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红楼梦》的佛教文化内涵

来源 :湖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g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部小说,它以叙事结构的庞大、主题思想的复杂、人物形象的经典、包罗万象的社会文化知识、独特的美学价值名动古今中外。不仅如此,《红楼梦》所蕴含的哲理与诗情,折射出了传统文化厚重的心理积淀。作家的历史感受和人生体验,反映出了人类生活共同心理的某种特质。一个多世纪以来,《红楼梦》研究经久不衰,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使得它成为一门显学。人们对它的研究涵盖了各个方面,但关于《红楼梦》中虚拟世界反映出来的佛教文化涵蕴,却总被人们无意或者有意地忽视了:要么不涉及,涉及了的,要么也只是界定佛教的运用不过是作者思想认识上的局限,是作者思想消极的表现。其实,这样的界定,我以为并不公正。从社会学或者哲学的角度,我们固然可以依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对作品反映出来的这一思想给出消极的评判,但从美学角度来审视《红楼梦》包含的佛学文化内涵,却不能拿社会学或者哲学的标准来衡量。因为,文学作品的深层意蕴本质上是作家个人在实践生活中感受到的人生真谛,是社会历史在主体的感性世界中积淀的结果。本文拟将在深入分析小说文本及国人深厚的文化传统心里积淀的基础上,着重探讨《红楼梦》主题思想中包含的佛教文化内涵,及佛教的运用在小说中的意义何在,作用如何。   本文分三大部分,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前言,按时间顺序,简要梳理了小说产生以来学界对《红楼梦》的主题思想、叙事结构、美学价值等方面的研究情况,为本文展开的可行性做一些佐证。   第一部分,《红楼梦》的佛教文化背景。从文本入手,分析小说诸多情节中出现的天命观,指出小说中存在着两个世界:一个是现实世界,另一个是虚拟世界,虚拟世界中的佛道人物的出现,融合了小说中两个世界的界限,说明虚拟世界在小说中的重要性。由此,才有必要关注小说中反映出来的佛教文化内涵。第一小节通过分析小说所处时代在政治、经济、生活方方面面的特征,归纳出小说中反映出的世俗风气的特点:一是封建儒学依旧是社会规则的风向标,但主张个性自由、平等,反对封建儒学男权统治的思想已经出现;二是社会上层追求放纵颓废的情欲与奢华糜烂的生活。第二小节由世风特点作为切入口,总结出小说中宗教人物的三种现状:第一类反映的是宗教内部世俗僧道的信仰与处世之道,第二类则反映了世俗男女的宗教修养和信仰,第三类则是作者心目中理想化的神仙和佛道人物。   第二部分,《红楼梦》的佛教文化内涵。先对佛教的传入、演变、宗旨作简明概述,转而从文本入手,分析佛教文化内涵在小说中的五种具体表现:一、《红楼梦》中佛教的“色空观”。阐述色空观的含义,指出其在小说中的指向;二、《红楼梦》中佛教的禅之精神与禅之体悟。简要阐明了禅宗的实质,分析了小说中各人的禅体验。三、《红楼梦》中的“因缘果报观”。具体分析了小说中因缘果报的各种情景。四、《红楼梦》中佛教苦谛思想的表现。分析了小说中“八苦”的具体表现。五、《红楼梦》中佛教的慈悲救渡职能。点明慈悲救渡的作用及可能性。   第三部分,《红楼梦》中佛教运用的意义。指出佛教作为传统文化积淀的一部分,对《红楼梦》的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具体分三小节加以论述:第一小节阐述佛教思想的运用对小说叙事结构的影响,指出它在小说中的作用和意义,表现为控制着整部小说的叙事结构及大致规定了小说的走向。第二小节探讨佛教文化内涵对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影响,指出它的作用在于帮助作家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第三小节分析佛教文化的运用对小说主题及审美风格的影响,主要是增强了小说主题的悲剧色彩,使作品的审美风格倾向于幻灭、感伤。  
其他文献
期刊
在二十四史中,《明史》由于有朱彝尊、尤侗、毛奇龄、万斯同等著名学者的参与而被认为是编纂较为成功的一部正史。但其中的《艺文志》却又被认为是现存史志目录中编纂质量极
中文网络穿越小说是从2006年至今网络上最流行的阅读类型。其情节通常是一个当代青年遭逢变故,由于某种机缘巧合,从其原本生活的年代离开、穿越时空,到了另一个时代,以在场的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Al-Ag共掺杂的ZnO薄膜,研究了该ZnO薄膜的表面形貌、微结构和光学性质.结果表明.通过改变Al-Ag掺杂量与Zn的比值,ZnO薄膜呈现出良好的C轴取向.
福克纳以其构建的精神世界“约克纳帕塔法世系”而蜚声世界文坛。在作者构建的这个灵魂家园里,我们可以窥见福克纳内心思想的冲突,而正是在这种冲突中展现了作家前后期思想的
期刊
本论文旨在弄清“新世纪文学”这一概念是如何被生产出来的。本文以《文艺争鸣》在2005年之后开辟的“新世纪文学”研究专栏发表的批评文章为研究对象,将批评者对“新世纪文
在1950年代的文学想象,工人是贯穿始终的一个重要维度。他们浮出历史的地表,从“奴隶”身份转为“主人”身份,并获得了自身的主体性。英国工人的主体性是通过一系列的斗争在经济
我国汽车“十五”规划中指出:从长远看,油料短缺将成为发展汽车工业必须面对的主要问题之一。……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引导企业降低单车油耗。……在部分大城市汽车排放造成的
著名女作家简·奥斯丁以其惯常细腻生动的人物刻画和纯熟的讽刺技巧,从作品问世开始便备受赞赏,当之无愧成为英国18世纪女性作家的杰出代表,“妇女文学完全有理由为她而骄傲”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