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硅渣制备介孔二氧化硅及其对罗丹明B的去除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chieH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随着我国工业水平高速发展,含硅产品的生产和使用急剧增加,致使大量含硅废弃物产生,尤其在化工企业。通常情况下,含硅废弃物中主要成分是硅,同时含有其他如金属元素等杂质,处理不当则会对自然环境及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目前含硅废弃物主要采用填埋处置,这不仅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增加环境负担,同时易造成硅等物质的浪费。因此,亟待探求含硅废弃物适宜的高值资源化处置途径。本研究选择江西蓝星星火有机硅企业含硅废渣为原料,借助其排放量大、富含硅的特点,通过碱熔煅烧法获得硅液,联合水热合成法,成功将其制备成结构稳定、孔隙均一的介孔二氧化硅,并将二氧化硅投加至阳离子碱性染料罗丹明B(Rh B)溶液中,通过等温、动力学吸附实验及其热力学分析等系统深入地研究其对Rh B的吸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同时结合表征手段XRD、FTIR、SEM、TEM、BET、ζ电位等对吸附目标污染物前后的固样结构、组分及形貌分析深入探寻二者反应机制。相关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碱熔法,探讨了碱矿比、碱熔温度、碱熔时间和固液反应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硅渣与氢氧化钠质量比为1:2条件下、550℃煅烧2 h,固液比为1:50条件下常温搅拌6 h,可成功将单晶硅转化为可溶解性Na2Si O3,能够获得最佳提取率,硅提取率为368 mg/g。(2)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模板,通过水热合成法,探讨了模板剂用量、水热温度、体系p H值、陈化时间等因素对介孔二氧化硅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本课题研究中所得硅液作为硅源,最佳的n(Si):n(CTAB):n(H2O)=1:0.3:100,体系p H为7,水热温度及时间分别控制120℃和12 h,陈化48 h,550℃条件下煅烧5 h,优选参数后制得固体产物表明,可制备出孔径均一、比表面积及孔容较大的长程有序性球棒状介孔二氧化硅。制得的MCM-41的BET比表面积为783.23 m~2/g,孔容为0.75 cm~3/g,平均孔径为2.38 nm。在溶液中表面呈电负性。(3)上述制得的MCM-41在25℃对Rh B最大吸附量为295.23 mg/g,4小时达到吸附平衡。MCM-41对Rh B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R~2=0.999),且动力学反应属于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999),表明该过程是一种单层的化学吸附。由热力学结果表明该吸附过程是放热、自发的过程。(4)通过FT-IR对MCM-41吸附染料Rh B污染物前后的固体产物表征,反应后产物出现染料Rh B的特征峰;通过XPS分析对比可知,MCM-41表面基团结构相对含量发生变化,Si-OH特征峰向低结合能偏移,MCM-41的疏水性增加。结合MCM-41的ζ电位,表明去除Rh B主要是静电作用。经5次循环后,MCM-41对Rh B的去除量仍可达到62.75 mg/g,表明MCM-41具有较好的循环使用性能。可见,经有机硅渣制备的介孔二氧化硅具有吸附有机污染物潜能,具有可循环再生的特性,潜在应用前景广。
其他文献
滑坡是高原山区基础设施建设中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获取滑坡表面的三维形变特征对深刻理解滑坡的运动规律、发生机制、预警及预防滑坡灾害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 SAR)凭借其获取地表形变信息的突出能力在滑坡监测和识别领域已被广泛应用。但通过In SAR获取的形变数据存在视线向(Line of Sig
学位
红土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中、东部十余个省区,红土作为一种特殊土,具有高含水率、高孔隙比等特性,其在动荷载作用下力学性质会发生显著恶化,因此,对红土动力特性及动力本构模型进行研究意义重大。本文以昆明虹桥地区红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先进动三轴试验仪,对红土动力特性、疲劳特性和动力本构关系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车辆荷载作用下红土地基变形进行进一步研究,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际工程价值。具
学位
