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导电纤维素纳米线基多孔材料的制备及其电磁屏蔽应用

来源 :东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dao20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电子电气设备普遍应用于经济、军事以及家庭生活等多个领域。设备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过量电磁波不仅引起严重的电磁干扰,甚至会威胁人体健康。
  含有导电填料的聚合物复合材料由于其易加工性,多功能性和耐腐蚀性而被广泛认为是最理想的电磁屏蔽材料之一。除了形成良好的导电通路外,轻量化是屏蔽材料的另一个关键技术要求,不仅可以节省能源/材料,并能进一步促进其在航空航天、军事和自动化领域的应用。同时,为了减少二次辐射危害,需制备出以吸收电磁波为主要屏蔽机制的屏蔽材料。多孔材料 (sponge) 是一种具备低密度、大比表面积和高孔隙率的三维网络结构的轻质材料,能用于有效电磁屏蔽。构建含有导电填料的多孔材料是一种有效降低屏蔽材料密度的方法。此外,其多孔结构中的空气能减轻信号传播到外界空气和屏蔽体中的波阻抗不匹配作用,从而减少对微波的反射而增强对其吸收作用。纤维素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且几乎取之不尽的生物高聚物,具备生物相容性好、成本低、可生物降解及易加工特点,成为制造多孔材料的新一代原材料。因此,本论文的研究重点集中于构建超轻高导电的纤维素基多孔材料用于高效电磁屏蔽防护。
  导电高分子如聚吡咯 (PPy),作为常用的导电填料,因其易制备、高导电率和良好的环境稳定性而在电磁屏蔽中具有很大的潜在应用价值。此外,理想的电磁屏蔽材料不仅需要介电元件,还需要磁性组分来提高阻抗匹配以增强对微波的吸收。四氧化三铁 (Fe3O4) 因具备良好的磁性、生物相容性、低毒性而被应用于电磁屏蔽。它可以提供较高的复数磁导率,从而有助于吸收电磁波。导电聚合物与Fe3O4的结合能给予复合多孔材料优异的电磁屏蔽性能。本文利用硝酸铁(Fe(NO3)3)和硝酸银 (AgNO3) 作为氧化剂,可将纤维素纳米线(CNF)、Fe3O4、PPy自聚合成一个绿色的、导电的、密度低至35 mg/cm3的纤维素复合多孔材料 (CFPA)。在吡咯 (Py) 的氧化聚合过程中,银离子和 PPy 链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可形成金属银纳米颗粒而与纤维素进行螯合增强交联从而提高机械强度且进一步提升 PPy 的导电性。同时,纤维素纳米线还可作为Fe3O4的稳定剂和支撑材料来防止其发生聚集。探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吡咯单体和Fe3O4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扫描电镜(SEM) 和透射电镜 (TEM) 图显示 PPy、Ag、Fe3O4纳米颗粒均匀且牢固地负载在多孔材料上使其同时具有电/磁学性质。导电性随着吡咯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电磁屏蔽效能随着吡咯和Fe3O4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当它们含量均为 25 wt% 时,3.2 mm 厚的多孔材料在10-3000 MHz频率范围内表现出25.00 dB的电磁屏蔽效果,且其比电磁屏蔽效能高达714 dB·cm3/g,能满足日常和商业化生活的屏蔽需求。该复合多孔材料基于吸收电磁波为主导的屏蔽机理,在实现有效电磁屏蔽且减少二次辐射污染中具有巨大潜力。为了满足诸如航空航天、军事及自动化等高技术领域更为严格的屏蔽需求,需制备出具有更高导电性和屏蔽效能的高效电磁屏蔽材料。
  化学镀具有操作简单和低设备需求的特点,几乎可在任何表面上形成金属层,使得几乎不导电的基质可具有足够的导电性而用于电磁屏蔽。本研究利用聚多巴胺 (PDA) 修饰的纤维素基多孔材料原位还原硝酸银成纳米银种,在还原剂葡萄糖的作用下进行化学镀银来实现均匀的银沉积。主要探究不同化学镀时间对材料形貌,结构和电磁屏蔽性能的影响。SEM 图和Brunauer-Emmett-Teller (BET) 结果证实银均匀沉积在纤维素复合多孔材料上而没有破坏其多孔结构。化学镀银后多孔材料的机械强力得到提升且仍保持低密度,利于吸收电磁波。当化学镀时间为120 min时,电导率最高达到2288 S/m。在测试频段10-1500 MHz 的范围内,多孔材料厚度为3.2 mm时,即使化学镀时间仅短短15 min 时,电磁屏蔽效能 (EMI SE) 就高达81 dB。当时间增至120 min时,实现了104 dB的超高平均电磁屏蔽效能。在639 MHz处,材料屏蔽性能达最高值120.85 dB。该高导电复合多孔材料基于以吸收电磁波为主导的屏蔽机制,进而减轻二次辐射污染,使其有望成为高效电磁屏蔽材料。
其他文献
人体测量学是服装学科中经久不衰的话题。进入大数据时代以来,科研人员、相关企事业单位等愈发意识到科技在人体数据获取中的重要作用,也相应地开发出一些智能测量服装、人体测量平台及软件。目前,用于人体下肢测量的平台或软件较少,其功能基本为体型监测或购物指导。  智能服装在多方行业的支持下发展,跨学科领域的进步促进了新产品的形成。近年来,石墨烯材料被认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材料之一,其优良的导电导热性为众多研究
