睾丸癌症抗原LDHC通过PI3K/AKT/GSK3β通路调控EMT促进肺腺癌细胞侵袭迁移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u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肺癌是当今世界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而肺癌转移是肺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了解肺癌转移、侵袭相关基因对于预防和治疗肺癌转移具有重要作用。乳酸脱氢酶C(lactate dehydrogenase C,LDHC)是第一个被鉴定为仅在睾丸及肿瘤中表达的乳酸脱氢酶同工酶,不但参与调节肿瘤的增殖,侵袭转移等行为,还与调控肿瘤细胞糖酵解过程密切相关。目前LDHC在肺癌中的作用未见报道,而LDHC调控肿瘤转移的具体机制也亟待阐明。目的:本研究中,拟建立上调LDHC表达进行体内外实验,研究LDHC表达对肺癌细胞表型、EMT相关分子标志物和PI3K/Akt激酶及其下游基因表达的影响,同时使用小分子抑制剂抑制关键信号通路分子,旨在探讨LDHC对肺腺癌的调控机制,以期找到治疗肺腺癌的治疗靶点,为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88例肺腺癌及相应癌旁组织的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LDHC蛋白在肺癌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构建LDHC稳定表达的肺癌细胞株A549和H1299,通过CCK8、Transwell、划痕实验检测LDHC过表达对A549和H1299增殖、侵袭、迁移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LDHC慢病毒转染细胞中EMT相关蛋白(Snail,Slug,E-cadherin,N-cadherin)和侵袭标志物(基质金属蛋白酶中MMP2和MMP9)以及PI3K/AKT信号通路(磷酸化蛋白p-PI3K,p-AKT,p-GSK3β和PI3K,AKT,GSK3β)的表达情况;体内实验检测LDHC对肺癌细胞生长和转移的影响,进行裸鼠成瘤实验,分别将2×10~6个LDHC过表达的A549细胞稳转株及对照细胞接种于每只裸鼠皮下,进行成瘤实验,测定瘤体体积、重量、瘤鼠体重和生存天数,检测LDHC在体内对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LDHC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01)。在肺腺癌组织中,LDHC高表达与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5)。而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如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2、在CPTAC数据库通过UALCAN分析发现LDHC在肺腺癌组织中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织,LDHC表达水平与T分期显著相这与我们的临床病理分析是一致的。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LDHC过表达是LUAD患者生存不良的独立预后因素(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3、LDHC过表达明显增加A549和H1299细胞的增殖能力,促进侵袭和迁移能力。4、LDHC过表达显著上调细胞间质标记物(Snail,N-cadherin,Slug,Vimentin)(P<0.001),而E-cadherin明显下调(P<0.001)。PI3K/AKT信号通路(PI3K,p-AKT,p-GSK3β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和MMP2、MMP9的表达也明显上调。5、PI3K/Akt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解除了LDHC促进肺腺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同时抑制EMT相关蛋白Snail,N-cadherin,Slug,Vimentin及侵袭相关蛋白MMP2、MMP9的表达。6、在裸鼠成瘤实验中,瘤体Western blot结果和体外实验结果一致。结论:1、LDHC在肺腺癌组织中表达显著增加,LDHC的高表达与肿瘤分期显著相关。2、体外细胞实验证明LDHC促进肺腺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转移。3、LDHC可能是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调节EMT及MMP2、MMP9促进肺癌的侵袭转移。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及非癌人群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差异情况,建立基于一般临床资料的子宫内膜样腺癌诊断列线图模型,分析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对列线图模型风险预测效能的改善程度,比较不同模型的优劣,讨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子宫内膜样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单中心1493例患者(其中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479例,对照组患者1014例)的一般临床资料数据(包括年龄、身高、体重
目的通过对TCGA数据库中胃癌高通量测序数据进行分析,探讨胃癌差异表达基因(DEGs)及其相关生物学意义,筛选出胃癌预后相关基因,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方法从TCGA数据库中下载343例胃癌组织和30例正常组织中的RNA-seq表达矩阵数据,利用Perl5.28.1软件及采用R语言进行数据整理与合并后统一标准化分析。分别利用edge R和Deseq软件包分别进行基因表达差异分析;将两种方法筛选到的差
目的:分析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特征及其影响患者总生存期(OS)及无进展生存期(PFS)的预后因素,探索DLBCL的新预后模型。方法:收集2015年8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初次治疗的127例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B症状、Ann Arbor分期、乳酸脱氢酶水平、ECOG评分、结外浸润个数、IPI评分、病理亚型、MYC、BCL-2、BCL-6、MUM1蛋白、Ki
唾液腺肿瘤在组织学上以良性多见,其中又以多形性腺瘤最为常见,占唾液腺良性肿瘤的40%-45%,其生物学行为介于良恶性肿瘤之间,具有交界性肿瘤的特征,具有潜在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其复发,侵袭,甚至转移的报道时有见到。唾液腺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 of salivary gland),因其肿瘤中含有黏液样组织、软骨样组织、肿瘤性肌上皮细胞等多种成分得名,临床上常称混合瘤。肿瘤
目的:探讨GLP-1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胰腺疾病(NAFPD)中PERK-e IF2α-ATF4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将5周龄SPF级雄性小鼠随机分成普通饮食组和高脂饮食组。喂食16周后,随机选取一只处死并确定NAFPD造模成功。普通饮食组归为普通组(A组,10只)。高脂饮食组进一步随机分为对照组(B组,10只)和实验组(C组,10只),A组予普通饮食+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6mg/kg.d),B组予
目的:检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中组蛋白H3K36me3及其甲基转移酶SETD2、去甲基化酶KDM4A的蛋白表达水平,分析上述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及生存预后的相关性,并结合文献分析表观遗传机制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作用。方法:1.收集本院病理科2013年11月~2018年11月经淋巴结活检病理诊断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蜡块标本60例,同时收集30例良性反应性增生淋巴结(RH
目的:探讨甲磺酸伊马替尼(Imatinib mesylate,IM)在中高危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患者R0切除术后辅助治疗的血药浓度特点及确定国人中高危GIST患者R0切除术后辅助治疗的伊马替尼血药浓度阈值,从而指导GIST患者个体化治疗,改善患者预后。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9年8月期间接受R0切除并具有中危和高危复发风险的G
目的:比较不同程度肾积水对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清石效率和结石清除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9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就诊的120例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的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肾积水的有无和严重程度分为4组,Ⅰ组无肾积水,Ⅱ组轻度肾积水,Ⅲ组中度肾积水和Ⅳ组重度肾积水,收集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比较4组术前人口统计学特征及结石特征,分析各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结
[研究背景]胃肠道间质瘤(GISTs)是胃肠道(GI)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约占胃肠道间叶性肿瘤的80%,起源于肌间神经丛的Caja细胞。根据肿瘤大小、核分裂像计数以及肿瘤发生的部位将GISTs分为极低、低、中等和高度危险性。按照肿瘤的直径,将小于2cm的肿瘤定义为小间质瘤(small-GIST),将直径大于2cm的肿瘤定义为大间质瘤(over GIST)。胃大GISTs的肿瘤体积相对较大,核分裂
目的:比较仰卧位与俯卧位经皮肾镜碎石术对肾性或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材料与方法:对Pubmed,Embase和Cochrane以及中国知网、万方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以确定所有符合条件的研究。所有纳入随机对照试验均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评估。由2名研究员根据Cochrane手册的方法独立对纳入研究的质量进行筛选评价并提取数据包括作者姓名、发表时间、样本纳入与排除标准、样本量、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