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量级超短脉冲激光的载波包络相校正控制及与气体相互作用产生亚飞秒激光脉冲的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8791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超短脉冲激光的泵浦-探测技术是人们开展物理、化学和生物动力学研究的有力工具,动力学研究的应用范围和时间分辨率严格依赖于入射激光的光子能量和脉冲宽度。为了得到脉宽更短的激光源,本论文在深入研究周期量级激光脉冲载波包络相位(CEP)的基础上,系统开展了具有极端特征的这种激光脉冲与气体相互作用产生高次谐波的研究,设计搭建了一台波段覆盖到极紫外(XUV)区域的阿秒(10-18s)激光源,并对XUV辐射激发的光电子能谱进行二维空间探测,得到了入射XUV光子的相位信息。论文的具体工作和主要创新结果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采用AOM调制泵浦激光实现飞秒振荡器输出种子脉冲CEP锁定的基础上,将温度反馈作为慢反馈,进一步实现了种子激光脉冲CEP的长时间锁定,最长锁定时间达34小时,锁定精度达420 mrad,测量从102 kHz到0.9765 mHz范围内的功率谱密度,在1024 s内累积的相位误差仅370 mrad。   2.采用f-to-2f光谱干涉方法,研究测量了再生放大输出的放大激光脉冲的CEP的探测,并采用压电陶瓷驱动压缩器光栅以改变压缩器中两块光栅之间距离的方法,实现了对6 mJ、30 fs再生放大激光脉冲CEP的锁定,锁定时间长达4.5小时,锁定精度为90 mrad。高次谐波谱的2π周期也表明了CEP的锁定结果。   3.采用25 fs的放大激光脉冲与5 fs的压缩激光脉冲与氖气(Ne)相互作用,分别观察到了分立的高次谐波谱和位于截止区的超连续高次谐波谱,波长扩展到9nm,解释了不同脉冲宽度产生不同形状的XUV光谱的物理机制。   4.设计建造了用电子飞行谱仪(time-of-flight,TOF)测量光电子能谱的实验装置。采用VMI(velocity map imaging)的空间探测方法得到光电子能谱,探测到的光电子能谱支持傅里叶变换极限为180 as的脉冲。   5.采用连续532 nm绿光激光的Mach-Zehnder干涉仪,实现了对阿秒脉冲泵浦探测实验中XUV脉冲和IR脉冲之间延迟的精确控制,锁定精度为20 as。   6.进行了光束指向性的稳定控制研究,经反馈控制后,激光束光斑的抖动被控制在±3μm的范围内。
其他文献
硼掺杂金刚石有着优异的物理性质、广泛的应用前景、丰富的物理内涵,所以在学术界和工业界收到了高度的重视,成为近年来凝聚态物理的热点研究领域。本文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
石墨烯完美的二维晶体结构和优异的电输运性能,给进入后摩尔时代的微电子领域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也带来了许多技术领域的突破和挑战。在持续升温的石墨烯热潮中,随着人们对其
聚苯胺作为导电聚合物的一种,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由纳米结构单元构筑成微米尺度结构的纳微结构材料具有纳米单元所拥有的特性,近年来日益受到人们
核磁共振技术是表征蛋白质结构和构象变化的重要工具,它能够提供原子分辨率下蛋白质不同时间尺度的动力学信息。本论文利用液体NMR技术对蛋白质动力学中的以下几个问题进行了
利用高压高温的手段合成了带宽调控型MOTT化合物碱土金属铬氧化物及电子型掺杂化合物,进行了结构和相关物性的研究,主要创新内容包括:   一、(Sr,Ca)CrO3化合物的合成压力、温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具有全天时、全天候、远距离成像的特点。提高分辨率是SAR领域的重要目标,随着SAR技术领域的推广,要求SAR系统可在不同体制和工
移动通信快速发展的同时,人们对通信质量及通信量等的要求也随之变得越来越高,这就对网络环境规划的合理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施无线通信系统(Wireless Communication
本文利用反应谱仪技术研究了54eV电子与甲烷分子的碰撞过程。实验中对反映末态的两个出射电子和一个反冲离子进行符合探测,为探索碰撞反应机制提供了详细而丰富的信息。本文分
超冷原子气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许多理论模型提供了实验平台。其单纯的背景和广泛的可调性,使得一维可积系统尤其是多分量强耦合费米气体的实现成为可能。在多分量费米气体中,不
纳米结构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特性在痕量检测、生化分析、医学诊断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是纳米光子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论文采用理论模拟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