出现“平台”现象,合金Zn含量增加,平台持续时间缩短,其出现位置对应静态软化率降低。6.25%Zn合金、7.93%Zn合金及10.11%Zn合金静态软化“平台”出现时间大约在2-300 s、2-100 s及1-10s范围内,出现位置对应静态软化率分别为34%、30%及22%。400℃变形条件下,Al-Zn-Mg-Cu合金静态软化曲线呈典型“S”形曲线,其变化规律受合金Zn含量影响较小。Al-Zn-Mg-Cu合金300℃变形温度下静态软化行为由静态回复与η相颗粒粗化控制,Zn含量变化通过影响η相颗粒演变进而影响Al-Zn-Mg-Cu合金的静态软化规律。400℃条件下,Al-Zn-Mg-Cu合金静态软化机理由静态回复与静态再结晶共同控制,保温1000 s后三种Zn含量实验Al-Zn-Mg-Cu合金静态软化率均达到70%左右。(3)基于JMAK模型建立了Al-Zn-Mg-Cu合金考虑静态回复与静态再结晶影响的静态软化动力学经验模型,确定6.25%Zn合金、7.93%Zn合金及10.11%Zn合金静态软化激活能分别为124.02 k J/mol、132.16 k J/mol及139.73 k J/mol。在经验模型基础上,结合显微组织定量分析结果,建立了Al-Zn-Mg-Cu合金耦合回复、再结晶及析出颗粒粗化的静态软化综合物理基模型。模型可预测Al-Zn-Mg-Cu合金变形后保温过程中内应力、静态软化分数及组织结构演变的定量变化规律。通过模型重点探究了Zn、Mg、Cu及Zr等元素含量变化对Al-Zn-Mg-Cu合金析出粗化、静态回复和静态再结晶动力学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Al-Zn-Mg-Cu合金元素含量改变导致的析出行为变化对合金回复、再结晶及最终静态软化现象具有较大影响。Zn、Mg、Cu及Zr等固溶原子均以阻碍晶界运动的方式抑制Al-Zn-Mg-Cu合金静态再结晶反应速率,该抑制能力的强弱取决于固溶原子与晶界结合能及在晶界处有效扩散率的大小,其中Zr原子抑制能力最强,Cu、Mg原子次之,Zn原子抑制能力最弱。(4)通过原位电阻率监测技术、热力学计算、硬度测试及原子尺度分辨率TEM表征等方法,进行了不同Zn含量Al-Zn-Mg-Cu合金在等温及非等温热处理过程中析出动力学及组织演变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Mg Zn2相早期形核质点形成需要Zn、Mg固溶原子共同参与,形核质点中Zn、Mg原子比值约为1.33。早期盘状Mg Zn2相颗粒如GPII区及η’相沿特定晶体取向的长大行为需吸收大量Zn固溶原子。Al基体中Zn原子扩散通量的大小决定了Mg Zn2相的形核、长大速率。提高合金中Zn含量将大幅增加Al基体中Zn固溶原子浓度,进而促进Mg Zn2相形核、长大及相转变等过程。高Zn含量Al-Zn-Mg-Cu合金在时效过程中倾向于形成高密度、大尺寸、结构稳定的Mg Zn2相。(5)根据纳米析出相组织演变的定量表征结果,基于传统KWN析出模型建立了Al-Zn-Mg-Cu合金析出动力学改进型内参量模型及力学、电学性能演变预测模型,从理论层面出发探明了Zn元素在Mg Zn2相形核、长大及粗化等阶段中发挥的作用。结果表明:考虑Mg Zn2相内在特征如晶体取向、形态、组分和分布等特点的改进型内参量模型能很好地预测Al-Zn-Mg-Cu合金在热处理过程中Mg Zn2相颗粒的演变规律及合金强度、电阻率的变化。增加合金中Zn元素含量不仅为Mg Zn2相提供更多潜在形核位置,还降低Mg Zn2相形核激活能,进而提高Mg Zn2相形核率。Mg Zn2相长大行为由Al基体中固溶原子的扩散效应控制,Zn元素为其主要控制元素。Zn固溶原子浓度增加引起的扩散通量增加将促进Mg Zn2相颗粒的长大。此外,基于综合模型确定了Al-Zn-Mg-Cu合金电阻率与强度之间的定量转化关系。
其他文献
预制叠合剪力墙结构在我国尚处推广应用阶段,适用于工业化生产和流程化施工,符合我国装配建筑产业升级的需要。改善和提升预制叠合剪力墙的抗震性能以适应我国大部分疆域地震多发的基本国情和城镇化发展对高层建筑的需求,准确计算由不同批次混凝土浇筑而成的预制叠合剪力墙收缩徐变效应是确保这种结构体系满足正常使用要求的重要条件。因此,本文围绕预制叠合剪力墙抗震性能提升和收缩徐变效应研究,利用试验、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
学位
随着经济发展及金融科技与消费贷款的融合,消费贷款规模逐步攀升,与此同时,保险公司凭借自身风险管控优势介入消费贷款领域。保证保险作为融资增信和转嫁信用风险的有效工具,实现了信贷业与保险业的交融互通。保证保险的加入,将单一的贷款利率定价拓展至贷款利率与保费率的双重定价。然而,消费贷款及其保证保险业务发展至今,尚未形成标准统一的定价体系,因此,保证保险消费贷款定价研究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本文围绕保
学位
