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作为社会行为的哲学分析——巴特莱特认知思想研究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vi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英国认知心理学家F·C·巴特莱特的代表作《记忆》中对“记忆”问题的研究和分析,透过“图式”和社会因素的分析,以认知语境论为研究范式,探索其中蕴含的丰富认知思想。  在巴特莱特的代表作《记忆:一个实验的和社会的心理学研究》(1932)一书中,他认为记忆是有规律且可预测的,并且受系统性误差的控制,还特别指出记忆错误现象是受到记忆者的态度、信仰、图式等一系列预见综合影响的。他提出把记忆作为一个建设性的过程加以考察,过程中我们自己的解释和偏见对我们“记住什么”起了巨大的作用,而不是简简单单地仅从字面上逐字逐句记住特定的对象。他运用“每一个正常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材料”来设计实验,主要是图片资料和民间故事的重复,着重研究这些材料在经历较长时间间隔以后被人们复述后产生的歪曲和改变的方式。这其中最为著名的实验便是“幽灵之战”(The War of The Ghost)。巴特莱特让被试在读完一则北美传统民间故事一段时间以后进行复述,通过比对经被试加工过的故事与原故事的差异,就可以发现在记忆过程中许多不易发觉的因素如何交替发挥各自的作用。选取的被试开始时是20名剑桥大学的学生,后来逐步扩大到40多人,而故事的重复时间间隔也从15分钟、20小时到4个月之间不等,最长的甚至达10年之久。通过这一系列长期的实验观察,巴特莱特总结出了“记忆”的五种构成方式:即描述、重复再现、象形文字、系列再现Ⅰ、系列再现Ⅱ,初步描绘出了记忆在社会传递过程中如何最终成型。巴特莱特在记忆研究中占有重要位置,他不仅跳出了艾宾浩斯联想主义的窠臼,促使后人从完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记忆的性质和动力问题,还在记忆的经验性研究50年后第一次提出了“表征”问题,把记忆视为人类知识表征的基础,这对认知心理学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尽管巴特莱特的许多观点都散发着现代认知模型的气息,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很多人对他的观点和方法并不赞同。随着认知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情绪心理学的日益升温,巴特莱特丰富的认知哲学思想必会引起人们更多的重视与思考。
其他文献
围绕着指称问题,哲学界和语言学界分成了两派,逻辑经验主义学派和日常语言学派,他们一个以形式语言为研究的主体,一派以日常语言为研究的对象,都试图给这个问题一个圆满的答
本文依照以往研究者的理论成果为参考,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为中心,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发展进程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和梳理。 论文由引言、正
意识形态是一个现代性概念,它与现代性的历史进程息息相关。它伴随文艺复兴的曙光逐渐浮上历史的地平线,历经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发展成为新兴资产阶级完整的思想体系
近两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被广大中小学教师热切关注。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最近两年的高效课堂实践,我认为要真正实现高效课堂,以下这几点是最基本的:一、引导学生做好合
期刊
CFM是专门为各式各样会议讨论系统而设计的一种智能型会议混音器,运用这种混音器能轻而易举地创建所需的各类会议系统,只需将外部设备,如话筒和扬声器等连接起来即可实现。智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正确的伦理精神作支撑。在和谐社会的视域下弘扬和培育新时代伦理精神,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资借鉴的宝贵财富。本文主要从和谐伦理的微观
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刚刚建好,我兴奋不已,我从未给自己学校的学生做过一次心理咨询,不知谁将会成为我拨动的第一根心弦呢?正当我愁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时候,我的第一位“患者”自己出现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