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大学校歌的育人功能——基于文化的视角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jc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校歌是学校的隐性文化表现之一,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形象和学校特色的直接展示。一首脍炙人口的校歌不仅能激起广大师生的热情,增强学校内部的凝聚力,还能唤起校友对母校的深情回忆,提高学校的知名度,达到“不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效果。校歌又是大学师生的心声和憧憬,是大学师生的警策和誓言,是一所学校办学的思想和理念,更是大学校园文化的凝炼。因此,对大学校歌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本研究以大学校歌为研究对象,旨在发掘其中潜藏的传统文化底蕴及其暗含的育人功能。论文从以下几部分进行具体阐述:   第一部分:绪论。主要针对本论文的选题缘由、文献综述、研究意义、相关概念界定和研究思路、方法等进行了阐释。   第二部分,识读:我国大学校歌。这部分分别对大学校歌的内涵、大学校歌的历史传承与文化意蕴进行了说明。首先,介绍了校歌和大学校歌的涵义;然后,从大学校歌的源起、历变和现状入手对其历史的传承进行解读;最后,从大学校歌的思想特征、语言特征和艺术形式等方面说明大学校歌折射出的文化内涵;   第三部分,考察:大学校歌的个案。本部分以大学校歌产生的历史时期及时代背景为依据,将我国大学校歌按照不同的历史年代分为三类,每类中选取几所具有代表性的进行个案分析,试图对它们各自的历史背景、文化特点和潜在的影响进行解读,对校歌折射出的大学精神和文化进行诠释,然后从中挖掘共有的文化价值和育人功能等“法宝”,为当代大学的文化传承和育人服务,也为下一部分起到铺垫作用。   第四部分,阐释:大学校歌的育人功能。这部分凸显了大学校歌的现实意义,分别从德育、美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智育等方面对其育人功能进行说明。其中,德育主要包括对学生爱国、爱校等方面的教育,以培养其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美育主要包括对学生审美力和个人素养等方面的培养;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对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等方面的教育;智育主要包括对学生思维力和创造力等方面的培养。   第五部分,启示:大学校歌育人功能的延伸。这部分在对大学校歌进行文化识读与育人功能分析的基础之上,从更高的立意论及大学校歌育人功能的深远意义,即增强大学教育的软实力,培养更高素质的人才,以期提升当代大学理念和高校发展战略,从而使其与世界当代大学相通,与世界现代化相融。  
其他文献
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使得各种新的学习理念、技术被不断被借鉴并应用到学习过程中,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在线协作学习由于能够突破传统上时间和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民群众的体育健身需求也越来越强烈。而与之相矛盾的是,我国现有的公共体育场地设施难以满足大众的体育健身需求。而
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教育信息化战略的实施引起了教学方式翻天覆地的变化,数字化学习与个性化学习的时代已经来临,各类基础教育资源网应运而生,它们具有资源总量大、类型丰富
20世纪80年代,世界课程理论经历了巨大的范式转变,引发了新课程改革的浪潮。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不仅仅是“技术熟练者”的角色,而且要求教师对自我、教学、社会等方方面面进行
通过对视觉传达中的“二维平面”与“三维空间”概念的阐述,讨论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平面设计并不是纯粹的“二维平面”设计,而是在特定环境中,利用设计相关的手法,特别是对比
本研究中的新课改是指2001年开始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通过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
本文试图在考察近代中国学前教育制度产生与发展的时代背景、酝酿和形成过程的基础上,梳理近代中国学前教育制度发端的历史脉络,还原制度发端的历史足迹,勾勒学前教育制度从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教育技术已经成为教师重要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开展教育技术培训是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主要途径。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开展中职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是促进中职教师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