高精度微结构光学元件在航空航天、光电成像、太阳能光伏和现代医疗等领域应用日趋广泛,对于高效率、高精度、低成本、批量制备微结构光学元件的技术需求与日俱增,其中,模压成型技术是一种高效、高精度的批量生产技术。传统热压成型采用“等温成型”的方式,成型之前需将模具和玻璃同时加热到高温状态,成型完成后两者还需同时冷却,每成型一个工件均需完成一次上述流程,带来了模压周期长的弊端。另外,对于制备具有大面积复杂微
学位
随着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以及新能源发电技术的广泛应用,直流配电网可灵活衔接现有配电网络、兼容多类型直流发用电装置,是未来配电网络的发展趋势。然而,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装置的接入、多类型能源的互补与就地消纳、装置间的复杂交互影响,对直流配电网的高效、可靠、稳定运行构成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需要对大规模电力电子装置接入直流配电网的协调控制和多类型电力电子装置的交互影响稳定性进行研究。在协调运行控制方
学位
磨抛机器人具有加工精度高、工件一致性好、作业效率高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海洋工程、汽车电子等高端装备复杂工件的表面处理中,使工人远离恶劣危险的环境,是“机器换人”最具代表性的应用场景。基于示教的磨抛机器人面临着工件结构形状复杂、规格尺寸多样、工艺工序丰富、加工高速高精带来的挑战。提升机器人磨抛作业水平需要开发兼具精度和柔性的机器人控制系统,其研发面临两大技术难题:(1)模型失配与
学位
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由于具有较高的比强度、比模量和耐磨损等性能,因而在航空、航天和汽车工业等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已有制备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工艺有数十种以上,但能同时获得较高强度、韧性和界面结合性的却很少。采取优化制备工艺,合理控制增强颗粒相诸多特征如体积分数、尺寸和分布等,是获得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优越力学性能的重要研究方向。此外,随着结构零部件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承受载荷的复杂化和多
学位
行驶状态下的车门异常振动会极大影响客户对于汽车质量的评价。降低车门振动水平对于设计高品质的车门系统,改善车辆乘坐舒适性具有重要意义。车门减振设计的关键在于对车门振动响应的准确预测及关键设计参数的优化。论文以某SUV在搓衣板路面行驶时出现的车门异常振动问题为研究对象,采用试验和仿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车门异常振动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确定了车门振动传递过程中的关键部件为底盘橡胶衬套、车门密封胶条和车门子
学位
图像是人与自然界交互的主要信息,而图像在获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噪声污染。图像去噪不仅有利于改善视觉效果,还有助于提升后续高层视觉任务的处理表现,例如图像分类、目标检测和图像分割等。同时,图像去噪作为图像处理中一个典型且基本的反问题,其理论方法也常常适用并被迁移到其它图像恢复应用当中,包括图像去模糊、图像超分辨率和压缩感知等。图像去噪是一个具有广泛实用价值和重要理论意义的科学研究课题。图像去噪的
学位
Cu基纳米晶材料具有优异的性能及一系列新奇的变形行为,如超塑性、孪生趋势尺寸效应和晶界弱化等,引起了科研从业者的广泛关注。粗晶Cu材料在大塑性变形中经历了剧烈的晶粒细化过程,在极小的尺寸范围内(小于几十纳米),材料的强度和变形方式具有反晶粒尺寸效应。建立变形条件(如温度、应变量及应变速率)、合金化元素和层错能的联系有助于加深对内在变形机制的认识与理解。另一方面,随着晶粒尺寸不断减小,晶界的比例和能
学位
医学图像配准是一个复杂的具有不适定性的科学问题。如何设计和实现高精度、高效率的配准算法是目前临床医学影像辅助诊疗中亟待解决的难题。现代医学成像技术的发展使得图像更加复杂和多样化,传统的图像配准算法在配准的准确度、效率、普适性和鲁棒性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最近的研究发现,深度学习方法可以通过大样本训练学习,建立高效、准确的医学图像配准模型。本文针对现有医学图像配准难点,系统深入地研究了深度学习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