云南省东川区地处小江断裂带内,上新世以来新构造运动十分强烈,地震活动频发。由于独特的气候地理条件、复杂的构造背景和地层岩性的多样性,东川区地质灾害问题突出,由此科学合理的开展区内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工作是降低民众生命财产损失的必要且切实可行的手段。本文以东川区作为研究区,对区内各类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分布情况进行详细阐述,在深入分析影响地质灾害发生的各类因素基础上,借助GIS技术,选择了四种不同的评价
学位
岩体结构面失稳是导致隧道工程失稳破坏的主要原因。目前,大部分隧道岩体工程研究成果以岩石材料本身的强度为研究对象,忽略了岩体结构对隧道稳定性的影响。因此,开展结构面影响下隧道围岩坍塌破坏机理研究对于隧道岩体工程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乔甸隧道为工程依托,深入勘察坍塌事故现场和收集乔甸隧道地质资料,在此基础上对乔甸隧道坍塌机理进行定性分析。通过室内外剪切试验、岩体质量指标分级等多种方式,获得乔甸
学位
矿山边坡问题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以德兴铜矿富家坞矿区南平山170-320m边坡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资料收集、现场地质勘查、变形监测技术以及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德兴铜矿富家坞矿区南平山170-320m边坡的稳定性,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本文主要结论如下:(1)边坡岩性主要由绢云母千枚岩、绿泥石绢云母千枚岩、凝灰质千枚岩组成,地层走向近EW,倾向NNW-NNE,倾角40-60°,片理面产状为
学位
随着我国交通行业飞速发展,隧道等地下工程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突泥作为隧道中的主要灾害,有着突发性、高发性、高危害性等特点,在隧道建设中备受重视。目前对突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岩溶类及断层类地层中,对于隐伏破碎带的突泥研究较少,然而此类突泥具有隐蔽性,其造成的危害也不可小觑。为避免或减少突泥所带来的人员伤亡、摧毁设备、破坏洞内支护结构等危害,查明突泥物质赋存特征,掌握突泥的各项特征以及灾变机理至关重要。
学位
云南地处西南边陲,海拔较高,地质环境脆弱,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局部性降雨较多,由降雨引发的滑坡地质灾害极为常见。因此,基于饱和-非饱和渗流理论,深入研究不同降雨条件下边坡内部渗流变化规律,以及动态渗流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具有重要工程意义。本文以云南省怒江州兰坪县新场边坡为研究背景,基于饱和-非饱和渗流理论,确定土水特征曲线和非饱和渗透系数预测模型,采用GEO-Studio有限元软件,构建土质边坡概化模
学位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MRI-DTI)参数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2月-2021年2月医院收治的76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出院后随访3个月时,采用Fugl-Meyer量表评估其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并分组,分为恢复良好组与恢复不佳组。调查并记录患者基线资料及出院时MRI-DTI参数:各向异性分数(FA)值,分析FA值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的评估价值。
期刊
地理事物是按一定的规律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其本质在于“变化”。地理事物的“变化”,大体分为过程变化、要素变化、空间变化和时间变化共四种类型,简称为“四类变化”。2022年全国高考文综乙卷地理试题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四类变化”,灵活且全面地考查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四类变化”本质上是考查地理核心素养的体现,这对高中地理教师加强学科素养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矿山开采、基础设施建设等各种工程活动频繁推进,不同规模的弃渣场随之出现,弃渣场边坡的稳定性分析成为岩土工程师必须面对的问题。降雨与地震是造成弃渣场边坡失稳的主要因素,研究降雨、地震及其耦合作用下弃渣场边坡稳定性是解决弃渣场安全隐患的重要课题。本文以云南某地弃渣场边坡为具体研究对象,通过收集研究区的地勘资料,结合野外实地调查、室内室外相关试验获取的渣场地层岩土参数和场地地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