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磁性纳米载体的水稻性细胞基因组定向编辑技术研究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k819508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农业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能实现对目的基因的精准编辑,具有操作简单、周期短、效率高等优点。在水稻研究中,基于组织培养的农杆菌介导法是CRISPR/Cas9系统转化最常用方法,但转化周期长,易产生嵌合体,并且部分品种组织培养难度较大,严重影响了水稻遗传转化进程。从基因工程改造和分子育种的角度,理想手段是对生殖细胞进行遗传转化。花粉因其资源丰富、易处理等优点,是将外源基因引入生殖细胞系的理想靶标。水稻花粉表面具有萌发孔,外源物质可通过萌发孔被吸收进入花粉。但是,由于CRISPR/Cas9系统分子量较大,稳定性较差,且容易被很快降解或结合。因此,需要开发既能避免组织培养过程,又能安全高效递送CRISPR/Cas9系统至水稻生殖细胞的转化新技术。随着纳米生物技术的发展,纳米材料(MNP)安全、低毒、细胞相容性好,为直接转化水稻生殖细胞提供了有利条件。本研究以MNP和水稻品种日本晴作为实验材料,对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MNP与CRISPR/Cas9质粒的结合效率、MNP-CRISPR/Cas9复合物磁转染水稻花粉的过程、CRISPR/Cas9质粒磁转染后代的编辑效率以及后代遗传稳定性分析,探索磁性纳米载体基因转导体系在水稻育种遗传转化上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1)以MNP作为基因载体,负载CRISPR/Cas9质粒制备不同质量比的复合物。分析了MNP负载、保护CRISPR/Cas9质粒的能力,并对其粒度分布、Zeta电位、结合形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MNP通过静电作用压缩、吸附、聚集CRISPR/Cas9质粒,形成纳米载体-基因复合物,MNP能有效装载相当于自身质量16倍的CRISPR/Cas9质粒,并保护负载的CRISPR/Cas9质粒免受酶促降解。(2)不同质量比复合物磁转染对花粉萌发率影响,接着为了分析磁转染能否将复合物传送至花粉内部,研究了磁转染后复合物在花粉中的定位。结果表明,授粉花粉密度为2朵花/30 ul时能满足实验要求;不同质量比复合物磁转的花粉能够正常萌发,当复合物质量比为1:4、1:8、1:16时对花粉萌发有促进作用,复合物质量比为1:1时有抑制作用;与对照相比,磁转染的花粉内部有很多白色亮点,能谱分析检测到花粉中含有Fe元素,证明了复合物能通过萌发孔到达花粉内部。(3)构建了靶向水稻fgr基因的CRISPR/Cas9质粒,利用MNP负载CRISPR/Cas9质粒对日本晴成熟花粉进行了磁转染,然后进行人工授粉并收获种子种植T1代。调查了T1代植株的农艺性状,并筛选T1代转基因植株,然后对转基因植株进行靶点测序及突变个体表型分析。结果表明,磁转染后的T1代植株,其株高降低,结实率较低,其他方面无明显变化。通过潮霉素和Cas9基因检测,在176株T1代植株中检测出23株阳性单株,转化率约为13.07%。测序分析显示仅有2株在靶点位置发生了突变,分别为双等位突变和杂合突变。与对照相比,突变植株植株较矮小、剑叶长较短、结实率较低,其它方面无明显变化。(4)将T1代转基因植株按照株系种植,通过筛选T2代阳性植株以及靶点测序分析,对磁转染后代遗传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T2代中共检测出155株阳性植株,潮霉素基因分离基本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说明通过磁转染法转的外源基因能遗传给后代。在T1代发生突变的两个株系,其T2代均发生了分离;部分在T1代未发生突变的株系,在T2代产生了突变,包括2个纯合突变和7个双等位突变,说明Cas9基因在T2代可以继续进行基因编辑,不过编辑效率较低。本研究表明。MNP可作为一种基因载体,有效负载、保护CRISPR/Cas9质粒。能通过磁转染法将MNP-CRISPR/Cas9复合物传递至水稻花粉内部,授粉结实后产生目标基因编辑植株;部分Cas9阳性T1代植株靶基因未发生编辑,但可通过自交继续发挥编辑作用。与依赖组织培养的遗传转化方法相比,本研究方法操作简便、耗时较短,证明了磁性纳米载体基因转导体系在水稻育种遗传转化上的可行性,为水稻优良品种培育提供了新方法。
其他文献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中杂交稻在水稻生产中占重要的地位。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水稻杂种优势的利用为提高水稻产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籼稻和粳稻是亚洲栽培稻的两个亚种,一直以来被认为存在着强大的杂种优势。然而,亚种间杂种不育等一系列问题一直以来都制约着籼粳杂交水稻的发展。本研究使用实验室前人培育的优良籼型亲粳恢复系29个和从全国多个育种单位收集的63个优良粳型不育系组配获得粳籼优系列杂交
学位
