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血浆凝血因子Ⅷ、Ⅸ检测主要应用于血友病A和B的诊断及分型,其次可用于出血及血栓性疾病的辅助诊断,但目前凝血因子Ⅷ、Ⅸ检测没有国际公认的参考方法,国际标准品不易获得,不同检测系统间结果的可比性和可靠性较差,难以满足临床需要。本研究通过开展问卷及质控物检测调查对目前国内FⅧ、FⅨ检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尝试研制参考物质并对其均一性、稳定性及试应用效果进行评价,为FⅧ、FⅨ检测的一致化及质量改进提供依据。方法:1.检测现状的调查研究: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收集国内开展FⅧ、FⅨ检测项目的临床实验室相关检测信息,明确检测现状和存在问题;通过发放质控物,对国内实验室FⅧ、FⅨ检测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并参照不同评价标准对数据进行模拟分析,以探讨适用于分析目前国内临床实验室间检测结果差异的评价标准。2.候选参考物质的研制:对不同的制备方法和制备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选择合适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条件制订最佳制备方案,利用新鲜冰冻血浆制备两个批号(正常水平、异常水平)的候选参考物质。3.候选参考物质的评价及试应用:依据ISO Guide35《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的定值——通用原则和统计原理》及CNAS-GL03《能力验证样品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指南》的要求,对候选参考物质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进行评价。将候选参考物质试应用于室内质控,同时检测进口商品质控物作为比较;向54家临床实验室发放候选参考物质及商品质控物进行实验室间比对试应用。结果:1.检测现状的调查研究:问卷调查显示,约72%的实验室检测标本量较少(<30个/月),约39%的实验室未开展室内质控,约21%的实验室仅进行正常水平的室内质控,个别实验室的室内质控累积CV较大。大部分实验室所使用的参考区间由试剂厂家提供而未进行验证。各实验室的定标频率不同,34%的实验室在每批样本检测前进行定标。质控物检测数据显示,不同试剂组商品质控物的检测结果存在差异,部分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可比性较差,尤其是检测异常水平质控物时,最高值与最低值相差达到2倍以上。约20%的实验室分级评价结果不合格,应将其作为实施质量改进的重点关注对象。模拟统计结果显示,DGKL评价标准(各组中位数±30%)较适用于FⅧ、FⅨ活性检测室间质评的结果评价,各组及格率基本在70%以上。2.候选参考物质的研制:选取人冰冻血浆为原料,采用低温沉淀结合化学吸附的方法分离提取FⅧ、FⅨ,将沉淀物溶解液、化学吸附后上清液与正常原料血浆按比例混合并调整活性水平,然后分装成1ml/支置于冷冻条件下保存,最终制备出2个批号活性水平范围可控的候选参考物质(批号分别为201301、201302)。3.候选参考物质的评价及试应用:候选参考物质均匀性良好,评价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性评价线性回归分析显示FⅧ、FⅨ活性随时间延长无明显趋势变化(P>0.05);候选参考物质的均匀性和稳定性不确定度范围分别为0.9%~2.7%和0.7%~2.2%。室内质控试应用结果显示,两个批号自制候选参考物质FⅧ和FⅨ活性检测结果的日间不精密度CV分别为5.8%、9.0%和6.2%、9.0%,进口商品质控物FⅧ和FⅨ检测结果的日间不精密度CV分别为8.4%、5.4%和6.4%、8.1%。室间比对试应用结果显示,采用冷链运输方式,自制候选参考物质能够用于FⅧ、FⅨ检测的室间比对。结论:问卷及质控物检测调查显示FⅧ、FⅨ检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关键技术环节质量控制规范化不足,不同试剂组商品质控物检测结果可比性较差,亟需制订质量控制规范化指南并开展室间质量评价。摸索出了制备FⅧ、FⅨ检测候选参考物质的合适方法和实验条件,利用冰冻血浆能够制备出活性水平可控的候选参考物质,其均匀性和稳定性良好。稳定期内的候选参考物质可用于凝血因子Ⅷ、Ⅸ活性检测的室内质控;采用冷链运输方式能够基本满足室间比对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