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中日语言中的可能表达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ge2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文和日文中的可能表达形式多样。日语中的可能表达大致可以通过三类的形式、即动词+助动词「れろ·るれる·得る」、「できる」各种形式的变化、以及有对自动词自身的使用。而汉语的可能表达可以分为「可能助动词“能/会/可以”+动词」以及「动词+可能补语“得/不”」两种形式。日语的三类可能表达形式的意义用法与区别是日语学习的难点,而中文的两种可能表达形式也有各自的侧重点。尤其是中文的可能助动词在表示可能的基础上扩张出许多引申意义,这给以中文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带来很多困扰。本文基于以上理由,首先对中日文中的各种可能表达的用法和意义进行了探讨。日语的可能表达的形式并不是传统研究所指出的只存在于有形的助动词「れる ·るれる·得る」以及「できる」的各种形式的表达中,有对自动词本身也是可能的一种表现。另外,「れろ·るれる·得る」虽然同为助动词,但是「れろ·るれる」和「得る」的用法却不尽相同。像这种助动词独特的用法,在中文中也有所体现。「能/会」同为可能助动词,但「能」主要强调主体的能力,而「会」主要表现的是主体的一种技能,擅长于做某事。「可以」在表示可能的同时还含有禁止、许可的意思,但「会」却没有这种用法。弄清中日文中的可能表达的各个形式的用法与意义,不但可以加深对可能表达在两种语言中的使用方法的理解,还有助于更好的将中文和日文进行对照。中日文中的各种可能表达形式在意义上都有各自不同的延伸。想要从各方面将二者进行对照基本不可能。因此,本文仅从可能的内部意义将中日文中的可能表达归结为能力可能、条件可能、结果可能三种。分别对每种可能意义下的中日文可能表达的主要特征、对谓语动词的要求、谓语的时态等进行了考察。日文中的可能表达有时除了对主语有要求,对动词的要求也非常严格,因此本文将动词分为意志性动词和非意志性动词进行了考察。此外,对谓语的时态以及状态也有要求。谓语动词「夕形」以及「ている形」这一表现形式的存在与否直接关系到可能意义的不同。而在这种条件下的中文的可能表达又有什么特点,是否也存在主体限制,是否存在与表示过去的助词[了」的接续问题等也是本文的着重点。通过对中日文可能表达内部意义的考察,不但排除了各自的引申意义对学习者带来的困扰,而且通过对照考察的方式使中日语言的各自特点以及共通性得到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深静脉置管同步换血疗法与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在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观察组采用锁骨下静脉双腔置管作换出、换人途径,对照组用外周静脉作换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新事物、新观念层出不穷,汉语言也随之不断变化,突出表现为大量新词新语的涌现。借助新闻报导这种信息传播的高效媒介,这些汉语新词不断为人
将生物学领域的遗传基因DNA与工业设计理论相结合,借鉴生物基因工程原理,探索工业设计中产品DNA的基本理论。讨论了DNA以及产品DNA的概念,分析了产品DNA的构成,将产品DNA的理
林黛玉和伊丽莎白分别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和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作品中的人物,二者同处一个时代,但生活背景不同。二者均反叛社会传统,渴望并且追求爱情,不过形式不同,一
从管理学的角度审视人的一生,至少要解决好三个方面的核心问题:一、如何规划自己,让生命更精彩,二、如何经营自己,让生活更快乐;三、如何管理自己,让人生更富足。    人生规划,从了解自我开始    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怎样走过这一生,这是每个人在不同的年龄段都在反复问自己的问题。  然而,问题一样,答案不同,每个人的命运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的人说命运是天注定的,顺其自然吧,有的人以和自己的命运抗争为
在国有企业的改革过程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正扮演着“怨妇”的角色,把希望寄托在了缥缈的“产权”、“体制”上,把精力用在了牢骚、勾兑上,但成果了了,前景难期。难道,产权和体制改革就真是国有企业振兴的唯一途径吗?  坐而怨,莫若起而行。我们发现,抛却幻想,从问题出发,从管理入手,国有企业一样大有可为。很多所谓国企“通病”,从体制上顺源头而下解决,当然酣畅完美;但若体制不变,也不是束手无策。以管理作为着力
本文是《每日启迪:十二个心智成熟的通道》部分章节的翻译报告。《每日启迪》是由丹?米尔曼(Dan Millman)全美顶尖身心灵导师、斯坦福大学体操教练、美国最好文理学院欧柏林
“集团这次大动干戈,发展战略与组织架构都调整了,是不是改革完之后我们就没有位置了,赶紧找下家免得突然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