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裂·传承与转换匠学传统下的中国当代建筑技术的设计理念及相关策略之思考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new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筑技术是器物、制度与观念一个综合体。以往国内建筑师研究建筑技术较多关注于建筑的器物形态,成果虽丰,但多为实例介绍或表皮分析,对技术制度(即技术实践活动无法绕开的游戏规则--技术法规与技术标准等)及技术的价值取向关注不够。缺少了技术的器物、制度和文化层面的总体性转换,外科手术式的技术传承与引进只能导致依附性的发展和边缘化的结局。这已影响到我国建筑师对建筑技术的认识、选择和应用,我国建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也有明显的制约。鉴于此,本文以技术传统的断裂为切入口,从技术的器物、制度及观念三个层面展开论述,探讨建筑技术的设计理念,并针对时下比较突出的热点问题,提出相应的技术策略与措施。全文分为以下几部分: 绪论,说明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与方法,提出研究的框架。 第一、二章,疏理相关技术理念的历史演变,考察与反思多元化建筑技术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对直接应用于建筑学中的建筑技术的构成与历史演进作出一个基本的概述。 第三章,分析我国建筑技术发展的现状,找出表象之后所掩藏的问题并探求其根源,尝试提出一种整体性的思维模式,以此去认识、选择与应用技术。 第四、五、六章,分别从器物、制度及观念三个层面对建筑技术展开详细论述。强调挖掘传统技术的潜力,尽量通过建筑的自身设计来解决或缓解建筑实践过程中所碰到的问题。在第五章中,重点剖析了建筑技术制度(即技术活动的游戏规则——技术法规与技术标准)的发展现状及其历史渊源。同时指出,技术的选择与应用离不开参与者的意识导向,建筑师需要在“技术——市场——社会”的互动中认知技术的价值所在。在此基础上,针对时下比较突出的热点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技术策略与措施。 结语,总结全文,提出在技术活动中整合器物、制度与观念的必要性,并指出营造者是一个具有合理级配的组合群体,也需整合建筑师与匠的角色。
其他文献
城市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和经济活动的中心,作为城市的物质载体,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社会经济生活在城市空间上的反映。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推行,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渐
本论文作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城市体系演化”研究项目下的子课题,旨在通过对上海城市个案研究,量化分析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上海产业结构及其在区域城市体系中
城市的郊区化发展,是城市在一定发展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城市地域扩张、社会演进、经济整合的重要表现形式和存在形态。城市的郊区化发展使人们在摆脱原有城市病的同时,又被新的
长期以来,我国住宅建设一直采用现场湿作业的建造方式,这种传统的工业化模式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满足人们居住需求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提出,这
在世界人居问题日益兴起的背景和趋势下,世界性与区域性的人居组织正在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扮演着日益关键的角色。本文结合导师领导下的人居科学研究发展方向,在广泛收集人
外围护结构作为室内和室外空间的分隔,既是建筑外部形象的具体表现者,又是建筑内部功能的实者。从人类有意识的营建活动开始,这两种属性就始终伴随着外围护结构的发展。在传
本文选取都市环境研究中心三年来对汉正街持续观察研究积累的照片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深入剖析汉正街城市社会空间的逻辑关系。通过图解分析、文献阅读、现场调研、比较研究、
近年来,由于国家政策、钢材生产、构件制作、设计研发等方面的有利因素,我国的钢结构住宅建筑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但是,目前制约我国钢结构住宅建筑发展的主要问题在于,尚缺
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促使建筑师给予建筑外遮阳设计以更多的关注,而穿孔金属板是一种在近些年应用较多的外遮阳材料,由于其材料特性,它在外遮阳性能发挥及建筑形式表达上都
本文以城市化与城市住房问题的关系研究为出发点,在此基础上对上海在城市化不同阶段的城市发展方向与住房建设活动进行了归纳研究,并着重以当代建设国际大都市城市化进程为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