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种子休眠性基因SD7-1的功能验证及转录调控研究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nyhlj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种子休眠性是一个重要的农艺性状,休眠过强或过弱均不利于水稻生产。目前对于水稻种子休眠的分子机理尚不清楚。本实验室前期通过种子休眠表型观测发现一个有稳定表型的材料S10,在此基础上将S10与背景华粳籼74(W0)构建F2群体,采用BSA进行定位,利用突变体研究目的基因的功能,通过转录组测序和定量PCR研究了SD7-1基因的转录调控网络,并通过聚合育种验证了SD7-1的育种价值。主要结果如下:1、利用单片段代换系S10与W0构建F2分离群体,选择F2群体中的具有极端表型的单株与亲本分别构建混池并进行BSA测序。将基因定位在7号染色体上1.46 Mb的区间内,该区间内包含33个序列存在差异的基因。参照实验室前期对其它来源SD7-1精细定位结果,确定候选基因为Os07g0170800。2、利用Os07g0170800的突变体验证基因功能。突变体中该基因的5`UTR区域存在约7.5 kb的插入片段,插入片段的存在导致该基因不表达。在田间和人工模拟条件下均检测到突变体发芽率显著高于野生型,突变体种子休眠性减弱。除休眠性状改变外,突变体与野生型相比株高、穗长、结实率等农艺性状发生显著改变。3、为研究SD7-1调控种子休眠的转录机制,对抽穗后30 d的S10和W0吸胀24h的种子进行转录组测序。KEGG富集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集中在碳代谢、氨基酸代谢等途径中。通过定量PCR对转录组中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检测在萌发0 h、12 h、24 h、36 h、48 h、60 h和72 h的表达量。在氨基酸代谢途径中,乳酸脱氢酶基因(Os02g0105400)和半胱氨酸合酶基因(Os04g0165700和Os06g0149700)基因的表达模式与转录组一致,在种子萌发过程中S10的表达量显著低于W0。在糖代谢途径中,转录组结果显示种子萌发密切相关的α-淀粉酶(Os08g0473900)、β-淀粉酶(Os07g0543100)及β-葡萄糖苷酶(Os09g0490400)等基因在W0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S10,定量PCR检测到淀粉酶表达差异不显著,β-葡萄糖苷酶与转录组趋势一致。在植物激素信号传导途径中,乙烯受体基因Os ETR4和ABA途径中的PP2C基因Os PP108在S10中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W0。生长素氨基化合成酶基因Os GH3.13在S10中的表达量显著低于W0,这与转录组结果相似。4、为评估SD7-1的育种价值,采用含低温发芽基因LTG3-1的单片段材料KH92与含SD7-1的KH30聚合得到双片段纯合的KH1。在收获时检测种子的休眠性,发现聚合材料KH1发芽显著低于KH92,说明导入SD7-1可降低耐低温发芽材料的穗发芽率。种子经50℃烘7 d的处理后,在30℃常温、15℃低温和渗透胁迫条件萌发,均发现KH1发芽速度显著高于KH30,证明导入LTG3-1可以提高发芽速度。综上所述,本研究对种子休眠性基因SD7-1进行了功能验证及转录机制研究,确定了Os07g0170800是SD7-1的目的基因,初步揭示了SD7-1影响种子休眠的转录调控机制,并评估了SD7-1的育种价值,培育了兼具穗发芽抗性和耐低温发芽的新材料。
其他文献
油凝胶是液态植物油被凝胶剂分子形成的三维网络固定于其中形成的低饱和、零反式半固态油脂,在食品、药品、化妆品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中,复合油凝胶因其优异的可调性备受关注。神经酰胺(Ceramide,CER)是一种新型的食品级有机凝胶剂,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卵磷脂(Lecithin,LEC)是一种天然的两性物质,它虽然不是一种有效的凝胶剂,但在多组分体系中,它可以作为晶体调节剂或共筑剂。本课题以
学位
在园林植物栽培中,将生态需要不同的植物种类进行合理搭配才能实现园林生态效益。因此了解植物的耐阴性,有助于避免不恰当的植物配置。本研究以12种华南地区常见园林绿化植物为实验材料,利用遮荫环境模拟植物在生长季植株经常处于弱光的状况,研究全日照和遮荫环境下12种植物[黄金榕(Ficus microcarpa cv.Golden Leaves.)、花叶假连翘(Duranta repens cv.varie
学位
