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雨小说中的巴渝元素探讨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deshab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说的地域风格一直为学界重视,地域成为影响作家创作特色的要素之一。重庆自直辖以来,作家们着力发掘巴渝大地自然地域景观、民风民俗、人物性格和方言土语等方面的特质,使小说的地域风格渐现雏形。王雨是重庆小说界一位颇具地域自觉的作家,他的作品呈现出浓厚的巴渝色彩。本文在微观解读王雨小说的基础上,力图对构成作品地域风格的主要元素加以剖析,进而为巴渝小说发展提供借鉴的经验:一、自然环境描写是营造地域色彩的重要手段,它在小说中具有主体性地位。王雨对巴渝大地地形乃至气候物产的多方位展示,一方面增强了作品的地域指向性,另一方面,在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物精神风貌的契合中,凸显了巴渝地域色彩。二、风土民情承载着丰厚的地域文化底蕴。重庆独特的历史地理环境,孕育了重庆与中原甚至与蜀迥异的风情民俗。本节在川江号子、火锅和吊脚楼等独具特色的巴渝风物初步探究的基础上,对风土习俗的描写尺度作了一些思考。三、小说创作积极发掘人物的群体特质,有助于增添作品的地域色彩。巴渝大地山川隔阻的封闭环境和巴族祖先的勇猛强悍,孕育出了粗犷义勇、耿直火爆的男人和胆大敢为、强悍真率的女人。王雨通过“女追男”恋情模式集中凸显了巴渝人的性格特征。四、方言能逼真还原故事情境和凸显人物形象。王雨小说大胆运用巴渝方言,使重庆人特有的思维方式和心理倾向在自然亲切的语境中得到还原。本节从一般方言词汇和俚语俗语的运用切入,重点探寻了遴选方言词汇进行小说创作需遵循的标准。巴渝地域文学现今尚无成熟的面貌,但随着作家创作实践的加大和研究者的深入剖析与反思,巴渝地域小说的时代将最终到来。本文通过对王雨小说地域元素运用得与失的解析,相信能为巴渝小说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其他文献
本文选取砂粒和粘粒比例适中、兼有砂质土和粘质土的优点、透气透水性好、耕性好、保水保肥及供水供肥能力强的壤质土作为供试土壤,以在上个世纪60-80年代曾经作为杀虫剂广泛
给出求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函数分布的一个定理,并籍以导出二维随机变量和差积商的概率密度函数公式.
在表现新中国建立前后土改运动的当代大陆小说中,60多年只有两种基本的叙事形态:一种重在揭示其重要历史意义,肯定其合理进步性;另一种则旨在消解意义,从人性角度提出质疑。
施蛰存是三十年代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但是和同一流派的刘呐鸥、穆时英相比,他独特的创作风格又表现出与这一流派的疏离。近几年有学者的研究对施蛰存的流派归属产生了一
王英琦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就成熟起来的女性散文作家。她那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她那艰辛苦难的生存境遇,为她提供了厚实的人生体验和丰厚的艺术土壤。她那九死不悔
在《文心雕龙》的研究中,对“文之枢纽”的研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但其见解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分歧,至今尚无定论.本论文意在拉康理论的视域下,对《文心雕龙》理论总纲提出
词从它诞生的伊始就把注意力关注于个人婉转情致和幽微感受,从民间汲取养分,在花间悄然绽放。作为抒情主体的个人,无论是身居庙堂的高位者,或是迁徙于江湖的落魄者,彩笔新题
废名,原名冯文炳,湖北黄梅县人。在他的一生中,默默的耕耘着,激动过,平淡过,执着地寻找着活在这个世间最自然、最和谐的生活方式,并最终建构了属于自己理想的文学大厦。纵观
明末清初,大批传教士来华,并带来西方文化,包括科学技术和宗教。面对外来文化,中国士大夫从不同的心态出发,反应各异。本论文以纪昀为例,了解他对西学的态度,帮助我们重新认
介绍了双色注射技术的原理,列举了三例双色注塑技术在汽车塑料零件生产中的典型应用,对其各自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