学位
传统针织印染加工多采用间歇式工艺,尤其是在针织物绳状染色生产过程中易产生褶皱擦痕、布面磨毛起毛、染色批差等问题,并且对水、电、汽的消耗大,废水排放量大,生产成本高。因此,研发针织物平幅连续式轧染工艺十分迫切。针织物特别是弹性针织物对张力敏感,织物渗透性比机织物好,平幅轧液过程中的张力差会导致针织物发生形变,使织物的带液率发生变化。而受到张力时若织物变形不匀,则易出现染液施加不均匀现象,从而影响染色
学位
腈纶,又称聚丙烯腈(polyacrylonitrile, PAN)纤维,通常是指含丙烯腈85%以上的丙烯腈共聚物或均聚物纤维。由聚丙烯腈纤维制成的制品通常具有高的耐光牢度、抗菌抗虫等优良性能,其纺织品被广泛地用于服装、装饰、产业等领域。由于腈纶传统染色存在时间长、温度高和染色不匀等问题,同时考虑缩短加工工艺,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提出了腈纶凝胶染色。腈纶凝胶染色是指聚丙烯腈纤维湿法纺丝过程中在其结构
学位
均相催化剂一般具备催化活性高、产物选择性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合成等领域。然而,均相的催化体系面临诸如使用后催化剂不容易与产物分离、重复使用困难和产品存在污染等问题。非均相的催化体系可以部分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分子筛、介孔二氧化硅、磁性四氧化三铁以及聚苯乙烯微球等均被用做催化剂载体制备负载型催化剂。  纤维素作为地球上含量最为丰富的天然有机高分子,具有成本低廉、溶剂稳定性好以及储量丰富等特点,
淡水资源短缺一直是全球大多数国家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其中水污染是导致可利用水资源减少的重要原因。膜分离技术是一种简单、高效和方便的处理手段,而水中污染物的多样化导致对新型膜材料的需求也是越来越高,其中高分子纳米纤维膜材料因其巨大的比表面积和高的孔隙率而广受关注。同时,氧化石墨烯(GO)和聚多巴胺(PDA)具有超高的比表面积,其大分子表面具有大量的活性基团,作为一种新型吸附材料,被广泛应用于染料和重
学位
分散染料的溶剂染色作为一种新型染色技术被广泛关注,其主要优点是可以解决传统水染工艺产生的大量印染废水的问题,但缺点是所用的溶剂大部分为有机溶剂,严重影响了溶剂染色的进一步发展。低共熔溶剂(DES)作为一种新型绿色功能性离子液体,合成原料廉价易得,制备过程简单经济,而且这种溶剂无毒无污染并且可以生物降解,同时还具有良好的溶解能力以及非常低的蒸汽压。基于上述特点,相比于传统有机溶剂,低共熔溶剂在分散染
温敏性水凝胶是一类体积能受外界环境温度刺激而产生可逆性转变的聚合物胶体粒子,一般将其体积产生溶胀或收缩时的温度称之为体积相转变温度或最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 Lower Critical Solution Temperature)。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温敏性水凝胶的体积相转变温度在 33℃附近,接近人体正常体温,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远景。若能借助物理或化学手段,将PNIPAM温敏
电阻式应变传感器在多种领域可发挥重要作用,例如个体健康监护、动作识别、防弹研究等方面。目前,常见的应变传感器仍是传统的刚性结构,便携性和隐蔽性差,不方便使用。如果将这些元件固定到服装上,则有不耐用和拆卸复杂的缺点。纤维基应变传感器由于可以和服装良好集成,具有天然优势。  滞后性是应变传感器普遍存在的一个缺陷,由于纤维集合体本身的粘弹性,纤维基传感器在响应外界力学刺激时也不可避免地表现出较差的滞后性
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材料(MOFs)是一类由金属簇作为骨架节点,由有机配体作为连接体而组成的具有三维立体结构的多功能晶体配位化合物,由于其自身所具有的超高的孔隙率和超大的比表面积而受到了广泛关注。此外,还可以通过改变金属离子或有机配体的种类来控制MOFs材料自身的结构性质,从而实现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其中稀土离子作为金属节点的稀土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REMOFs)材料因为其独特的荧光性能而受到关注。目
羊毛纤维作为天然纤维,具有许多优良的服用性能,是各类纺织品的重要原料,但是在外力的作用下羊毛织物因纤维表层的鳞片层易产生毡缩现象,并且羊毛织物能够为微生物提供适宜的条件促其生长繁殖,而这些现象的产生则会影响羊毛织物的服用性能,无法满足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鉴于此,本论文提出基于点击化学原理,采用聚氨酯预聚体和 N-苯基酰亚胺赋予羊毛织物优良持久的防毡缩和抗菌性能。  本论文以适当摩尔比的异佛尔酮二