壬基酚(NP)是典型的烷基酚类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因其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所以易随工业污水排放到环境中,NP可进入机体并对机体并产生不良作用。有研究表明壬基酚会对大鼠肝脏抗氧化防御系统造成一定的损害作用,而Keap1-Nrf2信号通路是氧化应激反应中较为重要的调控系统。目前研究尚未涉及到壬基酚对Keap1-Nrf2信号通路的抑制效应研究,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NP对大鼠肝脏Keap1-Nrf2信号通路的
学位
绿肥—玉米—大豆轮作是常见的栽培模式之一,国内外关于绿肥作物与其他作物的轮作模式已有大量研究。为了探究在绿肥—玉米—大豆的轮作模式对作物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轮作模式下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以及对土壤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明确该轮作模式对在华南地区的农业生产的影响,本研究利用冬种绿肥作物(黑麦草、白三叶)作为植生覆盖作物,以冬季裸地休闲为对照,配合不同的耕作方式(免耕、旋耕),经过试验和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果
学位
文心兰(Oncidium)因其优美的花姿及亮丽的花色深受人们喜爱,并在切花市场上广为流行。文心兰属于呼吸跃变型花卉,对乙烯极其敏感,花药帽脱落是诱导乙烯产生的重要原因。文心兰切花主栽品种在采收运输中极易花药帽掉落,进而释放内源乙烯导致切花提前衰老,使得文心兰经济价值严重降低。本研究以花药帽易落、易衰老品种‘柠檬绿’文心兰(Onc.hybridum‘Lemon Heart’)和花药帽不易落、耐衰老品
学位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中杂交稻在水稻生产中占重要的地位。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水稻杂种优势的利用为提高水稻产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籼稻和粳稻是亚洲栽培稻的两个亚种,一直以来被认为存在着强大的杂种优势。然而,亚种间杂种不育等一系列问题一直以来都制约着籼粳杂交水稻的发展。本研究使用实验室前人培育的优良籼型亲粳恢复系29个和从全国多个育种单位收集的63个优良粳型不育系组配获得粳籼优系列杂交
学位
药用野生稻(Oryza officinalis Wall.ex Watt)原产自我国云南和华南地区,是一种宝贵的稻种资源。前期研究表明,药用野生稻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与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优异基因。因此,利用药用野生稻种质资源,将其所具有的高抗病性、抗虫性、耐胁迫等优良性状转移到生产品种中,有望培育出高抗水稻新品种。利用药用野生稻和栽培稻杂交是转移优异基因的重要方法之一。然而,由于药用野生稻
学位
细胞自噬(简称自噬)是真核生物中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的一种降解机制:将细胞内的组分,如受损的细胞器、变性或未折叠的蛋白等转运至液泡(植物)或溶酶体(动物)中降解。植物中,自噬主要参与逆境响应,如氮胁迫。已有的研究表明,植物激素亦广泛的参与了植物的逆境反应。因此,自噬与激素之间是否存在直接调控关系,值得深入探索,尤其是乙烯作为植物响应非生物胁迫的关键激素。有鉴于此,本研究通过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
学位
为研究强降雨及其带来的涝害对水稻形态、生理和产量等方面的影响,早晚季在广州进行盆栽和在江门市开展了田间试验。试验材料为银湖香占(常规稻)和五优1179(杂交组合)。采用模拟降雨和人工淹水方法。模拟降雨量分别为:0.5h和1h降水191mm,以及61mm对应降水等级为:特大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大暴雨,暴雨。淹水深度为水稻试验生育期植株高度的2/3。测定处理后对水稻形态、生理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如下
学位
兰花(Cymbidium)是我国的传统名花,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独特的观赏价值,市场前景广阔。花香和花色是兰花重要的观赏性状,但迄今其遗传机制尚不清楚。因此,鉴定兰花花香和花色相关基因,建立分子标记辅助兰花花色选择技术体系,对进一步开展兰花花香和花色遗传育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企剑白墨墨兰’、‘吴字翠墨兰’、‘黄花1号兰’、‘黄花2号兰’、‘宫粉佳人兰’、‘小凤兰’以及‘小凤兰’和‘吴字翠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