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问》的思想内容与结构特征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linjianv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人在探寻《天问》诗句本义的基础上,发现屈原问天、问地、问人,实际是对有关天、地、人的后世臆造的某些传说产生怀疑。本文旨在考察屈原在质疑这些传说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怀疑精神、思想观念及最终目的,并根据屈原的创作目的以及各层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思维方式和屈原卒章显志的惯常创作模式等,研究《天问》的逻辑结构。本文由六部分组成。 绪论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选题意义、研究范围、学术价值、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第一章回顾《天问》研究史。重点梳理《天问》思想研究史和结构研究史,总结有关屈原的怀疑精神、哲学思想、政治思想以及《天问》的结构类型、结构层次和研究方法等问题的研究成果。 第二章,讨论屈原对有关自然发展史的某些传说的质疑。屈原不仅质疑了有关传说的内容,也质疑了它们产生的过程和方法,从而表明后世所传道的“天道”不可信。 第三章,在考索诗句本义的基础上,探讨屈原对社会发展史中某些传说的质疑。屈原问人类历史部分主要对鲧的道德和事功问题、禹的治水之功和道德问题、启“贤”的说法、舜“孝悌”、汤“仁义”和“挑”汤亡夏传说、武王“仁义之师”的说法和昭王南征不复传说等,予以重新认识。在屈原看来,尧、舜、禹(包括启)、汤、文、武这些被儒墨所极力赞颂的“圣王”,或贪于女色权势,或违礼越仁,与所传道的完美形象难以相符,从而表明后世所传道的某些“历史”不可信。 第四章,分析屈原在反思历史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思想观念及其现实目的。屈原质疑了传道的天命与王道观念。《天问》中,屈原在对某些“历史”质疑的基础上表明,在历史兴替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人而非“天命”。屈原质疑历史传说时也揭示了儒家王道的虚构性及其在现实政治生活中的偏狭。儒家的“仁政”与“无敌于天下”之间隐藏着一个“仁政”与战争的悖论,这实际反映了儒家思想的局限。他们脱离现实和历史的发展趋势,创设了理想化的“王道”思想和道统体系。而单靠以仁政为要义的王道来兴邦治国,不仅与历史事实相悖,而且也无法保障国家机器长久地正常运转。 屈原质疑了儒墨道统人物的完美形象。屈原在《天问》中反映了历代“圣王”在伦理道德上的缺失,从而表明历代先王在道德和事功方面并不像儒墨传道的那样完美无缺。综观屈原的作品,他对先王的认知取向是一致的。在屈原看来,历代先王既有卓异的政治才能又存在一定的瑕疵。 屈原在反思历史的同时,思考了君王如何依靠人事的问题。他对君王的道德修养与国家兴亡之关系表达了独特的认识。屈原重视君王的道德修养对于国家兴亡的重要意义,认为君王无德是身危国削甚至身弑国灭的直接原因。同时,屈原也认识到,在夺取权力和兴
其他文献
本文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特点出发,探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围绕着新时期农田水利工程的发展趋势,总结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方法,着力构建创新性的小型农田水
等值翻译是翻译的高级目标,但由于原语和译语文化的差异会影响翻译的等值性。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文化因素对词语等值翻译的影响,从而得出以下结论:词语的等值翻译是相对的,只有在
<正>为了探讨分析护理模式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对我院自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10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观察组
传统的建筑构造方法似乎已成为人们建造建筑的首选方式,但随着近年来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日趋成熟,建筑市场势必加大装配式建筑市场。在我国,提出的厕所革命的政策和建成资源节
研究了数控机床进给伺服系统的故障形式,以进给轴运动故障为重点,分析了故障诊断与排除的流程。从伺服初始化设定和相关参数设置入手,详细介绍了伺服参数的设定方法。在伺服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促进了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大量农民进城带来了饮食结构和消费方式的革命,对我国的主食产业化提出了日益迫切的需求。因此本文主要针对我
<正>浙江省东阳市外国语小学创建于2002年,是一所高起点、高标准的优质民办小学。学校遵循"全息关怀、走进心灵、全面精彩"的核心理念,努力为每一个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学校
本文在深入研究国内外维修策略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部队实际的装备维修策略总体方案,研究了装备维修方式和维修间隔期决策技术、维修级别决策技术、维修次序决策技
农民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新农村建设又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促进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措施之一。搞好新农村建设是一件漫长而系统化地工程,需要
<正>一、引言《牛津初中英语》(译林版)每一单元都有"Integrated Skills"板块,这一板块重在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辅以简单的阅读和少量的写作练习。但是,板块中的词汇量多,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