药用野生稻(Oryza officinalis Wall.ex Watt)原产自我国云南和华南地区,是一种宝贵的稻种资源。前期研究表明,药用野生稻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与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优异基因。因此,利用药用野生稻种质资源,将其所具有的高抗病性、抗虫性、耐胁迫等优良性状转移到生产品种中,有望培育出高抗水稻新品种。利用药用野生稻和栽培稻杂交是转移优异基因的重要方法之一。然而,由于药用野生稻
学位
细胞自噬(简称自噬)是真核生物中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的一种降解机制:将细胞内的组分,如受损的细胞器、变性或未折叠的蛋白等转运至液泡(植物)或溶酶体(动物)中降解。植物中,自噬主要参与逆境响应,如氮胁迫。已有的研究表明,植物激素亦广泛的参与了植物的逆境反应。因此,自噬与激素之间是否存在直接调控关系,值得深入探索,尤其是乙烯作为植物响应非生物胁迫的关键激素。有鉴于此,本研究通过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
学位
为研究强降雨及其带来的涝害对水稻形态、生理和产量等方面的影响,早晚季在广州进行盆栽和在江门市开展了田间试验。试验材料为银湖香占(常规稻)和五优1179(杂交组合)。采用模拟降雨和人工淹水方法。模拟降雨量分别为:0.5h和1h降水191mm,以及61mm对应降水等级为:特大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大暴雨,暴雨。淹水深度为水稻试验生育期植株高度的2/3。测定处理后对水稻形态、生理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如下
学位
兰花(Cymbidium)是我国的传统名花,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独特的观赏价值,市场前景广阔。花香和花色是兰花重要的观赏性状,但迄今其遗传机制尚不清楚。因此,鉴定兰花花香和花色相关基因,建立分子标记辅助兰花花色选择技术体系,对进一步开展兰花花香和花色遗传育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企剑白墨墨兰’、‘吴字翠墨兰’、‘黄花1号兰’、‘黄花2号兰’、‘宫粉佳人兰’、‘小凤兰’以及‘小凤兰’和‘吴字翠
学位
水稻种子休眠性是一个重要的农艺性状,休眠过强或过弱均不利于水稻生产。目前对于水稻种子休眠的分子机理尚不清楚。本实验室前期通过种子休眠表型观测发现一个有稳定表型的材料S10,在此基础上将S10与背景华粳籼74(W0)构建F2群体,采用BSA进行定位,利用突变体研究目的基因的功能,通过转录组测序和定量PCR研究了SD7-1基因的转录调控网络,并通过聚合育种验证了SD7-1的育种价值。主要结果如下:1、
学位
大豆(Glyma max(L.)Merr)是一种典型的短日照(short day,SD)植物,在长日照条件(long day,LD)下花期显著延迟。大豆的种植地点、生长环境和光照条件等对花期的影响较大,故大豆适宜种植地区不广。众多因素中,光照条件是影响大豆种植区域、品质和产量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大豆中控制开花期的重要QTL位点相继被发现,相关调控基因被克隆,并进行功能验证。但由于大豆开花期影响因素
学位
酸性土壤中的酸铝和低磷胁迫都是影响大豆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PHT1(phosphoric acid transport protein 1)家族在调控植物Pi转运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从野生大豆BW69株系中克隆出基因GsPHT1,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表达模式分析、启动子分析、毛状根转化和拟南芥异源转化等方法进行功能研究,主要结果如下:通过生物信息学发现,GsPHT1基因全长1932 bp,
学位
三系杂交水稻实现了水稻杂种优势的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籼稻不育系存在着稻米品质较差的问题,以及随着人工成本的增加,杂交稻制种成本等问题需要探索解决。目前已经发现多个控制稻米品质、柱头柱头外露率的QTL,可以通过聚合这些QTL,使不育系保持系的垩白减少从而提高稻米品质或者培育高柱头外露率不育系,以提高制种产量。本研究利用前人培育的多个高柱头外露率聚合系、低垩白度优质聚合系改良带有rf3、rf4不
学位
大豆(Glycine max(L.)Merr.)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料作物,为人类提供了植物蛋白、食用油和健康有益组分。一年生野生大豆(Glycine soja Sieb.et Zucc.)是栽培大豆的祖先种,具有粒形小、多荚多粒、抗逆性强等多方面优点。对野生大豆所蕴含的优异基因资源进行发掘利用以改良现有的栽培大豆品种,是大豆遗传育种的重要研究方向。华南地区是全世界最靠近赤道的野生大豆分布地,特定环境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