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陷者升其位”原理跖骨头颈截骨抬高术治疗跖痛症的临床疗效研究

来源 :中国中医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D_X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目的1.1探讨分析基于“高者就其平,陷者升其位”原理设计提出的跖骨头颈截骨抬高术治疗跖趾关节无明显脱位型跖痛症的临床疗效;1.2验证和评价的跖痛症分度标准的科学性及实用性。2方法依据课题组20余年6千多例跖痛症治疗经验,提出跖痛症的分度标准,基于“高者就其平,陷者升其位”原理设计提出的治疗方案,对其中的“1度”跖痛症患者采取跖骨头颈截骨抬高术进行治疗。病例选取:均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关节二科,于2014年7月至2016年3月期间,接受采用跖骨头颈截骨抬高术治疗跖趾关节无明显脱位型跖痛症的患者;经随访,资料完整者43例62足(纳入49例70足,脱落6例8足,脱落病例均为失访所致),男3例4足,女40例58足,共76个跖骨。其中第二跖骨46个、第三跖骨27个、第四跖骨3个;年龄52岁—71岁,平均62.1岁。根据跖痛症的分度标准确定手术方案,随访时间12个月-24个月,平均14月。患足均于手术前、后测量记录责任跖骨头下胼胝体大小,应用美国足踝协会前足评分系统(ACFAS)、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对治疗前后进行评估,使用Footscan足底压力分析仪测量并且记录正常行走步态周期中相应跖骨头下所承受最大压力、最大压强及冲量的前后变化,并且拍摄患者足部X线片包括负重与非负重位片,研究相关指标。术前告知患者详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病例纳入条件,无手术禁忌症者方可纳入本研究中。3结果跖骨头颈截骨抬高术术后跖骨头下痛性胼胝体消失及明显减轻率达90.8%;VAS评分术前为(5.42±1.22)分,术后为(1.64±1.54)分;压痛指数术前为(2.21±1.39)分,术后为(1.19±0.93)分;ACFAS评分术前为(54.98±17.18)分,术后为(89.21±18.1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责任跖骨头下最大压力术前为(132.06±45.21)N,术后为(110.20±41.13)N;最大压强术前为(18.48±7.55)N/cm2,术后为(14.28±8.19)N/cm2;最大冲量术前为(60.77±28.69)Ns,术后为(23.10±15.89)N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结论4.1基于“高者就其平,陷者升其位”原理设计提出的跖骨头颈截骨抬高术治疗无明显脱位型跖痛症,可显著改善前足底疼痛症状,如有轻度跖趾关节脱位的可一定程度缓解脱位情况;并发症少、临床疗效确切。4.2 跖痛症分度标准具有科学性及实用性,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西医常规与中医辨证论治联合在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并发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1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86例采用手术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按照随机数值表
目的:评价“先以正治,后调气血”治则指导下应用补阳还五汤结合手术治疗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先以正治,后调气血”为治则,对有神经功能障碍并辨证为督脉阻滞的寰枢
孤残儿童在寄养家庭中能够得到较好的照料,有助于他们的社会化成长。但是孤残儿童在家庭寄养过程中也会面临寄养中断的情况,对他们造成负面影响。本文从社会工作的视角出发,
研究目的:探讨幼兔腓骨切除后再生的腓骨与对侧腓骨在形态、组织结构、生物应力等方面是否存在差异,为临床合理应用腓骨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选取3月龄新西兰小白兔20只,
目的通过对国人寰椎标本采用Resnick技术置入椎弓根螺钉后相关径线的解剖学及CT测量,分析比较两种测量结果,评价解剖学及影像学测量在螺钉植入中的一致性,从而为Resnick技术
目的了解黄连素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以随机法将方便选取2014年8月—2018年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80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40例予以
目的 分析探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Combined anterior-posterior surgery, CAPS)治疗前后受压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MCSM)的临
本文基于商业银行风险测量方法对银行的不良资产处置进行研究,意在通过对商业银行风险测量方式的介绍,使银行从源头上减少不良资产的形成,通过介绍国外的先进做法,进而使我国商业
文化遗产的内生矛盾属性决定了文化遗产与旅游的二元矛盾结构,但遗产的资源与价值属性又决定了其与旅游的依赖关系.随着文化遗产与旅游关系的不断发展演变,文化遗产与旅游部
学界对新入选部编版教材的《植树的牧羊人》一文主旨的理解见仁见智。在有歌颂人性说、善待自然说、寻找幸福说、拯救大地说、人定胜天说等五种不同的理解外,另提出"歌颂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