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褐色系植物染料及其染色工艺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bf1sm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生活中,褐色系面料在服装中的运用非常普遍。本文对我国古代染褐色的植物染料及其染色工艺进行系统研究,旨在为挖掘、弘扬传统印染技艺尽自己的微薄之力。选题对倡导绿色环保生活理念、促进植物印染工艺研究也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笔者大量查阅有关褐色系植物染料的研究文献,未发现有对古代褐色系染料及其染色工艺的系统研究。因此,本文确定选题。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系统梳理了中国古代褐色系植物染料的相关史料,首先从文化史角度理解褐色系,对褐色系的定义、文化形象分别阐述,对传统褐色系的色名进行史料考证与整理汇总,并结合植物资源学等相关知识介绍褐色系植物染料的种类。从农业史的角度考察古代褐色系染料作物的种植起源、栽培技术、采收与储存。此外,通过对明清时期方志史料搜集,考察这几个时期部分常见的褐色系染料在全国的地域分布概况。不仅如此,结合方志和古籍文献的记载,梳理出几种染材的历代地域分布概况,考察范围更为广泛。明代,荷的种植分布已经遍布整个中国,荷已经成为人们司空见惯的植物。明清时期,鼠曲草在我国的地理分布也很广泛,华东、华南、华中等各地均会出现。明清时期,薯莨多分布于广东省内各县镇。栗子和石榴自战国时期出现,在历代中均有栽培及发展。栗子多分布于北方的华北地区、西北地区和南方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石榴较为集中的分布于河南、陕西、山东、河北、安徽、云南、四川等地。从技术史的角度研究了古代褐色系植物染料染色技艺,先从宏观视角观察中国古代染色技艺历史演变和染色技艺。在此基础上,结合史料记载,研究褐色系植物染料的染色工艺,其中包括单染法、还原法、套染法、媒染法,媒染法中还有预媒染法、同浴媒染法、后媒染法等等。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褐色系植物染色工艺模拟试验研究,从试验前期的工具与材料、模拟试验的操作与分析到试验后期的测色分析,都有详细的阐述。在模拟试验过程中,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条件,尽可能缩小色相范围,找到最佳的染色工艺条件及环境状态,借此了解古人对色彩的感觉,从而达到模拟古人染褐色工艺的目的。试验后在标准光源下目测分析,并结合测色仪测定的指标数据,通过两者的对比研究,得出的试验结果吻合度高,合理性强,并得出最能体现染色色相趋势的参数。目测到茶褐、明茶褐、暗茶褐色相近似,藕褐、艾褐色相近似,我们会发现其测色仪测定的H指标平均数值基本相似。目测发现茶褐、枣褐、藕褐、暗茶褐和红茶染的砖褐都呈暖色调,椒褐、艾褐、荆褐、明茶褐和绿茶染的砖褐都呈冷色调。根据系统测定结果,发现上述呈暖色调的褐色其颜色都在红黄轴上,呈冷色调的褐色其颜色基本都在黄绿轴上,有少部分在红黄轴上,不过数值很低。目测发现枣褐、暗茶褐的颜色比较暗,砖褐色颜色比较明亮,对应系统测色结果,我们发现上述较暗的褐色其L值较低,即明度较低,颜色明亮的褐色他们的L值相对较高。
其他文献
7月上旬,各小学将陆续发出新生入学录取通知书——又一批小豆包们走出幼儿园,迈进人生新的阶段。然而,事实上,不少孩子早在半年甚至一年前就已经离开了幼儿园,为上小学开始了漫长的准备期,有的幼儿园大班甚至出现“空巢”现象。(《北京晚报》7月3日)  关于学前教育学生如何学、学什么的问题,教育部早在2001年就发布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其中没有明确任何关于数学、语文等学科性的知识掌握要求,更多
岭南好,名师灿若云。姝丽用爱织云锦,倾情力行近乎仁。最美的灵魂。  如若谈起岭南美丽女教师,需提一提本人身边的蔡锦仁。我们可从上世纪1984年谈起。蔡老师,19岁毕业于原湛江市海康师范学校,然后被分配到该市徐闻县实验小学任教;22岁,入党;23岁,被选为市人大代表;24岁,被评为市教改积极分子;29岁,被评为南粤教坛新秀;30岁,与原县教育局副局长苏为民一起,创建徐闻县春蕾小学,任教导主任;33岁
于1998年11月,用砂滤管法研究了水旱轮作条件下黄棕壤加入杂交狼尾草秸秆后有机碳(土壤原有碳+秸秆碳)的分解状况和微生物量碳的动态变化,为期1年.结果表明,有机碳的分解前期
现今,使用荧光-分子印迹聚合物构建的传感器已被广泛应用于多领域,在食品分析检测方面的研究也是屡见不鲜。此类传感器将荧光的高灵敏度以及分子印迹聚合物的高选择性进行巧妙的结合,相较于传统的大型仪器检测,可简化样品的前处理步骤、缩短分析响应的时间、高效地检测复杂食品基质中的痕量分析物。本研究基于荧光-分子印迹聚合物构建了两种传感器,用于检测食品中的酪胺与杂环胺。首先,借助碳点的荧光稳定性高、抗光漂白性强
日益增长的海产品需求以及近海养殖导致的海水污染使海水养殖向深远海扩展。深远海域渔业资源丰富,水体交换强,有利于海水养殖,但也存在着海流强、风浪大的特点。针对这一问
摩擦焊机测控系统的设计是一门结合多个学科、多个领域于一体可以同时实现测量与控制的技术。其中,测量技术主要应用到传感器、信号处理等学科知识;控制技术应用到控制理论,控制工程等学科的知识。本文所研究连续驱动摩擦焊机测控系统,将虚拟仪器的先进检测技术和电液比例技术结合应用到液压领域中,实现摩擦焊机机电液一体化水平的快速提高。摩擦焊接技术是一种高效、优质、节能、无污染的固态焊接技术,随着在航天、航空、石油
文章论述运用潮流信息,引入潮流防误,与网络拓扑防误有机结合,辅助操作人员进行正确分析决策,确保配电网的人身、设备安全及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等方面的问题,并基于长园共创公司的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