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代的新民歌运动研究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GISSev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50年代的新民歌运动,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种比较特殊的诗歌现象。通过对新民歌运动的研究,可以反思当代诗歌创作的功过得失,探索当代诗歌发展的曲折历程。本文在概述了新民歌的基本情况后,将它与其他民歌运动进行横纵比较,还原其在文学史上和新诗发展史上的真正面貌。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分析了新、旧时代背景下的民歌形态,将新民歌与传统旧民歌进行比较。从民歌的表现主体、民歌中所蕴含的情感以及民歌的创作手法三个角度,进行由主到次的全面比较。通过具体实例,探究新、旧民歌之间的本质差异。第二章采用了一种历史眼光,将新民歌运动与五四时期的北大歌谣运动进行对比,从两次运动的发起人以及出发点来剖析两次运动,从中可找寻出中国知识分子致力于探索诗歌大众化的线索,这一线索或隐或现,却从未中断。两次运动的对象,同为民歌,却呈现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形态。第三章将新民歌与完全失落了民歌特质的小靳庄诗歌进行比较。小靳庄诗歌同样产生于特定的年代,和新民歌一样,它的诞生也侵染了个人权利色彩。在某种程度上,小靳庄诗歌可以看作是1950年代新民歌的余绪,并将新民歌中的政治特性发挥到了极致。通过这两者的对比,可以找寻出新民歌残存的民间特质。第四章在进行了多方比较之后,阐述新民歌在诗歌发展史上的价值(正反两方面)。1958年狂飙突进的新民歌运动,是特定时期政治、经济形势下的产物,它的出现既为研究“大跃进”提供了史料基础,同时又给当代新诗发展带来一定消极影响。新民歌运动,作为一次文学运动,它无疑是成功的;但在运动外衣包裹下,却是民歌这一文体的失落。
其他文献
《花城》诞生于1979年的广州,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花城》坚持“现实性”主要刊登原创作品和报告文学。到了九十年代初,《花城》调整了办刊方向,取消报告文学,将办刊重心移到对
本次课题主要以《江南女性别集》为文本,以清代的江南地区为范围来研究女性的疾病诗歌创作。课题立足于清代女学兴旺发展、女性文学团体大规模出现以及女性诗人大批量产生的
目前学术界尚未对蓝仁《蓝山集》进行专家专书研究,针对研究不足地方,本文包含下述四个部分:一为《蓝仁生卒年考订》,笔者认为目前学术界对该问题达成的共识值得商榷,并将生
稳定问题是钢结构设计中的突出问题,对于受压、受弯和受剪等存在受压区的构件,屈曲一旦发生,结构随即崩溃,因此稳定问题往往比强度问题显得更为重要。虽然在过去近几百年中,对稳定
陈芸(1885-1911),字芸仙,号淑宜,自称“道山女子”,侯官人。清光绪十一年生,卒于宣统三年。陈芸自幼聪颖,善记诵,有诗才。受母亲薛绍徽影响,加之自身对于女性文学大都付诸荒
以往的人体全身出汗率的测定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各种困难,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测定人体全身出汗量的方法——衣物增重法,并利用该法分别测定20。C、25℃和28℃3种环境温度下
在现代社会,户外公益广告是城市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它既是城市形象塑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播社会正能量,弘扬社会公德的重要途径,它天然地具有真善美的特质。在城市户外公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大陆思想文化的逐渐放开,一些被忽视甚或是误解的文化人物重新进入人们的视线,梁实秋即在其列。发展到今天,学界对梁实秋的研究已取得较大推进,但在
<正>年谣称:"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对于祖先的崇拜,在我国由来已久。事死如生不仅是孝道的重要标志,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春节是大节,上坟请祖仪式也就格外郑重。上
作为享誉中外的革命文学家,周立波为读者留下了数量颇丰且内容深厚的文学作品;而其小说创作的成就尤为突出。目前,学者研究周立波的成果较为丰富,但主要集中在考察生平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