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法律问题研究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kami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无疑是本世纪20年代以后的主要发展方向。同欧美国家相比,我国关于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的科研起步较晚,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才开始。21世纪前进展缓慢,近几年随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领域的迅速发展,中国在5G网络领域的技术水平已经逐渐赶超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加之近年来我国在物流配送、外卖、共享汽车出行等领域的崛起,各大互联网巨头纷纷加入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汽车领域的研究与开发之中,万物互联万物智能已成为必然趋势,而其中智能网联汽车是物联网系统之下极为关键又具有基础性质的一环。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的规模化应用,能够减少因情绪驾驶、酒后驾驶、疲劳驾驶等人为因素导致的人身财产损害,具有巨大的市场发展前景,会引领汽车行业及相关辅助行业产业发展方向。目前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的商业应用已悄然展开,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汽车作为全新的交通参与因素,将会给传统交通系统以及社会秩序和规则带来巨大的改变。目前对于自动驾驶行为如何定性,对于道路测试如何进行法律规制等问题备受瞩目。可以肯定的是现有的法律规则有些已无法适应,甚至会阻碍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技术的纵深发展,自动驾驶亟须法律和政策的保驾护航。因此,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领域和汽车行业研究基础之上,结合现实法律问题,分析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对我国现行法律规定的挑战,并提出相关法律规制的完善路径。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既需要新的法律规则,同时也需要新的治理理念。如此方能促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良性发展,使我国在未来产业竞争中获得优势。除绪论和结语两部分外,论文主体共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是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概述,首先界定相关概念和特征分析,阐述自动驾驶法律问题的本质,分析我国智能汽车规制现状及特点。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的应用与现行法律制度之间的冲突。首先,自动驾驶道路测试法律规制有待完善;其次,需要建立人工智能自动驾驶事故处理机制,包括确认事故责任归属、创新和完善保险模式等;再次,自动驾驶辅助领域,如个人信息和数据保护、高清地图数据应用等方面法律建设不完善。第三部分为了更好地应对自动驾驶汽车可能引发的社会风险,结合国内外相关规则修订的实践经验,从自动驾驶道路测试、交通事故处理机制、道路通行规范、高精度地图测绘应用等方面提出适合我国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发展现状的法律规制完善路径。希望为我国开展自动驾驶道路测试提供相关理论支撑,促使完善的政策和法律体系的形成。
其他文献
尽管相关研究众多,但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对于公司决议瑕疵救济问题进行探究仍有其独特的价值。《民法总则》的出台,将公司决议定性为法律行为,但争议仍未停止。此外,《公司法司法解释(四)》虽对于实践中有关问题进行了一定的回答,但与《征求意见稿》相比具有一定的回避,在具体适用中仍存在不足,在某些问题上仍有着争议。非诉救济方式也存在着一定的空白。现有救济制度的不足,与决议纠纷频发的实际情况不相适应,构建更加完
主要介绍多媒体创作基本技术,包括文本、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制作技术。
丙酮作为一种常见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属于一种轻度危害的污染物质。研制出一种可在室温工作、高灵敏度、检测极限低的丙酮传感器对于工业生产、畜牧业以及医学检测都有着重
客观准确地认识新常态,确保向新常态顺利过渡是现阶段宏观调控的重点任务。本文以国家科技城绵阳市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为例,围绕打造政策支撑、创新创业、开放合作、产业承载“
韩国自20世纪60年代推行“出口主导型”经济发展战略以来,诞生出“三星”、“现代”、“大宇”、LG、SK、“乐天”等数十家土生土长、规模庞大的世界级企业集团,创造了“汉江奇
报纸
本文认为要继续深化体制改革,就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观念,视企业领导班子建设为决定的定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文章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基础经济制度和社会变革等因素
早在19世纪,西方经济学家就已经开始研究就业与失业的问题。此后就出现了许多关于研究就业问题的文献。就业是民生大问题,一直以来受到学术界的高度关注。近几年来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快速发展。之前已有大量文献讨论了关于就业的问题,但之前的研究大多是从产业结构、投资等方面展开。最近几年学者们开始从新的角度研究就业问题,例如能源消费、科技进步等。随着时代大环境的变化,关于就业研究的方向、角度也在发
通过视频媒体在多媒体课件中的制作过程,阐述其制作的特点及发展前景.
视频朝着高分辨率、高帧率、实时性的方向不断发展,导致现有视频解码算法对硬件的依赖程度过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视频产业的发展与推广。本文充分学习最新视频编解码技术HEVC
简要介绍了目前液压伺服控制中常用的几种非连续控制策略,分析比较了各种策略的性能特点,指出各自存在的问题,概括了它们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