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扩招时代高等教育功能观的乡村际遇—三合村、上漫村的文化人类学考察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zhaoyuanhappy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高等教育在经历了世纪之交的蓬勃发展后,目前已悄然步入后扩招时代。在这一进程中,整个教育系统乃至社会都受到了深远的影响,并发生着潜在而深刻的变化。本文试图探索的是:在后扩招时代中国的乡村经历着怎样的高等教育功能观变迁?在这些变迁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深层次文化社会原因?本研究使用的方法是基于东西部两个村庄的文化人类学考察。具体来说,选取了位于江苏南通的上漫村和位于四川绵阳的三合村为样本村庄,采用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细致描绘、丰富呈现并深入分析了两个村庄八个迥然不同家庭围绕着子女的上学、出路而展开的日常家庭生活,以此呈现后扩招时代高等教育功能观在我国乡村的际遇与图景。在研究的后半部分,集中梳理了高等教育功能观的乡村差异问题,并进而反思了乡村文化秩序与高等教育功能观的交互影响关系。就两个村庄高等教育功能观的整体呈现来看,基于经济、区域位置等因素,上漫村实现社会流动的渠道较为多样化,高等教育只是众多的实现向上流动的通道之一。民众对其并非完全倚重。上漫村村民的功利化思想较重,更加看重高等教育的经济价值。而三合村村民对于高等教育在社会流动中的依附性更强。甚至,很多三合村村民将其看成整个家族的希望和信仰。但两个乡村中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共性,即它们都认为社会阶层会影响到高等教育机会的平等。并且高等教育功能能否释放出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高校的层次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因素。对于乡村文化秩序与高等教育功能观的交互影响关系,本研究从乡村文化秩序的自然生态秩序、公共生活、心态秩序等三个维度展开分析。研究认为,尽管目前乡村的自然生态秩序正在悄然发生变化,甚至正在遭受破坏,面临危机,但从总体上看,村民们对于高等教育能够实现社会流动的正向功能观并没有根本的改变。重学的传统在城镇化的进程下进一步加剧了乡村的“空心化”,这恰恰是高等教育功能观反向影响乡村自然生态的明证。就乡村公共生活秩序与高等教育功能观的相互关系而言,乡村公共生活的日常低频化、节日聚集化、仪式化等特征使得高等教育在提高家庭以及家族的声誉方面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公共生活中主导性话语及话语权的主体反映着这一特征。在心态秩序与高等教育功能观的关系方面,目前中国农村的心态秩序存在危机,亟待重建。过往平和的乡村心态环境已在城镇化的裹挟下,在高校扩招的进程中日益呈现出功利、急躁与不安的心理状态。但同时,家庭亲子间对于高等教育功能观的沟通抑或冲突也在一定程度上正在重构家庭乃至乡村的心态秩序。总之,通过文化人类学考察呈现出来的乡村高等教育功能观的多样性、复杂性和时代性也进一步说明,乡村文化秩序和高等教育功能观是一种双向互动、深刻互摄的动态关系。
其他文献
作为社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对于国家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起着重要的影响。加强高校大学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新常态将中部地区推到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前沿,中部地区是内陆开放的排头兵、区域联动的突破口、产业转移的关键点。新常态也为中部地区带来了逆势快速增长、推进创新驱动
与西方哲学传统主流相比,中国传统是历史的。因此,对于中国音乐文化知识的理解,显然不能在普遍主义音乐本体论中去观察。而对于中国音乐文化知识习得的主要表现形式音乐课程
“合唱与指挥”课程是高等院校尤其是高等师范类院校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高等师范类院校是培养中小学音乐师资的主要“基地”,其“合唱与指挥”课程教学的质量直接
会议管理是秘书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无论是会前的组织、会中的协调、还是会后的落实,秘书的会议管理水平都直接影响到了会议管理的科学性、和谐性与有效性。本文试图以秘书学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主要内容的课程。它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重要特征,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主渠道,是高校
孙中山的夫人宋庆龄在30年代初对蒋介石对日不抵抗,一心剿杀共产党的作法非常不满,她以自己的声望发起各种活动,对蒋予以抵制,以至引起蒋对她的仇恨。沈醉先生的《蒋介石阴谋
会议
延迟退休年龄可以缓解养老金的支付压力,这个观点基本上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论证。但是对于延迟退休年龄是否对就业带来压力,特别是关于是否对青年人就业带来负面影响,学术界
21世纪,科技已经逐渐成为国家的第一生产力。科技研发的重要性与日俱增。科研工作的主体是科研人才,科研管理工作的主体是科研管理人员,二者对于科研工作都具有紧密联系。高
高校后勤是中国高等教育事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为高校工作的日常运营提供物质支持和管理保障。高校后勤青年骨干,散布于高校后勤集团的各个部门,是高校后勤事业现在之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